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澳洲微报
ID:XWWB66
//前言//
4月9日当天,日本做出了让全世界陷入重大危机的决定:将120万吨核废料排入太平洋中!
核辐射有多么恐怖大家心知肚明,在核辐射的影响下,死亡已经是最好的归宿,那些被辐射改变了基因形态,基因序列崩坏的生物,那可是真的生不如死!
一点核废料的影响已经不可估量,更何况日本这一次计划足足排放120万吨...会导致多少海洋生物死亡、突变?
严重了可能会导致物种灭绝,让本就岌岌可危的生态系统进一步崩溃。
#01:
福岛核电站爆炸,
10年积累的120万吨核废料急需处理
为什么日本有120万吨核废料呢?这要追溯到10年以前,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那一天。
2011年的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仙台市以东约130公里海中发生9.0级地震。海底地震,而且震级如此之大,直接引发了强烈海啸,首当其冲的就是福岛核电站!
在天灾之下,即使日本这个在地震带上,应对地震很有经验的国家也始料未及,核电站发生爆炸,大量核污染物泄露。
根据当时的信息显示,在核电站东部约160公里处美国海军航母上也检测到了核辐射,尽管辐射浓度较低,依然让整个美军航母舰队当即撤离。
日本国土面积本就有限,福岛核电站出现事故后,即使居民想要撤离,受地理因素的制约,无法真正意义上说逃离辐射范围,而且核辐射会长久存在的,如果核污染物存在,辐射很难消除。
整整10年的时间里,日本一直在努力的收集爆炸泄露的核污染物,到了今年的4月份,一共收集了120万吨。
这些高辐射的污染物应该如何处理呢?日本本土肯定无法消化,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不可接受这样一个烫手的山芋。
最终,日本决定,还是将全部污染物排放进太平洋!
#02:
中国、澳大利亚受影响最大,
57天,核污染会流入澳洲海域
这个决定,首先是对自然的破坏,对生物的灭顶之灾,更重要的一点,日本排放的核废料看似是在自己海域周围,可随着洋流的推动,这些高辐射物势必会流遍全球,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太平洋岛国和澳大利亚!
根据全球洋流分布图,日本暖流会将排放在日本海域的核废料污染物带入到太平洋暖流中,这个过程,核污染已经蔓延到了中国境内,中国海域的生物可能会因此大批死亡、变异。
蔓延到了太平洋暖流以后,核废料一分为二,一个是跑到了北美洲,将北美洲的西海岸荼毒以后,经过阿拉斯加暖流流入千岛寒流,最后回到了亚洲,俄罗斯、中国又受到了二次伤害!
而从太平洋暖流分离出的另一条支线,加利福尼亚寒流,把北美洲西海岸的南部侵害了一圈后,进入赤道,从北赤道暖流一路流向太平洋岛国,东南亚众多依靠旅游业为生的国家如果遭遇核辐射,旅游业凋零,整个国家的支柱都会就此崩坏。
这还没完,同样是这股洋流,将核废料送入南赤道暖流以后,经过东澳大利亚暖流,这些污染物会遍布澳洲整个东海岸!
因此可以看到,如果日本真的将这些核污染物倾倒入海洋之中,日本自己、中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将会是第一批受到影响的国家。
而根据洋流的速度计算,影响这些国家,只需要57天!也就是说,日本从排放核废料的那天开始,不到两个月,几乎整个太平洋都危险了!
说到这里,就必须聊一下,这些核污染物流入以上国家的海域,会有什么影响呢?
尽管日本政府说这些核污染物已经经过过滤处理,污染性大大降低,但这种就是核污染!澳洲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是经受不起核污染的打击!
#03:
核辐射导致生物变异,
或引发物种灭绝生态链崩坏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泄露以后,不管是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像野猪出现基因变异后,体型变得更大,面部五官扭曲,獠牙彻底消失,看起来就好像是新的物种般。
而且极具攻击性,非常容易陷入狂暴状态!
海里的生蚝更为夸张,长期生活在核辐射区域内,体型不断增加,有的展开后比人脸还要大,看起来十分的吓人。
除此之外植物也是如此,瓜果蔬菜等形状跟正常情况差异极大,像番茄和茄子等,外观畸形严重,跟我们平常见到的完全不同,像这样的食物是无法进行食用的,对人类只有害处没有益处。
日本政府方面,为保证无人踏足,特意实施军事戒备,坚决不让群众随意进入,实施的力度到位,经过时间的推移将影响降低最低。
曾经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情况基本上也跟广岛差不多,附近仍旧是一座“鬼城”,污染到现在都还没有全部散去。
而日本现在要将危机转嫁给全世界!
这样的污染物进入太平洋,海洋生物如果大量变异,生物链崩坏,会引发多大的灾难?
又会导致多少物种的灭绝?数百亿生灵都可能沦为陪葬!
有些时候,影视作品中的场景,并非全都是幻想...
如果大规模核废料排放,核污染的变异连锁出现...
可能很多故事会变成真实的...
最后
很多人都说过,导致人类毁灭的很大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对自然界的不断索取和破坏,导致各种恶劣现象的出现,这已经是自然界给人类敲响的警钟了。
日本的核废料排放,或许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全世界都会处于危机之中,这绝非微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