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男子高考12次引发争议:他背后的艰难和心酸,你想象不到

2021年06月09日 北美留学实验室


文章来源:桌子的生活观
ID:zzdshg



01


据《潇湘晨报》报道,33岁的唐尚珺,今年第12次参加高考。



来自广西防城港市贫穷山村的他,因为纪录片《高十》,被人熟知。

 

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指责。

 

完整看完纪录片,我悲哀地发现,他不过是一个执着地想和命运抗衡,甚至有点走入死胡同的人。

 

这样的人,我没法去指责。

 

2010年,唐尚珺第一次高考没上本科线,父亲让他读一所技校。他不甘心,拿着学费,瞒着家人开始复读。

 

此后,他开启了自己多年的复读生涯

 

在复读班里,唐尚珺说出了自己理想的学校,中科大。

 


梦想和实际之间,隔着银河般的距离。


唐尚珺屡战屡败。

 

父母一直都不知道真实情况。读技校的学费,就成了唐尚珺复读的费用。

 

2013年年底,“毕业工作第一年”的唐尚珺,回家过春节了。

 

这个年,他过得尴尬内疚又充实。

 

全家人坐在一起,堂哥抱怨唐尚珺从未接过自己的电话,混社会的人,人情世故一定要懂。

 

但他不知道,他打电话的那些时候,唐尚珺正在上课。

 

妈妈催促他赶紧讨老婆,26岁,参加工作,可以娶妻生子了。

 

唐尚珺流着眼泪的镜头,令我无比难过。



那一刻,他是否有过后悔?这么坚持,到底是为了什么?

 

瞒着所有的家人,小心翼翼维护着谎言,又是为什么?

 

眼前,是贫弱的家庭,是60几岁还要卖甘蔗维生的父母,是考了几次依旧没能达成目标的成绩。

 


未来,到底什么时候才来?

 

他不知道,可他迫切地想要改变贫穷的家庭。

 

为了供他读书,家里破旧的老房子一直没做排水沟。下雨的天气,屋子前后泥泞不堪,没有地方下脚。



67岁的母亲早已白发苍苍,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了10岁。她依旧要从早忙到晚。



他只想快一点,带领家庭走出贫困。

 

对唐尚珺来说,这个方法,就是考上名校。

 

2016年,第7次高考,唐尚珺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那是他离梦想最近的一次。

 

这一年,唐尚珺终于决定抛弃高中生身份,进入大学。

 

他拿着录取通知书回家,向父母坦白的同时,得知父亲身体不好了。

 

肺癌晚期。

 


迟到几年的录取通知书,驱散不了全家的阴霾。和“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几个字放在一起,通知书上的“喜”字,显得格外刺眼。

 

就在那时,唐尚珺猛然发现,考上什么大学不重要,亲情才最重要。



命运对这个想要破局的家庭极为残酷,给你一点甜头,就要用更大的苦楚来交换。

 

如何跳出这个贫穷的怪圈,我们无从知晓。

 

纪录片的最后,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可纪录片没有拍出的续集,生活还在继续。

 

本该毕业工作了的唐尚珺,被传出今年还在参加高考。

 

《高十》导演后来说,唐尚珺的父亲病危没钱治病,他放弃读大学,换取了复读学校2万元奖金,给父亲救命。

 

一年之后,父亲去世,而唐尚珺在“高考-复读”的循环中,继续挣扎。



一时间,骂声四起。

 

有人说他魔怔了,有人骂他心里有病。



家里穷成那样,为什么还执迷不悔?

 

是不是高考专业户,专门高考赚奖学金?

 

是不是根本没勇气面对社会,才不断在考试中躲避。


没穷过的人,根本不懂那2万块,对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那可能就是一条命,是一个家族的希望。

 

他用上大学的机会,换父亲多活一年。

 

如果是你,你怎么选?

 

你以为他不想结束高中生的身份?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没有经历过这种痛苦的人,不会懂得这种挣扎。

 

你可以不理解他,可以不支持他,却不能忽视他所面临的真实困境。

 

我始终记得,那年春节,有点醉意的唐尚珺对着镜头说:

 

我现在都怀疑知识改变命运是不是真的,为着这句话,他后悔了。

 


搭进了这么多年的青春,值得吗?

 

这个答案,只有唐尚珺自己知道。

 

一个唐尚珺,折射出万千农村寒门学子的身影。

 

和同龄孩子相比,他们除了学业的压力,还有生存压力。理想和贫寒的家境,甚至时常发生冲突。

 

可即使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他们仍希望闯过这一道难关,去河的对岸看看。

 

比起曾经吃过的苦,和将来可能面对的苦,学习的苦可能是最轻松的。

 

因为有期望。

 

寒门学子努力的原始动力很简单,不想再穷了,因为穷怕了。

 

这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不为衣食发愁的资本。

 

想过得好一点,想跳出贫穷的束缚,又有什么值得嘲笑的?

