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摄影竟是摆拍的?!把狼捆树上,真是摄影圈的耻辱

2017年05月14日 澳洲生活品鉴馆


本文来自公众号: 英国那些事儿   

微信号 :hereinuk 


大家都知道,拍摄野生动物,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

野生动物摄影师们,为了捕捉在自然环境中栖息的生灵们,经常需要“上天入地”,这就要求他们练就超人般的体力和耐力,并且掌握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和知识。

摄影师们会在沙漠、雪原,顶着酷暑严寒苦守几个月,

就为了追求最震撼的视觉效果。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拍下的这些瞬间,才显得弥足珍贵……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刚才这些“野生动物照”都是“假”的呢?


是的……

这些照片都是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家野生动物摄影基地拍摄的。

照片里的“野生动物”,其实都是人工驯养;

看似自然的动作,其实都是摆拍……


像这样的照片还有很多。

比如,这匹站在石坡上的孤狼,


其实……


是饲养员抱上去的……


再比如,狐狸在雪地里追跑打闹,而扬起的雪花,


其实是“人工”洒上去的……


美国明尼苏达州的这家野生动物摄影基地,是一个专门给摄影师们提供“野生动物”照片拍摄服务的地方。

在这里,摄影师根本不需要去野外风餐露宿。只要住进这个基地,早上起床,在向导的带领下开五分钟车,对着野生动物“咔嚓咔嚓”一通拍,几小时就能出一套片子……

而在这个过程中,饲养员会全程陪在旁边,指导动物做出各种动作。

饲养员们虽然没受过专业摄影训练,但是在这一行干久了,自然知道每种动物哪个走位最好看、什么角度能拍到眼睛的闪光。

他们会时刻提醒摄影师不要穿帮,甚至还会给新手摄影师推荐合适的镜头。

比如这张,一匹狼从两棵桦树之间探出头,就是一个很受欢迎的摆拍pose……


其实真相是,狼被铁链拴在后面那棵树上……


需要拍摄的时候,饲养员就把生肉扔到狼的面前,诱导它钻进两棵树之间的缝隙……摄影师再在旁边趁机按下快门。


同样受欢迎的pose还有跳过山石的美洲狮,裹着雪的灰熊,月下狼啸,等等……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这些关键词,就会得到一些很相似的照片,有些干脆就是在同一个地方用、同一只动物拍摄而成的……


而这背后,都是赤裸裸的利益……

这家野生动物摄影基地,一共豢养了一头黑熊,5只美洲狮,20匹狼,46只狐狸,一头野牛,还有各种小动物。每只动物都有“明码标价”。

比如,单拍一只狼,每人每小时收费255美元;如果组团去拍,每个人收费1000美元,可以拍两天。

如果是特殊的场景也要单独收费。比如想拍“一群狼吃一头鹿”的画面,每人收费425美元,如此等等……

像这样的“野生动物摄影基地”,在美国还不止这一家。


来这样的基地消费的摄影师们也很满意。毕竟真正的野外拍摄太费时费力,成本也高。这种摄影基地价格便宜,人身安全也有保障,效果又好,还省事儿,更重要的是,拍出来的照片足可以“以假乱真”。

只要他们闭口不提照片的拍摄地,而是声称“这是我在野外蹲守四个礼拜拍出来的”,扭头把照片卖给商业图库,商业图库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把照片转手卖给不知情的买方。

于是,很多广告、纪录片、网络流行图片,甚至野生动物摄影大赛里,都充斥着这种“人造”的野生动物照片。

比如,《每日邮报》发布的这组“狼失其鹿,熊狼大战”图,鹿是人工摆放的死鹿,狼和熊也都是听从驯兽师的命令,故意“演”了一出“打戏”……

然而,这组图却在不同的平台被转发了上万次。


这样的结果,使得在这个快餐时代,连野生动物摄影都可以“量产”。

本该在野外自由奔跑的动物,也成了一小撮无良摄影师争名逐利的工具……


作为看客,看了假的照片虽然气愤不堪,

但真正遭殃的,依然是这些被囚禁的动物们……


好在,这种“造假”行为并不能得到大部分摄影师,以及摄影协会的认同。

20世纪90年代,北美自然摄影协会的伦理委员会就严格区分了“野生”和“驯养”动物的定义,给摄影师们提供了一个道德指南。

美国《国家野生动物杂志》一开始还刊登过这种在摄影基地拍出来的照片,但编辑们很快发现这些动物是被关在笼子里养的,之后就再也不刊登这种照片了。

大型的国际摄影比赛也都禁止使用驯养动物冒充野生动物参赛。


2009年,西班牙摄影师José Luis Rodriguez凭借他拍摄的一匹越过栅栏的狼,被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评为“年度野生动物摄影师”。


但其实,这张照片里的狼是人工驯养的,根本不是“野生动物”。真相被揭穿之后,他的“年度野生动物摄影师”头衔也被收回了。


其实,野生动物摄影,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动物多样性,维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唤醒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的重视……

如果用驯养动物造假,不就和野生动物摄影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吗?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