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篇
(本部分内容摘选自《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邀请张文宏医生回答抗疫问题采访实录》)
Q: 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目前正在美国纽约大学交流学习。现在纽约无疑是美国疫情的重灾区,上周州政府也紧急发布禁令,要求在家工作、禁止集会等。因为之前美国也处于流感高发期,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非常多,我身边的一些小伙伴也曾经患过流感或者注射过流感疫苗。刚开始我们很难区分流感和新冠肺炎,有一些类似的症状就特别紧张。所以想请问张教授,新冠肺炎和流感有哪些具体区分方法?
A:流感跟新冠肺炎到底有什么区别?因为都会有发烧、咳嗽等相同症状。早期可能美国的医生也很难区分。按照美国的医疗习惯和资源配置,不会因为发烧咳嗽就马上给你做CT,所以一般来说先对症处理,抽点血查一下。但是现在很可能就会给你做检测,通过检测基本上可以明确地区分你是新冠或者流感。如果你的临床表现比较重,出现呼吸困难或者比较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医生也会给你拍CT。有经验的医生还是可以分清楚的,但是这种经验需要时间的积累。在中国我大概看了几百例,基本可以判断这个病人是新冠或者是其他病毒引起的肺炎。即使是这样,我们最终还是要通过实验室确诊。所以在流感季我们事实上很难区分流感和新冠,最麻烦的是新冠和流感还可能合并。在美国新冠发病率比较低、检测试剂还没有特别到位的时候,他们可能先做流感检测,如果流感阳性就不再做新冠检测,但是现在这个策略肯定要发生改变。因为新冠的发病率上升了,合并感染也会成为一种可能,单纯的新冠风险也增加很多。所以我建议在必要的时候听从医生的安排,他会给你非常明确的答案。根据美国现在的试剂投放量和诊断水平,我认为非常容易搞清楚。纽约州病例数的大幅增长,事实上跟它检测到位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如果不具备检测能力的话,哪里来的3万多?所以例数越少的地方,有可能是检测不到位的地方,例数越多的地方,它的检测是到位的。
Q:我们留学生很信任医院和医生,但是都尽量避免去医院。一方面对如何在美国接受医疗救治了解有限,另一方面现在去医院风险也很高,所以一般有小病都是自己用药。如果出现疑似新冠症状,您觉得何种症状、到什么程度应该第一时间去医院?如果在家隔离14天后症状没有进一步变化,是否可以判断没有感染新冠?
A:我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当时购买的是等级最低的医疗保险。如果你也是,不必担心,即使等级最低的保险也会覆盖重症新冠。美国看病实在太贵了,也不如中国方便。美国现在采取的策略受益于中国过去两个月的经验和对新冠的研究。新冠的特点是即使不去医院,80%的轻症患者也可以在家里“熬”过去。去医院有两个作用,一是提供隔离,避免传染家人;二是轻症病人可以通过治疗加速恢复。真正需要入院治疗的病人是10-20%,需要氧疗。很多人认为现有治疗的最关键环节是抗病毒治疗,事实上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公布确切的抗病毒治疗药物。这20%需要氧疗的病人也就需要医院床位,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美国的医院不会接受病人入院。那么什么情况下必须去医院?就是成为10-20%需要氧疗的病人或者5%的极重症患者。氧疗的级别有很多种,需要氧疗的病人如果得不到治疗就会有危险。美国政府开始不着急,现在采取很积极的措施,因为他们很清楚自身医疗体系的极限,也就是病例多到什么程度医院的病床有可能容纳不了。床位容纳不了就会出现今天意大利的情况,20%的重症病人中有相当多的人得不到氧疗,还有5%需要插管的病人用不上呼吸机。今天我看到一段纽约急诊室的录像,他们又新进了很多呼吸机,一排排像士兵一样列队。从现在纽约人口数和重症ICU床位数来看,纽约医院有足够的空间,呼吸机配置是足够的,超过德国。美国的ICU床位在全球范围内超过德国,远超英国,跟意大利就不要比了。所以考虑现在纽约的发病率,那里是很安全的。
