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能让我们感到很安全,但同时,他们也可能是带来威胁的存在。人在美国,奉劝你记住一句话:防火防盗防警察。为什么这么说?看了今日文章你就知道。
本 期 CITYteller 来 自
America 美 国
几年前,当我第一次去美国出差的时候,父亲有些忧虑的说:“注意安全哪,美国人是可以持枪的。”从他紧皱的眉头里,我仿佛看到美国西部片里的场景:一个愣头青一不小心就卷入了子弹横飞的街头巷战,几番交火后暴毙街头,不觉得打了一个冷颤。
可是,到现在为止,去美国不下十次,辗转十余州,除了受到同事朋友的邀请,参观他们的枪支陈列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不曾遇见过一次枪战。
相反,迄今为止,我在美国所感到最大威胁,却来自于警察。
没错,就是警察。
前段时间在达拉斯发生的黑人士兵袭击白人警察案,再次在美国社会种族隔阂的伤口上洒了一把盐,因为这位黑哥们的犯罪动机便是为他那些丧生在美国白人警察枪口下的黑人兄弟姐妹们报仇。
杀戮自然是错的,但是他的动机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我说的不是黑人与白人之间的恩怨,而是
美国警察滥用职权和暴力执法的确十分严重。
在美国,警察的职责比国内的要纯粹得多,就是打击犯罪、除暴安良,不像咱们的警察什么都管,包括协调协调家庭内部矛盾,充当老娘舅和知心姐姐,甚至为小朋友们在马路边捡到的一分钱寻找失主。
美国的警察就是锤子,所以看谁都像钉子。
“尽可能的少跟警察说话,越少越好,保持微笑和表面的顺从与尊重。如果他们试图逮捕你,一定要让他们出示证明,并且保持沉默,主张律师介入。”
这是一位美国佛罗里达州朋友建议我在各种场合遇到警察盘问时所采取的黄金法则。
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法则是建立在无数个血淋淋的案例之上的——美国警察随时荷枪实弹,在处置嫌疑人时有自主权。
这种生杀予夺的权力让他们很多时候执行任务时容易被一种缥缈的个人主义支配。一旦认为自己受到威胁,就容易做出鲁莽的举动,包括射杀无辜的路人。
一言不合就打枪!
美国警察这种任性并不是什么新鲜问题,已经反复在各大媒体和立法机构上讨论过,甚至连一向如同汉献帝一般的联合国都在2014年底谴责美国警察滥用职权。
但事实却有些愈演愈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出警察误杀平民的新闻,几乎与枪击案一个频率。
那么,在美国的留学生们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来看看最常见的两个遇上警察的情境吧。
1. 老司机面对警察会怎么做?
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最常见的情境便是你在限速25英里的道路上一不小心开到了40英里——这在你看来完全没有问题,因为路况很好,视野开阔。但是,警察还是把你拦了下来。
当他将一只手伸到背后,小心翼翼地向你走来时,千万别以为他是腰疼,或者是昨晚用肾过度“感觉身体被掏空”,他是在随时准备掏枪呢!
而你所必须做的,就是将双手平放在方向盘上,不要开门,也不要摇下车窗,直到他要求你那么做。手也千万别自作主张地伸向副驾驶的储物盒,哪怕你的驾照确实放在里面,也得等他让你出示驾照时再做,否则他怎么知道那里是否藏着一把枪呢?而一旦他觉得你有袭警的动机,便可以掏枪突突你。
“这样的事情每年都会发生。”一位加州的同事摇了摇头。
并不仅仅在加州。我曾经在爱荷华州乡下的高速公路上遇见过一次这样的险境。
当时我因为无意超速——美国很多路段的限速很低,一不小心就超速,简直就是钓鱼执法,被警车逼停在路边,膀大腰圆的警察叔叔一手敲车窗,一手放在背后,问我要驾照。
而我的驾照不巧正放在副驾驶的储物盒里。当时我条件反射地就伸右手去够,但电光火石之间,左眼的余光瞥见他背后那只手有所动作,赶紧停了下来,向他求教:“我的驾照在里面,要怎样取出来才能让你feel comfortable?”
他听罢,手停止了动作,略一思考,说:“快点拿出来,但是我警告你,不要耍什么花样。”得到准许之后,我才将驾照给他。
如果当时我没有那么一问,或许,第二天我就因为抛尸荒野而上当地新闻了。
而即便他检查了你的驾照,给你开了罚单,也不意味着你可以自主决定离开,一个常用的万能问句便是:“Am I detained or free to go?”(我是被拘了?还是可以马上走人?)
