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代购:就算把澳洲货架搬空,也是为了澳洲好!

原创 2017年12月08日 发现澳大利亚


带你发现最真实的澳大利亚

▼▼▼


澳洲奶粉有多火,想必大家在你们的代购朋友圈和各大媒体新闻中大家都已经见识过了。不抢肯定是买不到的,抢了可能还是买!不!到!



首先,你要有强大的信息搜集能力,知道超市何时上架补货。其次,你还要有过人的体力和手速,在第一时间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到达货柜。接着,身高要够,眼神要好,做到快准狠拿完就跑。最后,如果能有队友助攻就更好了,你主攻,队友掩护,然后位置互换继续拿....



以上虽然含夸张成分,但是某种程度上确实也是澳洲奶粉现状。在早几年前,澳洲奶粉根本没有“限购”的说法,直到买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发展到了要“抢奶粉”地步,澳洲才开始正式实施限购,现在每人只能一次买2&4罐,然而近几年...



限购前,断货。



限购8罐,断货。



限购4罐,断货。



限购2罐,还是断货!



而且,很多超市还特意的标注了中文翻译,就怕有人看不懂。



有的超市甚至连英文都没有,只有中文提限购示。这是歧视还是故意针对,很多人大概心里也是有数的。



更绝的是,超市甚至把奶粉加锁和拿掉奶粉盖子,结账时候再给你解锁和归还盖子。



就算是限购2罐和锁住奶粉罐子,可货架上还是没有货。



/// 供货商的问题,还是另有隐情?奶粉到底都去哪了?


近日,某华人女代购的“金句”又让土澳人们坐不住了。她说就算把澳洲货架搬空了运往中国,也是为澳洲好,促进澳洲经济水平,帮澳洲人民增加GDP呢。



她经常会和朋友一起去超市大包小包的帮人采购,如果自己没时间,就让朋友帮忙去买,反正一直是停不下来的。人多一起买,不仅限购问题解决,更是每个人分工到不同的牌子,高效又省时。



她说:“我认为这可以帮助澳洲的经济,因为这些奶粉都很贵。不是大多数的澳洲人都买这么贵的奶粉,他们只愿意买便宜的,而中国人才爱买贵的”。



呃,莫非是梁静茹给这位女士的自信,她才说出了这种话吧??



和很多代购一样,她会在网上直播自己的采购过程,从去超市开始到发货,也是“尽心尽职”的直播每个环节,来证明自己是真货。



澳洲药店、超市...都成了代购们的拍照取景地。



客户要啥就拍啥,正好现场解说,说的好就能让客户多加几单。



付款流程也要直播,这种方式也是够苛刻。



以上只是大部门代购最基本的套路,而有些人,还真是不喜欢按套路出牌。


/// 组团抢奶粉,人多力量大


一家老小齐上阵,只为支持家里的代购事业,为了多给子女囤点货,老人也是操碎了心。



组团扫购不分年龄,看着不像有孩子的年轻人,对奶粉的购买力也是杠杠的。



这种架势老外也是很少见,除了理货员,去超市谁还会拿货架装奶粉?



/// 等开门,抢时机,拼手速。


超市刚开门,这大妈轻车熟路,拿着篮筐直接奔向奶粉区,别人都是用走的,这帮人更爱用跑的。




/// 一次买两罐,换超市&衣服继续买


根据知情人爆料,有老人在澳探亲子女的时候,除了看孩子,每天就是去各大超市扫荡奶粉。他们装备齐全,甚至还有假头套和假胡子,一天最多能扫100多罐奶粉。然后再以每罐多2澳币的价格卖出,每晚有人上门收购。



/// 一有时间就去买,只为囤货。


不少代购把自家车库当作囤货仓库,市面上大家买不到的爆款,这里很可能有。



“代购”这个词,并不是中国特有,外媒也把这群人叫做“Daigou”。老外们一开始还是很震惊的,想不明白为啥会有这个群体的出现,直到代购越来越多,他们在超市也会看到代购们一箱箱、几十瓶保健品的买,才明白了其中的奥义。



/// 对于代购,澳媒的报导很直接


直指“Chinese、Asian”,买奶粉的“亚洲团体”屡见不鲜。



在现场,有人为了抢奶粉,横冲直撞,不顾及他人感受,场面无比混乱,路人都看不惯,如果是亚裔,老外内心肯定会加深鄙视情绪。



在澳洲,很多妈妈都经常吐槽,根本买不到奶粉!要买一罐奶粉要去好几超市碰运气,鞋都磨破了,就看到一罐奶粉。




就连本地的华裔妈妈,也是十分无语。自己不但要帮代购背锅,自己还买不到奶粉。比如:澳大利亚珀斯一名华裔妈妈把7个月大的宝宝背在胸前,到Big W买婴儿配方奶粉,结果店员却指责她是奶粉代购,打算买了奶粉寄到中国去卖。店员不仅不卖给她,还从她手里抢回了奶粉,关键是她并没有超额买,而且也已经说明了自己的需求。



她和朋友都感到很憋屈,明明是按规定,也是有需求,凭什么无辜躺枪!