 


02

 

人民日报曾发过一则新闻。

 

黑龙江一名高三学生赵桂宁,以691分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赵桂宁家在农村,条件并不好。父母年纪大了,没有太多的经济能力。高考结束后,赵桂宁去了一家工地打工。


 

考取清华的消息传来,他搬砖的事情也引发了热议。

 

赵桂宁遭到群嘲。

 

有人说他出卖苦力赚钱,没什么经济头脑。



有人说假期打工是无用社交,还有比零用钱更值得追求的东西。



有人质疑他为什么不去做家教。


 

未经他人苦,莫评他人事。

 

如果赵同学生活在大城市,他当然有比去搬砖更轻松的赚钱途径,就像他们说的,去做家教,或者更“体面”的工作。

 

可他,生在小县城里一个贫寒的家庭。

 

去哪里做家教?自己村里吗?村里又有多少家庭有请家教的意识?

 

去城里吗?也许工资确实不低。可他吃、住在哪里?是在城里租房勤工俭学,还是每天下班坐车回农村?

 

你觉得他眼界狭窄,但那或许是当时的他能找到最赚钱的工作。

 

有的孩子能到处旅游,等待大学开学,就有的孩子要拼命去赚取学费。

 

这就是世界的参差。

 

一个贫穷的孩子,想要用自己的双手赚钱,这不丢人,更不该被嘲笑。

 

他们只是恰巧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那不是他们的原罪。

 

这个世界是割裂的。

 

有的人在另外一个世界待久了,就觉得世界上所有人都应该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不然就妄自评论,随意讥讽。

 

却忘记了在真实的世界里,太多人有无法言说的心酸。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可以在雨中坐车走,有的人连伞都没有。

 


03 


看过一位清华学子的采访。

 

这位从甘肃贫穷农村出来的寒门贵子,揭开了寒门学生最大的困局。

 

他说最大的落差,就是你根本和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同级的一个漂亮女生,高二就考了雅思,7.5分。

 

他回想一下自己高二,整日埋首在书山题海。

 

虽然知道雅思托福,可他连要去考的意识都没有,更别提考出那么高的分数。

 

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们,他们能写会画,能言善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你拼尽全力进了名校,你以为人生从此一马平川。

 

进到里面你发现,这里人才遍地,你有的好成绩,别人都有。你没有的才艺,别人也有。

 

这才是最令人心酸的,贫穷给你的影响,不会随着你进入名校就消失。

 

你的出身,你的经历和你周围的环境,就像一种残酷的烙印,你几乎要洗剥掉半身的皮,才能洗去前半生带给你的烙印。



作者陈兰香说,上大学时,她只有一双20元的鞋,穿久了就发臭。

 

后来,她进宿舍前都把鞋脱下来,用塑料袋包好放在门口。

 

这种滋味,即使后来收入颇丰,衣食不愁,想起来都无比压抑。

 

没经历过贫穷的人,不懂这两个字的沉重。

 

有人处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那些从贫穷的山村飞出来的孩子,走了那么远的路,吃了那么多苦,才发现,有人云淡风轻地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一切。

 

原来人本可以不用那么苦。



04

 

作家陈岚说过一个故事。

 

一个男生从农村来,对他的女同事说,我们同样坐在这里喝一杯咖啡,你与生俱来,而我是在乡村泥泞的道路上狂奔了28年,我才有资格和你坐在一起喝同样一杯咖啡。

 

这个男孩家里,父母病在床上需要照顾,姐姐辍学打工供他读书,他背负着整个家庭的重担。

 

这样的孩子,你认为他在和同事聚餐的时候,能霸气地一拍桌子说,我买单吗?

 

谁不愿意表现得大方?谁不愿意优雅从容?

 

他有那个条件吗?

 

一个穷苦家庭诞生的大学生,背后,是无数为他甘做踏脚石的人,才有了那么一个大学生。

 

他们踏着一条泥泞崎岖的道路往前走,当他们一身污泥地站在梦想的世界,却发现,很多人衣着光鲜,自信优雅。

 

这份心酸,没经历过的人想象不到。



有的孩子在田头陇上争分夺秒学习时,有的孩子在窗明几净的房间看书。

 

有的孩子要打工筹集学费时,有的孩子正满世界游玩。

 

我记得那封刷屏全网的博士论文《致谢》: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这一路摸爬滚打,跌跌撞撞,他们比别人走得更艰辛,也更长。

 

用28年,才能和城里的孩子坐在一起喝咖啡。

 

用了22年,才能把一份博士论文交到你手上。

 

还有多少贫穷的孩子,在看不见未来的路上踽踽独行?

 

我们不得而知。

 

正如毛不易在创作手记中写:这世上还有许多不被认可的梦想,不被祝福的感情,不被眷顾的孩子,他们不曾犯错,却只能颤颤巍巍,单薄地行走在路上……

 

但我知道,他们每一个,都心怀着改变命运的梦想,即使前路漫漫,不改初心。

 

也许努力那么久,只是过上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不要失落。

 

就把自己当成整个家族的起点,大树的主树干,你就是你下一代的基础。

 

只要改变一点,再多一点,总有一天,那些累积起来的成果,会成为滋养你的养分,助你变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END-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注北美留学实验室
关注最新留学信息

看到点赞和在看了吗,点一个嘛~🔽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