人们希望通过基因检测了解如何让自己的饮食更健康。彭博社日前发表的一篇博文较全面地介绍了这一新兴行业的情况。
1
关于DNA检测
去年11月,54岁工程师梁先生接受的保险公司推荐的免费DNA测试显示,他患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较高,并建议如果少吃碳水化合物,多吃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将有助于降低风险。于是,香港人梁大伟(David Leung)按照建议进行一个不吃米饭,每周吃两次鱼的饮食计划。
为梁先生做检测的香港生物科技公司Prenetics去年售出了10万个DNA测试套件,是2016年的五倍。他们今年策略通过直接向消费者推广结合通过保险公司途径,预计销售额能再翻倍。
随着成本的下降,近年来遗传基因检测已悄然成为一块潜力巨大的新市场,越来越多普通人也想通过检测寻找如何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的方案。市场调研公司Credence Research预计到2022年,其市场份额可从2015年的7020万增至3.4亿美元。
2
DNA检测行业趋势
自十年前加利福尼亚公司23andMe开始面向个人消费者提供基因检测服务来。
市场调研公司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上月一份报告中称:随着价格愈发经济,更好的市场策略、分销渠道以及积极的市场监管机制,这个市场已快速发展为主流。
遗传基因检测服务是该公司预计的2018年十大热点趋势之一。多家公司如FitnessGenes Ltd.、DNAFit、Orig3n Inc.和 Nutrigenomix Inc.都在提供影响肌肉质量、耐力、脂肪燃烧和代谢能力的遗传变异分析。
东南亚地区也没落下。位于新加坡的Imagene Labs Pte Ltd.基于DNA分析针对个人提出护肤建议、营养和健身指导,价格266美元起。该公司总经理Wong Mun Yew说,他们目标今年上半年筹资1500万美元,并计划通过与温泉浴、健身房连锁店的合作,让销售额增长至少20倍。
3
DNA数据解读不够成熟
耗费了近10亿美元,2003年人类终于首次取得了基因序列样本。自那后,技术的不断更新不断缩短著进行提取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但是位于澳大利亚珀斯的西澳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健康与疾病遗传起源中心的Nina McCarthy说,相对来讲,对基因数据的解读、以及对疾病的预测方面并没有取得重大的发展。
McCarthy说:“当我们能从基因数据中更好的了解不同疾病风险时,这些测试将变得更有意义。”
她表示目前她还不会建议自己的亲友参与这类测试,除非他们特别担心某种风险因素,并谨慎地对待分析结果。
“我认为目前阶段很多这类测试提供的信息不够好,人们受到惊吓(从而过分担忧)的风险很高。”
McCarthy还说,像是否会得心血管病这类的基因测试分析一般都不准,因为这些毛病不完全由遗传学因素决定。
4
DNA数据解读不够成熟
上文提到的梁先生进行的是口腔抹试,即从他腮帮里面取了一些细胞样本进行基因分析,找到某些疾病的风险,并通过改变饮食结构来降低这些风险。这项服务提供了一份44页长的报告,梁先生还可以通过一个应用程序与一位营养指导师进行互动。
这是梁先生的保险公司与遗传基因分析公司Prenetics合作的新项目,后者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起直接向消费者提供这一服务。平安保险、阿里巴巴集团都在Prenetics投资者之列。平安集团今年很可能也会与Prenetics合作进军中国市场。
5
尚无监管机制的DNA检测市场
市场调研公司欧睿国际上月发布的报告称,遗传检测市场在蓬勃发展,在中国这个“基本无监管机制”的市场上的竞争相当激烈。
国际知名会计事务所德勤(Deloitte)位于新加坡的东南亚健康服务业分析师Loke Wai Chiong说,随着检测成本的降低,更多的公司将进入这个领域。如今消费者寻求这种服务,主要不是担忧自己得遗传性癌症,更多的是想从基因中了解适合自己的饮食和健康计划。
悉尼大学健康伦理学博士后研究员Jacqueline Savard说,以前都是由医生决定问诊者是否需要进行一个这样的测试,如今去掉医生这层中介的同时也去掉了很多“检查和平衡机制”。比如,消费者就得不到自己应该选择哪一方面测试的合适的指导性建议。而且,没有信息使用合约,消费者的隐私有遭泄露的可能性。
6
不可轻信检测结果
悉尼大学健康伦理学博士后研究员Jacqueline Savard说:“尽管基因检测及其科学成分很诱人,但十分重要的是消费者要知道,他们得到的‘结果’根本不是最终意见,只是试试看、并随时观察的建议。”
按照DNA检测结果改变了饮食结构的梁先生表示,他感觉更有活力了,还会推荐朋友也去检测。他也得到保证,他的信息会得到保护。“公司和我们说,他们和保险公司之间不会交流数据,因此我对检测很有信心。”
本文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亲,今天的新闻分享到朋友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