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一定要融入外国文化吗?我不这么认为!

2021年04月13日 北美留学实验室


来源:豆瓣 上官大妞


今天想写一下,关于留学生融入外国文化的事情。

曾在德国留学四年,去之前就有老师学长家长同我说,出国留学一定要融入人家的文化,不要天天在中国人的小圈子中。

我也觉得非常有道理。留学当然不是学习知识这么简单,认识另一个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


于是在留学的前一年半,我努力的想要融入社会以及朋友圈子,似乎一切都很完美,出国留学,结交外国朋友,每次发与外国朋友照片给父母朋友,都会得到很多好评 “你真的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父母甚至对于我party到深夜喝到醉这件事情,也没有表示出任何异议,这如果在国内,应该会被打断腿吧。似乎再加上一张不错的成绩单,就是完美的留学生活了。

但是渐渐地我发现,我过的非常累。我过的日子并不是我自己向往的。而我也开始真正的深入思考,这不是曾经我想要的吗,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其实,是我曲解了留学的意义。我也把“融入别人的生活”这件事想得太过简单。

举几个例子。


01
边内心煎熬着
边大胆发言

国内大学毕业后,去到国外读研究生。也就是说,我的基本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活习惯都已经基本上在生命的前二十年定型了。

这种深深刻在骨子里的东西,不是几年就可以改变的。大多数中国人,或多或少的都会收到儒家内敛思想的影响,不张扬,也不出头,说话要含蓄,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而西方文化(至少是德国)讲究的是表达自己,所以你用委婉的方式与同学说话,他们会听不懂,在他们直接与你争执的时候,你从小接收到的谦逊的教育,也会使你处于下风。


虽然在课堂上,我会当面提出对老师所讲内容的质疑,也会大胆地提出我的观点,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但是内心其实总是备受煎熬,觉得自己做得并不好(因为传统教育这样是不好的),在party上也是与同学说笑谈唱喝个酩酊大醉,但其实内心总是想在角落中默默的喝一杯就好。

这一切都是在自己逼迫自己做自己并不是那么认可的事情,所以会觉得很累。


02
缺少共同的背景知识
迅速“杀死”聊天

也交到了一些外国朋友,与他们一起吃饭聊天。但是聊多了我却发现,聊天这种东西,并不只是语言的问题,纵使德语再好,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聊天进行的也不会顺利。


举个例子,如果在国内与朋友聊天想表达,某人的鼻孔很大,那么我们很有可能会说,你看他的鼻孔好像尔康。这里的尔康,就是背景文化了,如果你没有看过还珠格格,或者即使你看过还珠格格但是没有看过若干年后网络上的小表情,那你有很大可能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即使你每个字都认识

与德国朋友聊天我也遇到了许多这样的问题,朋友很nice,在我询问时,会耐心解释,但是当这个聊天大于2人时,两个以上这样的问题就会将这场聊天杀死了

当然有人说,你可以去恶补这样的背景知识呀,但是两年时间补全人家20多年的经历,是几乎不可能的。


03
一件我始终不适应的事
带陌生的朋友来party

在国外认识朋友,有一点我是非常不习惯的,那就是party上带陌生朋友这件事

在国内,每个人都有几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发小,同学,闺蜜,同事等。聚会也基本都是一个圈子里的朋友一起,除了婚礼这样的场合,很少有人会同时把他的发小,同学,闺蜜,同事以及他们的朋友聚在一起。


在一个环境中,大家全部相互认识或者谁都不认识谁,我都会觉得是舒服的,但是在国外,他们的圈子是敞开的,例如我朋友办一个生日party,那么他会请他的朋友过来,同时也很欢迎朋友带着朋友来。

很多次,我都是被朋友带着参加一个我都不认识的人的生日party,整个party我只认识一个人。他们觉得这样子很正常,这是交朋友的方式。我始终不适应。


其实上面这些事情,都是应该经过十几年抑或几十年潜移默化的改变,但是对于留学生来讲,这个转变,是在他们落地国外的那一刻便被普遍要求的。当然也有些人从小就生活在类似西方文化的环境中,或者自身便是及其开朗的。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讲,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思考过这些之后,首先,我明确了我留学的目标。因为知道,不管毕业要不要在国外工作,但是我最终一定会回到中国工作生活的。

所以,我留学的目的,是了解,而不是将自己变成不一样的人。

学习层面,不只是学到知识,而是要了解教授的思维方式以及同学的学习方法。生活层面,了解不同人的生活以及想法。了解当地的文化,从而了解他人生活背后的原因。

了解,是知道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一定要这样做。就好像,同学总是在课堂上怼教授,而教授也毫不手软怼回来,要知道这并不代表他们是不懂礼貌的,而是他们的社会注重的是自我表达。了解到这个,并不代表也要这样子做。

这样,生活便变得轻松了很多。不必再刻意强求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不怕答错,但是也不会强烈地提出质疑,有问题了发邮件或者私下找教授讨论,他了解到文化的冲突后,一点也不会觉得我是一个懦弱的人,他也很乐于这样做。

不再一休假与同学一起去参加各种 party,只挑选朋友多的例如学期末班级的party,剩下的时间用来在欧洲各处旅行,去看看这世界。

朋友,无论哪国,也不再是多多益善浮于表面,几个好友足矣。与朋友聊天,也不在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多数时间是倾听,看他们对事情的不同看法。

现在已经毕业三年了,在国内的外企工作,这样的留学经历对我非常有意义。

由于之前了解的够多,所以与外国同事相处起来,并没有困难,有些事情我的做法与他们不一样,这并不代表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有了这个前提,也就会有更好合作。保持了原本的性格,与中国同事沟通起来,也是没有太多问题。

Ps:这个只是个人的经验以及观点,对于在普遍中国环境下成长起来,去国外留学且终会回到国内的同学,希望可以有一些意义。但是不适用于所有人。


-END-

资料来源:豆瓣 上官大妞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注北美留学实验室
关注最新留学信息

看到点赞和在看了吗,点一个嘛~🔽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