但是有问题该怎么办?如果发烧了,自己先熬一熬,睡觉,多喝水,多吃维生素c,多吃水果,多吃鸡蛋,多喝牛奶,手机关掉,不要接受祖国母亲在那一头的哭泣。家人的哭泣对你造成的影响会更大。我在这里奉劝各位父母,你们的子女都是非常了不起的、独立的人,你的哭泣、关心对他毫无帮助。我当时在美国的时候也是如此,所有的关心都会成为一种负担。除非他们已经回去了,如果没有回去,事实上你是帮不上他的。
什么时候决定你要打急诊电话,或者直奔急诊室呢?就是你觉得自己呼吸有一点点困难,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走楼梯觉得有一点点走不动,气有点接不上。这个时候是去看急诊的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有时候发烧还并不一定是去看急诊的时间节点,呼吸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年轻人进入重症的风险事实上是比较低的、极低的,所以大概率事件你是可以应对的。小概率事件,祖国母亲其实也不需要为你担忧,你直奔急诊去,急诊会根据你的紧急情况进行处理。
我认为现在纽约的情况问题不是太大。记住什么时候应该去看急诊,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举办今天活动的中国驻美大使馆一定会接受你的求助。我见过崔大使的照片,非常和蔼,他一定会接受你的求助。所有电话都可以忘掉,一定把使馆电话记在身边。实在不行,大使馆也可以跟我们中国的团队联系,或者我们在纽约医生当中也有好多朋友,可以给你提供帮助。
Q:留学生一般都会从国内带来一些药品,像金银花、板蓝根等等。我现在也每天都用维生素C补充剂。请问张教授,这些药品的使用是否规范有效?在使用范围内,如何判断自己要使用药物,或者说我现在有没有必要紧急购买一些,或者从家里寄来一些这样的中成药物?现在美国的一些基本治疗药品应该用什么?如果有些同学家里有莲花清瘟颗粒的话,张教授您怎么看?对这个药物用还是不用怎么判断?
A:首先你提到的维生素c,还有很多所谓的增强免疫的药物,这些在美国都属于 OTC,属于保健品,在超市里都可以购买。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所谓的保健品对预防新冠肺炎的作用是不确切的。在跟美国很多医生的接触中,我发现美国的华裔医生自己很少吃。我认为,为了预防新冠当然可以吃,如果吃了没什么坏处,哪怕不防新冠,防别的也行。但是不是必须要吃的?这就不一定了。
第二点关于氯喹。羟基氯喹在国内治疗了相当多的病人。前两天我跟美国几位做临床试验的专家还有美国NIH的专家进行了一次临床试验方案的讨论。他们希望在医生当中进行羟基氯喹的预防性用药的一些探索。因为医务人员是风险最大的,进行一个接触以后的早期保护是不是有用?这个问题现在没有结论,仅来自于法国的一个临床研究,例数太少,有病人脱落,跟我们中国已有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得出的结论还不完全一致。所以氯喹或者羟基氯喹的作用还要等待更多临床试验的结果。首先它是个处方药,第二有可能有不良反应,所以在这里不建议所有的华裔去囤积大量的羟基氯喹或者氯奎。疗效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的结果,副作用不可预测。
第三,这个药原来是治疗寄生虫病的,现在用来治疗风湿病。如果你大量购买,真正需要的人都买不到。很多医生,华裔或非华裔的,觉得它好象有用,开了很多。我个人对最终的结论还比较保守,要等结果出来以后。你提到要预防,预防也是给风险最高的人预防。怎么会给你预防呢?既然华裔感染的人很少,你还叫每个人都吃这个药?得了流感也吃这个药?所以这个药不是用于预防用的。最好的办法还是多喝水、多喝牛奶、多吃鸡蛋、多睡觉,不出去瞎混。我认为不出去瞎混,这是最好的办法。
最后,关于连花清瘟胶囊的使用,你要把药留到最危险的时候吃。如果美国疫情一下子还结束不了,要到冬天,你现在开始吃到冬天?所以我就问你,你家是不是囤积了足够的莲花清瘟胶囊呢?就一盒,放在最关键的时候用。
Q:因为纽约市比较严重,加州还没有那么严重,确诊大概是在3000-5000左右。中国人经过家长、媒体和医院的教育之后知道应该戴口罩。在加州疫情没有这么严重的情况下,美国人不爱戴口罩。那么病毒能够在物体上停留大概多久?离开人体附着到衣帽或者书包上,能够存活多久?
