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参加国际电影节时,究竟在做些什么?

原创 2016年04月23日 TIMEZONE


说起电影节,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导演、明星、红地毯”。爱丁堡每年也会举办一次这样的国际电影节(EIFF),吸引世界各地优秀的导演和明星前来参加。虽然爱丁堡电影节没有奥斯卡这么高调,也没有其余三大电影节(柏林、威尼斯、戛纳)那么家喻户晓,但是每年依然有一大批优秀的导演,带着他们的称心如意的作品和演员前来参加电影节。

 


当时的我,就是被这个星光熠熠的“红地毯光环”吸引了。因为我是爱大的学生,而电影节与本校也有合作开展相关的项目和活动。因此,借着本科学过的电影知识基础,以及怀着“与导演明星零距离接触”的小心机,我便自告奋勇地报名参加了电影节。

 


电影节开幕式前的“小插曲”


本以为这是一场风光无限的活动,只需要与导演一起踩踩红地毯、看看好电影、互相交流心得感想就完事了。谁知道,背后的工作其实非常纷繁复杂,这才让我意识到,原来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而以“学生”的身份去参加电影节,这种“酸爽”的体验更是让我刻骨铭心。

 

Seth Rogen 和小粉丝们在ELFF上的合照

图片选自edfilmfest.org.uk


Sienna Miller 和 Keira Knight在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上

图片选自edfilmfest.org.uk


在参加开幕式之前,一堆迫不及待的好奇宝宝们,如我,被活动负责人Martine Pierquin召集起来,说要给我们派发电影节的邀请函。实际上,这场“见面会”更像是一次非正式的小面试,作为参加电影节的门槛。

 

说实话,作为全场唯一的中国人,而且主修课程还是跟电影无关的“门外汉”,我还是有点儿心理压力。主要是因为后来了解到,身边的人要么是电影专业的学生,要么是从事影评的记者,甚至还有电影哲学作家,当时我的内心就“咯噔”了一下。

 

人齐后,Martine抛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你为什么来这里。虽然我也预想过会被问这种问题,但我以为这种情况会发生在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和场合下。当每个人都长篇大论地侃侃而谈,说出自己对电影的理解时,我仅仅说了一句“Because I like it(因为我喜欢)”。果然,全场人都哄堂大笑,包括和我一起参加电影节的好朋友。我不服,于是继续说:“难道不是吗?如果你连热情都没有,怎么会奋不顾身地投入到电影上?”Martine接着说:“其实她说得很对。不管你有多么专业的知识储备,最终还是要对这件事充满激情,甚至义无反顾地爱上它




然而,这也只是个开端。参加电影节后需要做的繁重工作和紧张的课业,才真的让我感到倍感压力。

 


人前风光,幕后“灾难”


在电影节上,我们每天都要观看至少4-5部完整的参选电影。由于电影节是公平、公开的,因此大量参差不齐的作品都被推送到电影节上。虽然我们无须看完所有,但我们仍然需要根据不同的电影题材,看一大批由专业学者提供的精选参赛电影,再作相关影评。


即使任务这么繁重,我还是乐在其中。我不仅可以提前看到大量优秀的未上映电影和测试性上映电影,如今年奥斯卡最佳记录片《Amy》(英国)、另类温馨丧尸片《Maggie》(美国)、励志爱情故事《百元之恋》(日本),还可以在影院上看到不再上映的老电影!像上世纪60年代的经典之作《Macario》(墨西哥)、《Noon Wine》(美国),还有杰出电影人Sam Peckinpah的作品。这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绝对是最激动人心的事情!比见到导演本人还兴奋!



看电影就是每天上课的一部分

Photoed by Cici Tohn

 

此外,由于筛选出来的好电影数量太多,且接连不断地在爱丁堡各大影院上演,所以我们不得不每天赶往各大影院去观看和评审。记得有一天,我们几乎把爱丁堡的大影院都走了一遍,最后还要赶到另一个遥远的歌剧厅里上课。晚上回到家的时候,我累得直接趴在床上,倒头大睡。

 

可能有人会质疑,像我一样不是“专业”的电影人还能评审电影,那电影节的评选结果不是很不靠谱?首先,我要告诉你,我们只是作为大众评审团去评选电影,最终决定权还是在那几个最专业的评审团手里。

 