这句话的潜规则其实是向警察认怂:我车也停了,钱也罚了,您就把我当一个屁给放了吧。而警察听到这句类似于请求的选择疑问句之后,一般也会挥挥手让你走。
2. 公共场合转角遇见警察盘问怎么办?
除去公路上最容易与警察打交道之外——留学生们常遇见的场景无疑是重点街区或景点的巡警盘问。
虽然长着一张中国脸,意味着相对于黑人或者穆斯林(这样说很政治不正确,但这是事实)你在警察心目中犯罪的可能性并不高,这并不意味着当你在街上碰见警察盘问时,可以很放松地跟他拉家常。
根据本人亲身经验和多名美国朋友的告诫,警察的主动盘问一般分为两种:
第一种:关于个人基本信息的盘问。
比如“你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你妈贵姓”不在其列)等。对于这样的盘问,千万不要躲避,保持镇定、大方地如实回答就好。
但是,切记仅仅回答警察的问题,越简单越好,不要节外生枝,否则很容易会引发第二种盘问。
第二种:带有倾向性或者犯罪目的诱导的盘问。
这样的盘问往往会类似于如下的表述:“你知道自己做错什么了吗?”,“我可以检查一下你身上携带了什么吗?”等等,当你身处这样的盘问当中时,一定要马上内心保持高度警惕,但面容却依然和蔼可亲,你不希望激怒或者惹恼警察,但你必须知道,你有权利不回答它们。
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常识,
首先是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The Fourth Amendment),它保证人身安全及财产免遭非法搜查和扣押,当你意识到警察的盘问有可能侵犯你的人身安全时,需要提醒他你被赋予这项权利。
很多时候,警察们听到你的这句话后,往往会稍微掂量一下自己的行为,并且在内心做一个盘算——他们如果真的把你拘了,多半是会有加班费拿的(拘留一般都会延续到工作时间以外),这是实打实的经济收益。
但是,如果你知道这个权利,意味着你不是一般的法盲,意味着你很可能很懂法律,或者有比较可靠的律师。而如果他们确实不在理,很有可能在后续的审讯过程中失败,那时候带来的损失也不得不考量。在成本效益分析后,他们多半会放过你——除非你真的犯了事。
第二个则是港剧常见台词“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
这是米兰达警告(Miranda Warning),按照法律,美国警察在正式以“寻找犯罪”(CriminalSeeking)的目的询问你之前必须要告知你,并且让你签署的。
基本上,刚才提到的第二种盘问都属于这个类别,如果警察叔叔恰好“忘记”给你这个警告就进入第二种盘问阶段,你千万要保持沉默,而如果他按照法律对你进行了这个警告,你也一样要保持沉默,或者委婉地表示接下来所有的问题你都不会回答,除非律师在场。
当然,最最重要的一条,无论什么时候,千万不能让警察感觉他们在语言或者肢体上收到了威胁。
我所亲眼见证的一次就是在芝加哥市中心的Loop区域,有一位貌似来自印度的游客(根据他的相貌和手上的地图判断),在距离西尔斯大楼不远处的街道上被两个警察拦住问话,他以非常典型的印式英语,夸张的语速和手势,跟警察攀谈起来。
但其中一个瘦警察明显被吓了一跳,略微往后跳了半步,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他的同伴也被感染,开始打断印度人,板起面孔问话。那印度人显然没想到美国警察如此不近人情,便有些气恼,语速和语调开始往带着攻击性的方向转化。电光火石之间,瘦警察便将这个可怜的游客反手一扭,按倒在地,并迅速将其拷住,在他的抗议声中直接扭送上路边的警车。
路上络绎不绝的行人,除了几个估计同样是游客的人侧目,其他人都在匆匆赶路,熟视无睹。
说美国是一个警察国家,真是一点没冤枉他。而广大留学生们,则需要十分注意,千万别成为这个制度的无辜躺枪者。他们在执行真正的任务时确实雷厉风行,然而在生活中的大多数时候,太具攻击性。
想到这,似乎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些告诫用于在大洋彼岸“明哲保身”时,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辉,比如尽量避免冲突,尤其是与执法者冲突;又比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当然,最经典的还是这一句:
防火防盗防警察,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啊!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区作者 | 空天阙
航空航天,经济学生,走南闯北,文理双修
美丽坚合众国生存规则,再不看就麻烦大了
后台输入关键词
约会文化 | 小费 | 健身
银行 | 绿卡 | 性教育
TIMEZONE海外文化分享栏目,传播有意思、涨姿势、毁三观的海外文化、趣闻和故事。
逢周二/日,与CITYteller一起,到世界去流浪。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