A:这个问题涉及到好多个科学。大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美国人不大喜欢戴口罩?不单单是美国,欧洲也不喜欢。为什么中国的香港喜欢戴口罩?香港的医学基本上跟欧美一个体系。为什么日本喜欢戴口罩?戴不戴口罩很多时候不完全取决于科学,还取决于文化,取决于习惯。
对于一个没有戴口罩习惯的地方,第一,让人家戴口罩就等于要教育人家,一般来讲人家也不大理你;第二,他要问你,你有没有证据?你有没有数据?比如加州,今天是3000多个感染者,加州总人口是4000万,那就意味着按照人口比例,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现在我估计这个数字还是比较确切的,因为美国是因症就诊,我们先不去看潜伏感染、无症状携带。我们先不去谈这个问题,因为在上海我们做过研究,无症状携带会有一些问题,但是不一定会成为主流,所以大多数还是跟有症状的传播关系更为密切一点。如果是4000万人口,4000个病人就是万分之一的概率。所以小马同志你现在是宅在家里,实在闷不下去了,要去买吃的东西,你碰到的第一个人是新冠的概率是多少?万分之一。
为了万分之一的概率要强迫这个地方的人戴口罩,人家没这个习惯,你让他戴一定要有理由。所以从数学概率上看,这种防控效率很低。一是概率很低,万分之一;二是很多场合根本没有戴口罩的理由。但是最大的问题不在这里,而是两点:第一,当这个城市所有人都戴口罩的时候,在美国这是非常恐怖的,因为从来不习惯如此,是不被接受的。第二,美国生产的口罩根本不够,口罩的储备也不是很丰富。如果美国人都去买,会出现口罩挤兑的问题。口罩挤兑会造成两个问题,一是真正生病的人没有口罩了,他嘴张开来就乱喷,这个风险多大。所以美国的口罩是给生病的人戴的,避免他把含病毒的唾沫喷到你脸上;二是医务人员没有口罩了,都得倒下,怎么救你?所以口罩的事情,我个人觉得你不得不站在当地的风俗习惯、对疾病的传播效率以及口罩挤兑引起的一系列事情来综合考虑。
你说戴口罩有没有意义?当然有意义。意义在哪里?就是你们各位小伙伴在自己的国家和亚裔人群当中,如果是接受口罩的地方,我个人觉得在人群聚集的时候戴口罩意义是比较大的。如果我接触一个人风险是万分之一,如果接触100个人,那不是变成百分之一了吗?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现在要取消纽约、加州的聚会,就是要降低人群聚集的风险。
Q:我们都知道在亚洲,不管生不生病,很多人也有戴口罩的习惯。在美国人眼里,如果你戴口罩一定是你生病了,因为口罩是保证你不要把疾病传播给别人。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华人很纠结。我昨天看了一个报道,美国到目前为止这么多例确诊,华人所占的比例非常的低,也反映出我们华人是很注重防范的。我希望张教授能够给我们在美华侨、华人,包括留学生一个正确的指导:基于美国的文化背景和口罩资源供应的情况,如果要到超市或者到其他一些必要的场所,不带口罩的话,如何去预防?
A:第一点,如果去超市,挑人少的时候去,只要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两个人互相之间又不说话,这种概率下被感染的风险基本没有。第二,在超市结算的时候,可以去自动结算机去结算。第三,去华人超市,在里面戴好口罩,疯狂购买,回去以后立刻洗手。只要这几点做到,跟你戴或不戴口罩,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戴口罩只适用于人多的地方。但是我现在看到的最大的问题是华人扎堆吃饭,也都不戴口罩,因为戴口罩就没法吃饭。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取消一切社交,在美国叫social distancing,保持社交距离。只要保持好社交距离,就没必要戴口罩了。
第二点,华人在美国的特点我们都很清楚,一个字“宅”。在这个阶段,“宅”就变成了优点。华裔在美国的感染率比较低,是什么原因?一是焦虑,我觉得焦虑是非常好的保护。二是恐惧,因为美国的医保还有就医的体验不是太好,你在中国的就医体验很好,我们医生的服务能力都比较不错,但是在美国就医的体验就没有在国内那么好。尽管他们就医的整体的秩序是非常好的,但是大家对于去看病还是觉得麻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害怕生病,而且生病以后的费用也很高。我认为这种恐惧也会提供一个很好的保护。
所以我觉得口罩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核心是我们要保持社交距离,就可以把问题完全解决掉。在外面跟人家保持一米之上,没有非常近距离的交流,事实上你被感染的风险是没有的。如果你还是要跟人家近距离交流,那么一定要在美国的疫情控制下来以后。疫情控制下来了,我个人觉得你跟人家近距离交流的风险也就慢慢过去了,所以这时候口罩也不重要了。
第三点,美国的医疗的冗余度够不够?以我今天的计算,美国的医疗冗余度到目前为止超过欧洲任何一个国家包括德国,所以不用太过紧张,戴不戴口罩在美国不重要,但在中国很重要。
Q:我们都知道美国邮件特别多,而且都是纸质的。普通民众从自家的邮筒里把邮件取出来拿回家,个人感觉这好像是一个安全隐患。所以请问张教授,您建议大家应该如何操作以降低风险呢?
