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7月15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7%,略高于预估中值6.6%,与一季度增速持平。同时,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8%。上半年GDP同比增速亦为6.7%。机构解读称,二季度GDP增速企稳,但投资不及预期,因此经济仍处于L型底部,未来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
国家统计局并公布,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低于预估中值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3%。其中,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0.6%,预估中值分别为5.9%和10%。
中国人民银行(PBOC)同期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8%,高于预估中值11.5%;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8万亿元,高于1.04万亿元的预估中值。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并显示,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3%,高于路透14.0%的预估中值。当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减少977.27亿元人民币。
此外,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3万亿元,比上月多945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2091亿元。1-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7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9618亿元;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48万亿元,同比多增8949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王洋表示,“不论是经济还是信贷,都比预期要好一点。从中长期,比如说一年时间来看,降准还是有空间和可能的,但就短期来说,可能性不大。”
王洋指出,“一是央行刚刚续做了MLF,规模也不小,虽然这个累积余额比较大,但也没有说一定需要用降准去替代这种说法,降准外的其他工具依旧可以继续使用;二是从6.7%的经济增长速度来看,货币政策立即宽松的迫切性不强,所以短期内政策不动的概率更大一些。即使更长期时间段内真的有降准政策出台,也没有必要立即确认为政策的宽松,不排除仅是流动性对冲的手段和工具而已。”
经济方面,王洋认为,“虽然6.7%的增长速度还可以,但仍需要更多时间去观察分项数据的变化,比如民间投资等等,现在还不能断定已经企稳。”
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余缘波评论称,“数据整体来看,除了投资不及预期,大部分数据逐步走稳。此外,6月的信贷投放超预期,可能央行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但投资数据不及预期,表明经济仍处于L型底部。”
余缘波表示,“外汇占款数据继续小幅下行,在6月英国脱欧和美联储加息预期下,央行干预汇市力度不大,外汇储备不降反升,导致外汇占款继续下行,下行幅度有所扩大。”
货币政策方面,余缘波认为,“央行继续维持稳健,以定向宽松为主,在前期信贷投放刺激下,央行未来继续加码信贷投放的可能性较小。未来,更需要财政配套政策、产业政策引导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则表示,“第一,上半年经济数据好于市场预期,中国经济见底走稳信号明确,经济“L型”从上半场进入下半场拐点已现。第二,三大驱动力是经济走稳的最大贡献者,包括:1、今年美联储由鹰派转鸽派,美元指数见顶,大宗商品价格见底,全球性工业通缩有所缓解,PPI和CPI出现回升,工业企业利润和消费下滑趋势止跌反弹,新周期归来。2、财政货币政策攻防互换,今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及积极财政发力产生稳增长效果,东部沿海城市产业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3、房地产投资从销售回暖延伸到投资回升,改变了去年房地产投资低迷困境。”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指出,“二季度GDP增速6.7%符合预期,但从格局来讲,还是要关注民间投资不足,房地产投资见高回落,说明前期房地产销售加上稳增长政策起到预期效果。用一句话概括:无近忧有远虑。”
李慧勇称,“首先民间投资仍然不足,房地产投资见高回落;二是物价和利率结合看,名义利率已降至新低,但由于通缩,使得实际利率处于高位,抑制企业需求,抑制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积极性;三是外需情况来讲,要想有实质好转难上加难,经济不振,黑天鹅事件不断,贸易制裁有加重趋势,这三个方面构成远虑。
同时,他认为,中国货币政策还有空间,目前流动性宽松不需要调控,假如有证据表明英国脱欧带来资金外逃、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影响流动性稳定,决策层会第一时间降准甚至降息来对冲。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称,“M2、新增信贷和社融比预期都高一些,说明货币政策环境还是保持宽松的基调,下半年这种情况还是会持续;经济数据总的来说还是比预期稍好,但投资还较弱,说明接下来增长动能还是不太理想。还是认为本月会降息,今年接下来还有2-3次降准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