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过去了,伦敦人还是爱赶集

2016年03月25日 TIMEZONE


London 伦敦
或许在有气质的市集里可以淘到更好的宝



伦敦,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际化大都市,以及欧洲首屈一指的观光城市,总让人条件反射想到大本钟、塔桥、伦敦眼、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但是,就像上海人不会专门去东方明珠塔,上267米高的旋转餐厅吃自助餐;北京人不会驱车去八达岭锻炼身体;老广州总是更愿意光顾位于荔湾深巷里的街坊味食肆——同样,伦敦人也会本能地避开这些人潮汹涌的景点。

他们更愿意和祖辈们一样,根据当下的时节、天气、心情,或添置物件的需要,从全城300多个集市中选择一个在那里呆上半天一日,慢慢地淘宝。和国内的集市相似,它们和社区紧挨着,每天开放以方便人们生活所需。但这里货物更丰富,尤其在周末,不仅有生鲜食物、自家烘焙、古董古着、创意设计等,还会定期举办各类主题活动。而我自己最爱去的三个集市,虽然都偏复古,但却各有各的气质。 


 波特贝罗路集市:中产社区里的市井气息 

波特贝罗路集市(Portobello Road Market)是伦敦乃至英国名气最大、地段最贵的长期集市,因茱莉亚罗伯茨和休格兰特主演的喜剧《诺丁山》而闻名于世。电影里好莱坞女演员与书店小老板的爱情故事,让这个中产社区里的集市,神奇地揉杂了一股浪漫得无可救药的市井气息。

诺丁山鳞次栉比的彩色房屋,房价动辄百万英镑

从家居可用的复古瓷器刀叉烛台挂毯,到收藏级别的古董手表电话相机望远镜;从有故事的旧钱币车票邮票剪报杂志,到有年份和和一点点味道的袖扣手链戒指碎花裙牛仔衫大皮衣……应有尽有。每到周末,在长达1公里的街上,2000多个摊位悉数林立,这里也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古董集市。

 你看上了哪款相机?

▲ 小时候一直梦想有一架这样的木马

我最喜欢光顾的是一位奶奶的旧首饰小摊。第一次逛到她那里时,她正毫不客气地提醒一个年轻女孩,动作小一点。而那女孩当时正一边和朋友聊天,一边漫不经心地拨弄她桌面上的项链。在被指责后,就忙不迭走开了,奶奶就晃悠悠地从高椅上挪下来,重新把宝贝摆好。

▲ 你不只买了这件融合历史与艺术的珠宝,你也让它焕发新生


▲ 老式打印机

嘿,有意思,再一看,这里东西虽不多,但设计和材质是拙眼也是看得出有年头的。开聊后才发现,这是位内心火热的老人家,只要你表现出一点谦虚和好奇,她必定把每件首饰的年代、产地、样式以及甄别方法一一道出。说到一些生僻的珠宝名,她还会耐心拼读,让我查查词典。之后又在那里淘了几件首饰,每一次她把包装好的宝贝递给我时,满眼都是舍不得。

而与那些捧着书正襟危坐,偶尔从老花镜片上方瞥出一道光的古董摊位店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热闹欢腾的卖食物的摊贩们。卖水果蔬菜芝士生肉的小姐姐,笑意盈盈把各种芝士递给行人试吃;卖汉堡的两位帅哥,生意都忙不过来了,还不忘叫客人关注他们的Facebook;卖西班牙海鲜饭的夫妇,不时跟着音响里的雷鬼音乐摇摆起来。

充满市井气息的波特贝罗路集市,是他们谋生的地方,也是他们生活的地方。

▲ 我把这张海鲜饭图发给闺蜜,她说英国人也喜欢摊这么大的饼啊


 红砖巷集市:自由的青春气息 

第一次踏入位于移民社区的红砖巷集市(Brick Lane Market)时,无论是浓郁的咖喱与炸鸡碰撞的气味,四处可见的墙壁创意涂鸦,还是天桥下无厘头但又把所有人都逗乐的beatbox口技表演,都给了我一种自由不羁我行我素的青春气息。

而这种无拘无束的气味还从一家叫Dark Sugar的巧克力店散发出来。如果你对包裹着巧克力的姜、辣椒、无花果、芒果、橙皮的味道感到好奇,那我保证它们会惊艳你的舌尖。

▲ 实力派撩妹

而我是奔着集市里的复古服装市场去的,因为据说体型较小的亚洲人也可以淘到衣物。在这个处于地下层的封闭空间里,年轻男女奇装异服四处穿梭,店铺紧挨货品纷繁杂乱,集市背景音乐自带3D立体环绕效果,让我恍惚间还以为到了广州的时尚天河。所幸这里没有过分热情的导购、带来压力的催促和防不胜防的山寨。店主嘻嘻哈哈跑来打一声招呼,就又跑开了。我们自在地淘宝、猎奇、拍照,不用担心被角落的人盯着看。