A:非常好的一个问题。我在美国时也经常收到这样的信件,里面大多是各个超市发来的打折广告,有时候打折广告里真的还是打折蛮厉害的,所以我觉得拆开看一看也无防。但是怎么做到没有风险?我觉得还是比较容易的。这些邮件你先把它拆开看,如果是广告放在旁边区域,如果是有用的信件,把它倒在沙发上,把信封扔掉,把所有的信件都处理好以后洗个手,这个问题就完全解决掉了。事实上,在纸质邮件处理过程中被污染的风险是极低的。因为在上海我有350多个病人,没有一个人出现过感染源不清的情况,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跟他密切接触的人,也就意味着这些人通过公共场所的接触、接收信件带来的风险是极低的。但我现在就是怕怎么办?很简单,要么戴一次性手套操作,乳胶手套,一次一副。要么就是处理以后直接洗手。如果对信件寄出地是不是被污染过不放心,用含酒精的消毒水喷一喷也是可以的,但事实上没必要。如果有洁癖,还是觉得受不了,还有一个办法,放在烘箱里将温度调至60度,烘一个小时。
Q:前几天我听说有一例病毒感染的发生可能是当事人和楼下患者共用了一个楼梯过道。请问张教授,病毒通过空气传染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公寓统一的中央空调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还有我们留学生们经常使用的公共洗衣机,是否会造成病毒传播呢?
A:到目前为止,要判断病毒会不会通过空气传播,必须先排除掉其他因素。哪些因素呢?自己除了跟这座大楼里的这个人共用电梯以外,在外面接触的每一个人没有携带病毒?这一点我估计做不到,特别在纽约,怎么保证你接触的100个人当中每个人都不带病毒呢?美国纽约现在有3万多例,难道都是通过电梯感染的吗?很显然很多人的感染源根本找不到。找不到意味着什么?你在路上碰到任何一个人,跟他进行密切的交流、吃饭,就有感染的机会。或者坐在一起开会,都有可能。所以不能说就是电梯里感染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哪怕电梯的空气里有感染因素,还不能排除电梯的按钮,因为你没有及时洗手。所以在疫情高发地区,接触过任何物体表面都要洗手。美国医务工作者会给你一个建议,与其说戴口罩还不如经常洗手。因为你会用手去乱摸口罩,没有好好洗手,手上的脏东西全部粘上口罩上。口罩也不会几个小时换一次,因为没有这么多口罩,一天换一次都很奢侈。手可能会接触到口罩的外面、里面,被污染的口罩比空气还要危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医务工作者就会提醒你,戴口罩干什么呢,还不如洗手。他们是把洗手放在第一位的。
那么空气传播的风险、空调系统的风险大不大?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经验、数据来自于香港当时SARS爆发时的淘大花园,淘大花园整幢楼好多人都感染了。一开始也认为是通风口,或者是卫生间的水反流,大便里的病毒通过空气冒上来进行传播。事实上最后世卫组织经过精密的事件回顾,认为像这种事件的发生都是个案。特别是在中国、在上海,可以说99.9%的病例都会追踪到谁传播给你的,没有一例是疑似共用电梯传播的。所以哪怕在我的流行病学史里面,这个概率基本上也是非常低。
什么情况下空气传播是有价值的?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大量的病毒载量。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这种事情?例如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气管插管时未佩戴N95口罩,导致大量病毒释放出来,在一个密闭的医疗空间里面,会造成气溶胶传播。在一般的电梯里,没有通过剧烈咳嗽引起大量病毒喷出,且空间量也不是太大,那么该风险从数学概率来讲可以忽略不计。与其讨论电梯的传播风险,不如直接采取措施去预防。可以在电梯里戴口罩,或者用手绢捂口,用餐巾纸按电梯按钮,或者随身带一根牙签按电梯,下电梯后扔掉牙签。这个问题不在于科学本身,而是如何提供解决方案。如果你不相信就不用做,反正我在上海是不做的。
Q:我想代表广大留学生再问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现在20-30%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觉得国内环境更安全些,家长也希望他们回到家庭的怀抱里。但回国途中乘坐飞机、火车、汽车也有感染风险。大家都知道戴口罩很有必要,您认为坐飞机到底有没有必要穿医用防护服?