其实,在电影节期间,我们每天都会结合观看的影片,上大量的专业课。这些每场长达2-4小时的专题讲座,由相关的电影人和博士导师主讲。课后还有一系列研讨会和讨论活动。这样,除了能弥补相关的专业知识外,我们还能一起探讨如何用客观的批判性思维去评析一部电影。由于工作量如此繁重,每天的行程自然也被安排得密密麻麻:讨论前一天的电影—听两场的电影知识讲座—小组研讨—看当天的参选电影—人物访谈。



Amy导演Asif Kapadia,制片人James Gay-Rees

Photoed by Cici Tohn

 

我们这群疯狂的电影迷还会自发组织去其他电影人的访谈现场,倾听导演的创作和拍摄历程,学习如何更好地去理解每一部电影,以及电影背后隐藏的涵义。我就通过参加杜琪峰和钮承泽的访谈,了解到导演们如何透过不同的手法和层面来呈现电影故事,从而更好地表达电影情绪。

 


《魔戒》主演Elijah Jordan Wood在ELFF上的人物访谈

图片选自edfilmfest.org.uk


虽说参加爱丁堡电影节的心路历程比较辛酸,比想象更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参加电影节还是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比如说,与一般看电影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的观影经历。



最好的时光,是佳人配美酒

 

既然是众星云集,那么开幕式的观影现场自然也是与众不同。试想想,在一个富丽堂皇又古典气派的大电影放映厅里,所有人都穿着华丽的晚礼服,梳着精致的发型。女士们抹着赏心悦目的妆容,脚踩“恨天高”,头戴大沿帽,优雅从容地坐在座椅上;男士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彬彬有礼地与人交谈。当电影快要公映的时候,工作人员便拿着个清脆悦耳的小铃铛穿梭在人群中,喧闹的众人便马上安静地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静候放映。这些令人赏心悦目的情景,也只有在电影节才能看到了。

 
爱丁堡电影节开幕式影院Festival Theater

图片选自edtheaters.com


这也让我想起了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观影的场景。当时前去观影的时候,大家都穿得非常典雅端庄,片中的主要演员和导演制片人甚至穿上正式的晚礼服和西装,没有一点趾高气昂,就这么随和地跟我们坐在同排,一起“回味”他们遂心满意的成品。说实在,对于能够参加这种如此隆重的观影礼,感受这种高雅而厚重的文化氛围,我觉得自己是相当的幸运。

 
爱丁堡电影节开幕式晚宴

Photoed by Cici Tohn


开幕式的晚宴也是电影节的一大亮点。除了现场聚集了很多名人,被邀请的来宾们即使是素未谋面、互不相识,也能在一起轻松愉快地交谈。最令我意外的还是晚宴的举办地点:苏格拉国家博物馆。这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藏馆平日“高冷”得像个气宇轩昂的小伙子,那天晚上在七彩缤纷的灯光和色彩斑斓的装饰下,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晚宴现场。美酒佳人全都聚集在此,欢聚一堂。



爱丁堡电影节开幕式晚宴

Photoed by Cici Tohn


虽然这次“风光”的电影节背后,苦逼的时间还是占据比较多,但至少给我留下了一段独特又难忘的观影和影评经历,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电影节的包容、严谨、又精彩纷呈的魅力。







时区作者 | Cici Tohn 

詩人該做的事,就是紀錄有意義的永恆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TIMEZONE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至后台留言“转载”获得授权。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它违法、恶意使用TIMEZONE内容者,会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回复关键字,阅读我们为你推荐的海外城市有趣儿的事:

中东十怪 |《中东十大怪象(上):国家发钱给你购物,宗教是人生守则》

爱丁堡 |《朝圣艺术家们的“撒野”天堂:爱丁堡边缘艺术节》

墨西哥 |《第一次入境墨西哥,就被当做通缉犯?》

倒垃圾 |《在处女座国家倒垃圾的正确姿势》

农家乐 |《我们不是欧版农家乐,但能带你免费任摘任吃果子蔬菜》

闺蜜 |《我把泰国男闺蜜的故事写出来,友谊的小船会不会翻?》




你所在的城市有什么特别的节目吗?来稿告诉我们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TIMEZONE 最 新 主 题 征 稿

请 戳 图 片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截止日期:2016年4月30日




 有 故 事 的 留 学 生 都 在 这 里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