▲ 淘一件有故事的古着

最后我在一个意大利姑娘开的小店里买到了一件80年代粗棒针织毛衣。她年纪和我们相仿,衣服价格很实在。我喜欢她斜戴着的红色贝雷帽,长长的眼睫毛,喜欢当我们请求她打折时,她挣扎的神情与羞涩的报价。


 老斯披头菲尔德集市:挑战脑洞的混搭气息 

毗邻红砖巷的是历史最久远的老斯披头菲尔德集市(Old Spitalfield Market),在10年前经历一番改造后成了造型和规划最为现代的半室内集市,从民族风到太空感,从洛可可到朋克嘻哈,空气里弥散着一种任性的混搭气息。这种不同风格之间的碰撞所创造的跳脱之感,一开始会带来某种程度上的挑衅。

比如,我刚欣赏完一张来自一个世纪以前的钢琴谱,猜想它曾经被怎样温柔又坚定的目光注视着,结果一扭头,看见墙上挂着一群从科幻片中出走的鸭子,有着五颜六色的蹼,忍不住一阵晕眩。

▲ 《蝴蝶夫人》的钢琴谱

▲ 请用心感受普契尼的新作:七只鸭子

到后来,我的大脑开始适应了。即便眼前这个散发着原始气息的桐木里,装了一支极有未来感的灯泡,或者是看到黑胶老唱片被设计成唱片和时钟两用的新产品时,我都可以淡然接受,并向设计者表示赞赏。

毕竟这是一个看脑洞的年代,哪怕只是在一个复古集市瞎逛,也不要放松对大脑的锻炼。

▲ 在这里感受时空穿越


伦敦的集市,是这个多元化都市浓缩的生活镜像,让奔波于摩天大楼间,迷失在灯红酒绿中的城市人,得以去除浮华魅影,回归朴真市井。在那里,大家不着急做成一单生意,更享受的是生活和趣味本身,而它也把原本居宫廷之远的宝物流至民间,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审美打通,让人获得更丰富的选择和体验。

但现实又不尽美好。在逐渐沦为旅游景点的诺丁山,已出现了一间Tesco超市,而从爷爷辈就在那里卖生肉的摊主却被迫要离开。据闻有些高街品牌也准备携复古款服饰入驻了,集市的老摊主们都为此忧心忡忡并持续抗议着。


▲ 老奶奶的番茄彩椒花菜样样水灵

▲ 街头的A cappella(无伴奏合唱

这让我想起国内不少城市的老街区:每多一间7-11,就有一间陪伴社区几十年的老杂货店倒闭;曾经让当地人引以为傲的旧建筑,因为破败而被拆;人们一边唏嘘老书店的衰落,一边又不亦乐乎地上网购书。在这样的“建设性破中,我们看似只是改变了街区的面貌和购物的习惯,但事实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商业模式,乃至社会的价值体系,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一切飞速向前奔去的年代,新鲜感和不确定性并存,但正如丘吉尔所说能看到多远的过去,才能看到多远的未来。热爱集市的伦敦人用赶集的方式,坚持着对这个城市文化和历史的保育,而我们也该回头看看了,是不是真的要走那么快。



E D I T E D  b y  小新 & 爬爬



© 版权声明:本文由原文作者授权TIMEZONE发布,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微愉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TIMEZONE编辑(微信:joyful_yan)。微愉悦是一个出生在伦敦的公众号,每周推送涨姿势文章、治愈系语音、萌萌哒图片和猴赛雷新闻,365天不重样,每天陪伴你。


伦敦相关文章

回复“伦敦即可阅读


1. 《你眼中的留学圈,可能只是一种想像》

2. 《师傅,来一份醋溜大肥肠》

明斯特 | 盖恩斯维尔 |  伦 | 达拉斯 | 渥太华 | 悉尼 | 曼彻斯特 | 西安 | 墨尔本 | 多伦多 | 香港 | 伯明翰 | 班夫 | 格拉斯哥 | 波士顿  | 布拉格 | 辛特拉 | 里斯本 | 波尔图 | 罗瓦涅米 | 华盛顿DC | 孔敬府 | 芝加哥 | 旧金山 ...



那些远方城市的故事

那些你我都没有办法体验的生动

就让住在那里的留学生来诉说


投稿给CITYteller,分享你的故事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那你喜欢的那个集市又是什么气质的呢

欢迎到评论区告诉我们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