A:首先,大家印象中的防护服都是中国ICU的常规场景,那是因为我们国家为医疗界提供了非常充分的医疗保护,就是三级防护。如果不是近距离操作,都不需要穿得那么厉害,带护目镜,前面带头盔,再用正压呼吸器。事实上很多情况下三级防护不一定是必要的。今天去看美国、新加坡的急诊间,护理这些新冠病人的一般的医务工作者,带N95口罩,穿一般的防护服,就是在衣服外面再套一件,再带一个头上的防护就可以了。你现在如果穿得像太空人一样,比美国的医生都穿得厉害,我个人觉得是没有必要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你们在飞机上都戴着n95口罩了,再穿防护服的意义就会小很多。那么整个机舱是不是一个高风险的地方?是的,机舱肯定是高风险的地方,机舱里有很多人带n95口罩,还有很多人憋不住,把口罩拿下来。里面只要有几个人有可能是感染者,十几个小时在一个封闭的机舱,空气里难免会有一些病毒的风险。这个时候你就必须保证你是长时间戴口罩的。机舱局部的空气有风险,但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于机舱,而是来自于登机之前,因为很多感染是登机之前已经感染。我们这里大多数人是落地以后检测出感染的,少部分人是在家隔离的时候出现了症状,那就意味着风险到处存在。回国之前可能已经感染了,在飞机上也有感染的可能,但是不管怎么样,穿防护服的意义不是太大。带n95口罩我认为就足够了,跟美国的一般的医疗工作者是一样的。戴手套有没有意义?如果勤洗手,双手不去摸自己的嘴,带手套意义也不是很大。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明确的。
好,那么你一路平安到了上海或者北京,接下去要面临着什么呢?你们都非常爱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健康,也不愿意把自己有可能潜在的感染传播给家里人。我明确告诉你,外来输入感染在上海接近七八成了,也就是说这种风险是存在的。你们不会在自己情况不清楚的时候就和家人在一起,隔离14天是必然的。所以来的时候首先要检疫,再隔离14天,整个过程非常麻烦。你要知道上海每天进来的航班有几万人,我们的海关为在这里滞留的人群进行充分的检验,在运输、安排、医院留观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服务不到位的地方。只要人多到一定程度,我认为服务一定会不到位的。在这里我也为广大的海关、医院的同事向你们道歉,你们回来的过程中,可能没有感觉到祖国亲人的热烈情绪。但是你可以想象,当大量人口同时到达我们的海关,第一要务还是保护大家的安全,保护你的安全,保护你家人的安全。所以回来你必须接受14天集中隔离的“折磨”,同时还要经历检测的“折磨”,等这些“折磨”全部都过了,你可以开始新生活了。
等你开始新生活的时候,突然发现美国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而且美国现在开学了。你不要觉得特朗普会让你们永远不读书,过几个月美国疫情稍微降下来,马上就要开学了,现在美国和欧洲的策略就是这样。开学了你又回不去了。然后突然发现留在美国的这些小伙伴小日子过得还挺欢的,特别像小吴这种人宅在家里两个月都挺好的。现在他又出来混了,你在家里就觉得很不爽,这个叫什么现象?这个叫围城。回来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只有哪些人把回来作为第一首选,就是小马这种人,现在在美国没啥事了,等offer了,“瞎混”呢,可以考虑回来。一般的人要不要回来,得把我前面讲的所有事情都想清楚再决定。如果不回来,在美国会遭受多大的风险?这些事情我相信大家也是关心的,但是我还是要听你们是不是关心,如果不关心我就不说了,所以我暂时先打住。
Q: 自盐湖城3月6号宣布第1例确诊病例以来,到目前有340多例,犹他州政府也很重视疫情防控。我想请教张教授,目前看新冠肺炎重症病例的比例有多大?与中国相比,为什么美国青年人的感染率显得那么高呢?目前看新冠肺炎重症病例的比例有多大?与中国相比,为什么美国青年人的感染率显得那么高呢?
