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世界华人周刊
ID:wcweekly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海外留学,也越来越多的人留在海外工作。
但留在海外工作不是易事。抛开海外就业难的问题,他们的家人远在国内,难以顾及父母的养老问题。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面临社会上的谴责声音,被所谓的道德标准绑架、裹挟。
选择在海外工作的原因
这一年来,“内卷”这个词在各大平台上频频出现。
深陷内卷漩涡的年轻人,他们活得怎么样了?
诗诗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从厦门去到上海,做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运营。
最开始到上海的时候,诗诗看着满眼高楼林立,人来人往间,幻想着在某一栋公寓大楼里,是自己未来的立足之处,自己之后称为家的地方。
诗诗也拼了命地想留下来,原本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她每天都待到八九点。
后来诗诗成功转正,做着最多的工作,工资却是公司部门间最低的。
她在这间公司待了3年,期间她也想过辞职,但没有找好下家之前,她不敢轻易离职。
有一晚上加班,晚上9点,她拿起手机查看有没有车可以回家。主管经过,看着她在工位上拿着手机,走近便是一顿冷嘲热讽,“能力不行还不用心,公司的加班费不是用来养闲人的。”
诗诗错愕,盯着她说不出话来。她忍着情绪到结束工作,下了楼,三年来第一次打车回家,坐上出租车时,才痛哭起来。
那夜她一夜无眠,“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竟然从来没想过这样的问题。”在那之后,她央求了父母快一个月,才求得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
她欢天喜地地离职,专心备考雅思,拿到offer后早早就启程。她说:“就算是只有两三年的清净,也够了。”
诗诗在伦敦度过了快乐的两年。学业结束,她决定留下来。
海外的职场同样竞争激烈,尤其是像纽约、伦敦这样遍布世界精英的国际金融中心。
我问她,为什么选择留下来?这个问题,我们聊了一晚上。
诗诗在毕业时,与来自智利的同学聊以后的去向。这位同学说,毕业后想去法国,在一家咖啡厅打工,一边学法语,一边完成自己没写完的书。彼时这位同学已经36岁,进过世界名企,结过婚、离过婚。
他对诗诗说,“在被环境所迫时工作挣钱,在安稳日子里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想陪家人,就一家人一起去旅游;想探索世界,就去自己喜欢的国家待上两三个月。没有什么该做的事,只有值不值得做的事。”
这或许是文化差异所养成的不同价值观,诗诗佩服,却无法照搬。毕业后她依旧是历经辛苦,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媒体公司。
这份工作具有挑战性,再加上职场文化差异,诗诗刚进公司时,面对重重难关。但她这次,却铁了心要在公司里立足脚跟。
“疫情在家办公,有一天下班,我忘了退出工作用的聊天软件。主管看见了发信息告诉我,‘别工作了,快下班,去过自己的生活’。就冲着她说的这句话,我觉得这家公司值得待。”
诗诗刚进公司的时候,犯过不少错误,但也在主管的帮助下纠正过来,同一个错误再也没犯过第二次。
海外职场也有办公室政治,但只要自己不参与,也能独善其身。
诗诗在这个国际大都会里,过得十分惬意。
留在海外,我真不孝
但诗诗留在海外工作的决定,遭到了父母的极力反对。
她的母亲每天打电话哭诉, 问诗诗是不是不要她了?
偶尔发脾气,大骂诗诗不孝、没良心;偶尔示弱,频频说诗诗在海外,她每晚担心得睡不着。
她的父亲也会辅助,三不五时发信息说,“你妈最近都没睡觉,一下子老了许多。”
直到有一天,诗诗的母亲以死相逼,她终于摔了电话,痛哭起来。
这完全不幸福的一家三口,充满着牺牲感、愧疚感,每一次对话都犹如千斤石般沉重。
武志红说:“通过自我牺牲,给对方制造愧疚感,然后以此逼迫对方服从,是中国家庭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策略。
父母们真正焦虑的,并不是儿女的成长,而是与儿女的分离。他们自己缺乏独立,所以需要那种无时无刻地关爱另一个人的感觉,这种黏在一起的感觉消除了孤独,也消除了我们生命中经常要遇到的无意义感,即空虚。”
其实,国内的经济高速发展,早已超越西方国家。在国内,也许能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但每个人的价值排序不一样,这是个人的选择,但是大部分父母很难理解孩子的选择。
有个网民为“LL”网友,与诗诗有着同样的遭遇。
LL在国外安家,父母不肯出国,每次打电话都说“养孩子有什么用,也不能给我们养老,我们现在跟孤老有什么区别,早知道你会出国当初就把你弄进事业单位了”。
对此,LL说:难道孝顺和自己的人生只能二选一吗?
诗诗终究没有回国,从前她在国内工作的时候,十一长假和春节各回去7天,小长假时抢不到票,就不回家了。
一年到头来,回家见父母的次数也不过20天。
孝顺和人生只能二选一吗?
像诗诗这样的海外年轻人有很多,他们在异国他乡打拼,同时也被故乡的人们谴责。
然而,这不仅仅是海外华人会面对的问题,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同样在这个问题面前焦头烂额。
当下的年轻人,由于各城市的生活成本上升,行业竞争激烈,只能拼命工作。每年除了国庆春节的假期,基本无法回家与父母团聚。
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将父母接到大城市居住不现实,毕竟父母大半辈子的生活都在另一个小城市里。
即便父母愿意搬到大城市里居住,在自己的上班时间,父母又该做什么呢?他们的朋友都在故乡,他们甚至会吃不惯当地的饮食。
而如果把父母留在故乡,距离也给亲密的人划分出两个世界。
不得不承认,许多年轻人与父母越来越无话可说,在电话两端,谈论吃了什么,天气如何之后,便陷入沉默。
除此之外,一旦父母生病,大部分的年轻人无法撇下工作说走就走。
我们常说“养儿防老”,仿佛这才是生儿育女的最终目的。即便这不是正确的生育观,但父母的养老问题,也是无数海内外华人正在面临的难题。
网上有不少同病相怜的网友,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苹果酸奶:目前我妈妈61,爸爸快70。身体都可以,老两口在国内互相照应,还是没问题的。目前我孩子快上中学了,再熬七八年,也就成人了。那时候我父母应该真的要人照顾了。我想那时候,我回国时间长点,几个月回去管管他们应该可以。一旦父母身体特别不好,需要人一直在身边,我就干脆回去尽孝好了。
@雀斑阿姨:我准备送我妈去养老院,可能听上去有点忤逆不孝,但实在没办法,接出国一起住不现实,我回国暂时不行,妈妈一个人在国内住,自己又不放心,所以目前想到的办法就只能是养老院,现在国内有些养老院的条件非常好,我就准备到时和妈妈一起选个好一点的,自己每年多回国看看她,努力赚钱吧。
@广东吃货:我坐标法国,母亲68,父亲72,身体还是很好,天天出去旅游的。我打算等他们身体差了,申请接他们来法国,因为作为独生子女,而且我是法籍而且是唯一供养人,出于人道主义,法国必须接收我父母的。
这是海外华人列出的解决问题,而在国内的年轻人,大部分也在努力赚钱,争取在周边城市为父母买房。
也有些父母愿意去养老院居住,奈何大部分的父母,依旧认为居住在养老院,代表自己被子女抛弃了。
父母养老问题是海内外华人的心头刺,我们被道德绑架,被愧疚感裹挟,在“做自己”这条路上如履薄冰。
正如上文LL所说,为什么“尽孝道”与“过自己的生活”只能二者选其一?
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年轻人困在其中,找不到确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