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om: 留学帝
ID:ukyingwen
这个月,一个神奇的中式英语又获得了“合法身份”,被正式收录进了牛津词典。
这个词就是咱们中国人常用的“加油”——Add oil。
根据牛津词典的词条解释,add oil 源于港式英文,是人们用来表达鼓励、支持的一种说法。
当然,牛津词典又补充道,这个词追根溯源的话,还是来自于广东话“ga yau”,在普通话里读作“jiayou”。
这个事,对于广大中国朋友来说,那可是满满地自豪,我们又一次改造了“英语”!那外国网友的态度如何呢?
外国网友表示,为了不被时代抛弃,新词汇马上用起来。今天跑了好几公里,要继续加油哦,哦,不,是add oil!
当然,也有提出质疑的,怎么能用add oil呢?oil是食用油啊,应该用add fuel 更合适吧。
嗯,说的挺有道理的。不过,说的再有道理,也比不上人家官方认可的“add oil”来的正式。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留学生之间相互鼓励的时候,除了说:“keep calm and dream on”,还会讲:“keep calm and add oil.”
哈哈哈哈,为什么听起来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洋气中混搭着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
再脑补一下中外体育比赛时,中国啦啦队在这边热血沸腾地大喊:“加油!加油!”
外国朋友在另一边一样热情昂扬地高呼:“Add oil!Add oil!”
嗯…怎么总觉得少了点气势呢?
哈哈哈哈,其实Add oil不是第一个加入牛津词典的中式英语。还记得小时候学英语,饺子都是“dumpling”。
但是如果现在,你去翻翻新版的牛津词典,“jiaozi”也可以被找到了。
食物的影响力还不仅仅限于饺子,比如广东人爱吃的叉烧、烧味也有了自己专属的词汇。
叉烧——Char siu,烧味——Siu mei。
就连中国人最爱的“国民餐厅”——大排档,他们都没放过,歪果仁表示,we know dai pai dong!(我们也是知道大排档的!)
除了跟吃相关的词汇,tuhao(土豪)这个词在国外的知名度也不小。
英国BBC电视台为了解释tuhao这个词,还特地做了录了一期节目,并附上一篇长文来解释。
说来也是,这些年出国留学、旅游、还有买买买的中国同胞越来越多,这影响力真的不容小觑。
除了tuhao,还有“名扬海外”的中国dama(大妈),《华尔街日报》可是专门用了dama这个词,特地报道了中国大妈的海外购买力。
而随着马云爸爸的业务发展到海外,zhifubao(支付宝)这样的词汇都渐渐被认可了。
没准你去餐厅点餐,来一句:“nihao, could I have some jiaozi? ”
然后店员回你一句:“Cash,card or zhifubao?”
看到这么多的词汇被歪果仁所接纳,中国网友们表示,这几个词怎么足够反应Chinglish的魅力呢!!还不赶紧看过来:
/// 常用的网络用语
“你行你上,不行别BB”
“塑料姐妹花”
/// 传统文化走一波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士可杀不可辱”
这个厉害了!!!!大家先看看英文:
对,没错,这就是学生时代的课文《背影》里的那句,“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朱自清知道了不知道会是什么反应……
/// 日常口语来一波
“你瞅啥,瞅你咋地”
“你问我,我问谁”
“你看看你”
“别开黄腔”
网友的智慧,真的是让人深深地折服了…
不过你还别笑,这些词汇里,虽然很多没进入牛津词典,有一些可是被美国在线俚语词典收录了。
比如:no zuo no die.
据说2013年这个词一登录俚语词典,就获得了2300的点赞,美国网友也是很 huai shion(fashion)啊。
当然,上面讲到的“you can you up”,也被收录了进来。解释里还附赠了“no can no BB”。
而曾经被狂吐槽的“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gelivable”这些词也统统都能在这份俚语词典里找到。
OK,fine,I fu le you!难怪有网友如是说:
Emmm,中国文化博大精深,Chinglish,best English,add oil!
///
关于作者:留学帝(ID: ukyingwen),留学帝国里的大小新闻和留学资讯,有朕,就够了。
-End-
推荐文章(点击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