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的熊孩子,一看就是在订机票回家
# 春节 # 回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留学生听到一定会炸毛的N句话”成为了各大社交媒体的热门盘点项目。我对主流的那些“能送你出国你家一定很有钱”“你们在国外就是每天吃喝玩乐”之类的句子反而没有太大的认同感,只不过偶尔也会好奇,有没有人和我有类似的经历:所有人发现你准备回国或者已经回国的时候都会来那么一句“你怎么又回来了?”再不然就是“什么时候走?”
每次听到这两句话我几乎都想爆锤面前的那个发声体。除了内心OS“说得好像我天天在中国一样”之类的牢骚之外,更多的还是感叹“你不知道我在国外多想回来。”
所以,为什么放假要回国?
我总是认为,在国外是生存,回国才是生活。并不是不知道如何在国外享受生活,只是作为一枚学酥,在决定“舍social保GPA”之后,我在国外的生活就简单地变成了家人朋友+GPA+工作。毕竟我更喜欢国内的社交方式,而枫叶国吸引我更多的是它的学术风格。然而每每成为熬夜超人几个月之后,便开始怀念一日三餐,早睡早起,社交正常的生活模式。于是终于考完试的我打包行李,奔向机场,完成那华丽的变身……
▲转机的时候要在机场熬通宵,看着天慢慢亮起来就知道可以回家了
原谅我脑洞有点大,不过私以为在国内和国外确实能得到不同层面的精神享受。如果说在国外要追求学业上的成就和努力过后的满足感,所以我会选择在放假的时候放慢节奏,回到我熟悉的生活状态。而放松的状态,来源于一个人对一座城市的归属感。作为一个坐标广州的北方人,我曾一度对广州非常没有归属感(虽然来了这么多年,觉得甜豆花也挺好吃的)。直到出国以后,我才时常想起早茶和夜宵,想起老城区的小巷和珠江边的风。
有时候站在渥太华的运河边,却开始想念起珠江的夜景。“大概是因为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所以对生活过的那一方城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吧。”朋友如是说。可是,离开之后才发现这一点的我,只能默默发微信吐槽一句:“你说为什么唐人街的中餐总不像中餐的味道,明明看着也差不多啊。”
人总是离开了才来怀念,谁说不是呢。
▲枫叶村的叉烧云吞面,好像就是有哪里和广州的不一样。大概不只是调味料的缘故吧
很多放假回国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每天行程排得满到爆,今天要在家做顿饭表一下孝心,明天要和闺蜜逛街,后天约了高中同学回母校探望老师,毕竟出国上了名校不能忘本对吧。明明每天都在见到很多人,但是到头来总有那么几个人,想见却没有见成。遗憾也许留到下一次放假,也许留到不知道什么时候。作为一个矫情的人,我一怕改变,二怕遗憾。
回国前,总怕很多人和事都变了感觉,母上大人还要借此机会在旁边煽风点火:“老是回来干嘛,还天天跑出去玩,好像真的有人盼你回来一样……”可若是都不见,也就成遗憾了吧,包括父母。
网络上时不时就会有人提出来这样的算法:“如果你一个月回家探望一次父母,假设他们活到100岁,乘以12个月,就是你还能见到父母的次数。”稍微是危言耸听了点,就那么几百次,但不得不承认有它的合理性。作为留学党,最多也就几个月回家一次,所以多少还是会花些时间陪陪父母。虽然偶尔被母上大人强留在家里一整天,最后变成了在玩电脑的我和在拖地板的她相对无言……但也还是比在国外一个人关在卧室里看综艺吃泡面来得好。
当然,更多的时候还是选择和在广州或者同样刚回国的好友一起聚会。我们曾经从同一个地方出发,去了五湖四海,遍布世界,最后又约定在某一个时间带着我们看过的世界,回到刚出发的地方,如此缘分实在难得。实在有因为各种原因约不到的老友,便只能把希冀留在以后了。
▲拿微信刷再多语音,不如三两好友约出来喝个下午茶。
作为出国党,错过一次回国的机会就像错过一趟枫叶国的公交,等到望眼欲穿才有下一次机会。所以,不管你是想常回家看看父母,还是被电视上的美食节目勾起了馋虫,亦或是翻山越岭只想见那一个人,我都会说:“等放假了,想回家就去吧。”而现在无缘过年回家的我坐在图书馆,对面三个中国熊孩子打电话的声音一直飘过来,一听就知道是在订机票打算春节回家。
不管了,你们开心就好。
新年快乐。
◆ 本文作者 ◆
![](https://i.aoweibang.com/img/jOOwWqfNnPl3lsP8QcmEbpmyzknwuxs4yEGdIPyBhrf3Num8T9fJpfTFGBjpw99iXTf68eFBlgxXJdeBDle01xz82uG1ev1KSytqXWuNRXIBHOZLRfeJPSSqXmzFQgeJSSBsifgrvSYIlQTlPdnRDy_AgNuIJ1rPc5crO563GPE/awb.jpg)
CITYteller | Rodent
不冬眠的仓鼠,在冰天雪地里挖出一条生路
E D I T E D b y 小 新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TIMEZONE所有,转载或引用请联系TIMEZONE编辑(微信:joyful_yan),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引用。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它违法、恶意使用TIMEZONE内容者,会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渥太华相关文章
回复城市名加文章前的数字,如“渥太华1”即可阅读
1/《一个人,在圈子里兜兜转转》
明斯特 | 盖恩斯维尔 | 伦敦 | 达拉斯 | 渥太华 |悉尼 | 曼彻斯特 | 西安 | 墨尔本 | 多伦多 | 香港 | 伯明翰 | 班夫 | 格拉斯哥 | 波士顿 | 布拉格 |...
投稿给CITYteller,分享你的城市故事
征稿进行中
回复关键字 投稿 查看详情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