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食品事故多
生蚝不要太老,三文鱼要吃刺身…
能够冒死吃河豚的华人,为了尝一口美味,有时宁愿牺牲饮食安全。
但小编明确地告诉大家:千万不要这么做了!
就在最近,两个澳洲人在吃了超市常有的烟熏三文鱼后,暴毙而亡!
还有一位老人,差点因为三文鱼送命…
还有一位华人大妈,吃过生蚝之后单腿截肢!
一名女子在悉尼吃完生蚝不幸惨死!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澳洲三文鱼恐遭李斯特菌污染
三文鱼作为澳洲的主要鱼类之一,每家每户都在吃,一般来说,澳洲人把烟熏三文鱼作为开袋即食的食物。
华人们更是好那一口肥美的鲜味,爱吃几口生肉刺身。
但是,没有认真烹饪的三文鱼
可能就是一把索命的镰刀
最近,一位新州的大爷,像往常一样,在吃饭的时候,吃了几块烟熏三文鱼肉。
可是,没过多久,他感到有些腹胀。
大概是有些拉肚子吧,这位老爷爷没有多想,就直接去睡了觉。
但是第二天,奇怪的症状出现了,这位老爷爷开始发烧、肌肉疼痛、恶心、腹泻等。
等送到医院之后,医生看着这位老人的症状,竟然表示:
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了…
言外之意是,大爷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
头痛、颈部僵硬、痉挛和身体失衡…这些可怕的症状一时间突发在大爷身上,让大爷难以消受…
在经过几天的抢救以后,噩耗最终传来,这位新州的大爷不幸离世。
他还在死前遭遇了脱水,休克,癫痫等种种折磨…
本以为这件事是个个例,但没过多久,一位维州的大爷身上,在食用了烟熏三文鱼后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
一样的腹泻恶心
一样的头痛痉挛
一样的悲剧…
在对这两位老人进行过尸检后,医生们发现,这是典型的
李斯特菌感染
当昆州出现第三个病例以后,医生们锁定了传染源——三个人都吃过塔斯马尼亚产的三文鱼。
塔斯马尼亚基础工业部长Guy Barnett表示:我们正在对当地的三文鱼生产商进行全面的调查。
但部长也表示
李斯特菌威胁没有解除!
因为到现在还不知道!
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去年澳洲曾经遭遇“哈密瓜威胁”,上千人中招,出现腹泻恶心的症状,最后有7人不幸离世。
而这次李斯特菌在澳洲的卷土重来,更加严重:
因为一旦三文鱼遭受了污染
其他食物也不再安全
整个运输链和贮藏链
可能都已经被感染
海鲜、水果、芝士、熟肉、冷藏肉酱、冰激凌…
可能都有潜在的健康威胁!
李斯特菌可以导致致命的感染疾病,一旦被感染可能会出现发烧、头疼、抽筋、恶心以及腹泻等症状。
可怕的是,这种细菌即便在低温环境下,依然可以生存繁衍。
冷藏柜,完全不能阻止食物被它感染!
现在,我们只能提高警惕,小心中招…
吃生蚝不做熟恐有截肢死亡风险
蒜蓉往生蚝上那么一撒,和酱汁一起嘬进嘴里,可能是最接近天堂的感觉。
华人圈子里,对生蚝更是有:“男人加油站,女人美容院”的赞誉。
但是假如吃了半生不熟的生蚝,那么可能会知道地狱是什么感受。
7月16日,深圳的王阿姨作为生蚝的忠实粉丝,这一天又在市场里买了些生蚝吃。
但是没过多久,阿姨的小腿突然肿了起来。
王阿姨以为是普通水肿什么的,就没有在意。
结果第二天,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阿姨的身体状况突然恶化。
整条腿红肿发黑,还上吐下泻,腹痛不止。
家人连忙把她送到了医院,医生表示,王阿姨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是一种感染迅速、致病凶悍的细菌。
致死率高达70%!
为了保住王阿姨的姓名,医生只好把王阿姨那条被感染的腿截肢!
而类似的惨剧
在澳洲也层出不穷
2017年,澳洲的Jeanette Leblanc在悉尼的市场吃了一些生蚝。
没想到吃完后浑身难受,巨痒无比。
没过多久,她的腿肿了起来,出现了严重的溃疡。
但是进入医院后,医生表示她的病情非常严重,海洋创伤弧菌已经感染了她所有的器官。
医生给Jeanette使用了最强效的抗生素,但是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55岁的Jeanette最后撒手人寰…
澳洲是海洋创伤弧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超过90%的“原发性”创伤弧菌性败血症,患者均报告在发病前
食用了生牡蛎
目前除了使用抗生素治疗外,没有更好的治疗方式。
如果短时间内没有效果,
只能切除感染部分
换言之,就是截肢
更可怕的地方在于,海洋创伤弧菌感染在中国和澳洲非常常见。
经常有食用未做熟的海鲜导致感染、截肢、甚至死亡的案例出现。
小编提醒,无论是最近盛行于澳洲的李斯特菌感染,或者是情况严重的海洋创伤弧菌感染,都和烹饪不到位有关。
所以小编提醒大家在享受美食时,也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1、不吃生冷食物。所有肉类,一定煮熟,确保食物安全。
2、蔬菜和生肉类的面板和刀具分开使用,以免交叉感染。
3、被海鲜割伤后,立马处理伤口,使用酒精消毒。
4、感到身体不适,立马去医院就医。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
喜欢就添加微信号关注我们吧!
我们会继续为您提供更快,更丰富的澳洲资讯哦!
公众号:whrzmrb
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