还有很多妈妈因为实在买不到奶粉,只得给孩子换奶粉或者和别人换奶粉来解决燃眉之急,想想也是悲哀。澳洲限购,本来是为了让有需求的都能买到奶粉,没想到愈演愈烈,超市相关人员表示:虽然这种行为不违法,但这种做法确实让人觉得很难接受。



Coles 超市的初衷是希望更多的有真实需求的妈妈可以买到奶粉,并不是不让大家买奶粉。



/// 澳洲代购已成为澳洲的第三产业


年轻代购力量占主导地位,待业、退休人员是中坚力量。



代购每周花费的时间也是平均2-3小时左右,订单越多,时间越长。产业链越做越大的代购,有人也会选择辞职,专心做全职代购。



中国人对澳洲最爱的,还是奶粉和保健品。第一,中国奶粉频频出事,也会影响国人对奶粉品牌的判断,有些人会盲目持有“国外的就是好”这种观念。第二,养生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事之一,尤其随着是中国经济稳步增长且澳洲保健品牌全球知名,那么,澳洲代购自然有市场。



/// 中国代购忙碌的一天


澳洲的9频道曾在《A Current Affair》节目中,播出了以“中国代购的一天”为主题的偷拍内容。



节目的一开始,出镜记者先表明澳洲的奶粉很厉害也很有魔力,经常供不应求。然后就开始对墨尔本东南区的一个普通华人家庭进行跟踪报导。“Shopping Troop”(购物大军)出发了,买奶粉去。



三代人跟车去团购,然后再运回家,在车库进行卸货。



这可真是“人多力量大”,一人四罐,多次排队,多次付款。



老人这么大年纪了,还要排队帮着买奶粉...



画面中清晰可见,很多超市已经买不到的奶粉,在这里却能看到。



各种牌子,各个阶段的奶粉。



记者后来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上前叫住了这位华人女士,连续追问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你家有这么多奶粉?”、“这是注册了的商业地址吗?”、“你买了多少奶粉又卖了多少奶粉每天?”...结果把这位女士说的一脸茫然。女子表示,我不会说英文,也不懂英文,就随之离开了。



其实,这位女士的车库私自囤货售卖,其实是不符合澳洲规矩的,尽管这些货物算不上多。有一种大型仓库储存的货物是比其车库多了不知道多少倍,别人是按罐数计数,这里按托盘计数。



如果仓库是经过合法的商业注册,并申请成为品牌代理商,从工厂拿货,这样才是合法的。



/// 网友看法


对于违规代购的做法,吃瓜群众实在是坐不住了,愤怒的呼声一天比一天高涨,“China、Chinese”再一次不断的被提及。


她(代购)只有一条路,回中国。


中国人,足以说明。


在中国,钱是他们的信仰。


贪心的女人(代购)应该被遣返,这只会导致别的家长高价买奶粉。


海关需要出来阻止他们,形势已经失控了。

 

到处都有这种情况!我就经常买不到奶粉,我在Safeway的一家店看到有人一下子买了9罐婴儿奶粉,结账的时候没有一个人阻止他!他啥都没买,只买了奶粉!

 

我曾拍到一个中国男人的推车里堆满了奶粉,事实上限购三罐,他们就是买完奶粉运到海外卖出,然后牟利。有需要的人买不到奶粉,也是太可悲了。


我真是太爱看到大家抱怨他们将奶粉大幅度抬价再转售中国了。其实就和西方国家一样啊!从第三世界购买了一切,再高价卖出,然后还在生产国征用廉价劳动力,把人当奴隶使。


代购党也许会抱怨自己买奶粉也辛苦,自己提着六罐奶粉倒车的难过没人懂,哦,他们还和很多有真正需求的妈妈们有着一样的烦恼,跑了很多店都买不到奶粉,经常面对着客户的不理解和超市店员的白眼...可如果大部分人都真正的做到守规矩,买奶粉会不会容易许多?



/// 澳洲奶荒,这个锅谁来背?


澳洲奶荒,原因也许并不完全归根于代购,当然更不可能都指向“中国代购”。澳洲还有一群更贪心牟利“黄牛贩子”。这帮人的性质和倒卖演唱会门票的“黄牛”相似,他们不仅通过倒货赚取差价,还利用市场缺口高价将奶粉卖给有需要的代购,澳洲的部分奶粉市场已被搞得“乌烟瘴气”。




在奶荒风波中,虽然很多人是愤怒的,但有的澳洲品牌代理却觉得这是件好事。比如:A2奶粉亚太区首席执行官Peter Nathan 很直接的表达了代购帮他们打开了中国市场,还将销售量提升两倍的喜悦之情。


/// 结语


无论是对于本地人还是外国人,所有人买奶粉的数量都是2&4罐,澳洲并没有限制外国人买奶粉,这个政策已经是很公平的。小编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自觉尊重和遵守。只有这样,奶粉的市场秩序能够稳定运行,市场上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高价奶粉”。如果只是为了一时的利益而不考虑后果,再这样下去,之后澳洲的奶粉规定...也是很难说了。



-End-


推荐文章(点击可阅读)

在澳洲没吃过这些冰淇淋,夏天算是白过了!

手把手教你申请澳洲 (600) 旅游签证

感谢你,澳大利亚,没有把枪支当儿戏

来了!澳大利亚退税全攻略

他明明还没结婚也没生子,却在23岁有了孙子

澳洲水果只用超低的门票价,就能吃遍各大果园!

入境澳洲,什么不能带?什么要申报?

“中国式孝顺”惊呆澳洲网友,难道不该这么做吗...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