A:美国最早西部和东部疫情比较厉害,盐湖城的病例从美国其他地方蔓延过来。本地的传播病例一旦产生,会先缓慢上升,然后开始进入指数上升的阶段。盐湖城还没有到指数上升阶段就已经采取紧急状态,所以现在是防控的关键节点,也是最好阶段,这是第一点。现在纽约采取了同样措施,但会艰难很多。今天我看到纽约一些急诊室的视频,虽然他们有准备,急诊床位数也充分,但医生和护士都非常劳累。
第二点,刚才问到为什么在美国年轻人感染病例这么多?这跟新冠最本质的传播方式有关系。中国通过两个多月的防控积累了大量经验,其中的第一条就是看清主要传播方式。根据中国前期流行病学调查得出的结论,感染风险主要是密切接触。中国有个特点,我们的疾控人员对病例的追踪是不遗余力。要追踪所有密切接触者,再把他们进行14天的隔离,事实上是非常困难的。这一点我觉得世界上做的同样好的国家不是太多,新加坡可能是一个,但在美国做到这样比较难。而且所有的传染都离不开当地的社会环境。如果我现在在美国生活,大概是白天辛辛苦苦工作,晚上回家里休息,周末开车去买菜。这种情况我个人觉得感染的风险很小。年轻人有大量的社会活动,而且不戴口罩,就有很大的感染风险。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受感染的年轻人多,因为有很多密切接触。很多美国年轻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不跟家人住在一起,所以美国的家庭传播风险相对中国要小。
第三点,不同阶段的重症比例不一样。早期中国也是因症就诊,重症比例会偏高。上海350个新冠肺炎病人当中,重症大概是10%,需要医院提供床位;急重症约5%,需要进ICU。现在情况不一样,大量海外人员流入,全部都做核酸检测,筛出来很多无症状者,重症比例就开始下降。在美国如果是因症就诊,重症和急重症比例大概也是10%和5%。美国每10万人口的ICU床位是35张,所以盐湖城现在的病例数是很安全的,但是如果今后10倍、20倍的增长,我估计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提供足够的床位。早期武汉出现的情况,是因为我们对突然爆发的新型传染病认识不够。以盐湖城目前的态势,即使得病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救治。
Q:我们在美国的华人通过一些微信社交平台了解到,国内的疫情已经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但是没想到疫情反转到了我们自己身边,所以有一些恐慌、紧张、不解。我想张教授您可能知道,美国在过去几天已经连续单日新确诊病例超过1万。特别是华盛顿地区到昨天为止,确诊病例也超过1000,这个速度是非常的惊人。刚才您也提到这是上升期,那么根据您的经验和美国目前的情况,您能不能预估一下,说美国的疫情拐点在什么时候能够出现?有很多人寄希望于春天来了,气温升高了,新冠是否会像17年前的SARS一样,突然之间消失了或者是被控制了?但是我个人觉得目前在美国像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这些比较暖和的地方,包括一些南美、东南亚国家,也还出现这样的病例,似乎跟SARS又不完全一样。我不知道您是如何解读这个情况?您能不能预估一下美国的疫情拐点什么时候出现?有很多人寄希望于春天来了,气温升高了,新冠是否会像17年前的SARS一样,突然之间消失了或者是被控制了?
A:华盛顿还有马里兰都是非常好的地方。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在马里兰,是美国现代医学的发源地。1918年全球大流行的流感,所有科学方面的寻踪都是由约翰·霍普金斯的团队领导全球做出来的。你所在的地区还有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都是全球最牛的医学机构。可以说现在美国出台所有医学政策,特朗普总统身后都站着这些非常专业的团队,这一点我觉得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为什么各个地方的疫情会不同,这也是美国的特点。美国各州基本上都是自己按自己的方法去做。我跟各州很多医生都有沟通,大家的政策各方面也都不同,所以美国在早期出现一些不同步也是非常的正常。现在全球许多国家的疫情拐点都能够计算出来,例如意大利目前的新增病例数已经开始出现下降。美国的疫情拐点我认为就取决于紧急措施的实施效果。那么美国的高峰在什么时候可以见到?就取决于最近美国采取的这些非常严厉的紧急措施的效果,包括现在芝加哥出台了非常严厉的居家隔离令,美国东部大家都在家办公。我觉得这些跟中国上海当时做的事情完全一样的。
上海在1月底武汉封城以后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处理武汉出来的病例,我们要把它找到。在这一个关口,我们做得很辛苦,但是我们的做法事实上跟美国现在做法是一样的。那段时间,监测到从武汉到上海所有的飞机上有28万人,但是最终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要进行检测,而是出现症状才进行检测。我们还做了一件事就是,如果跟有症状的人有密切接触的人,我们也都会进行隔离观察,这个工作量实在是非常大。虽然进来的人不少,最终我们把病人筛查了以后,感染的病人也只有三百五十几个。所以进行了坚决的病人追踪和诊断,都控制住了,现在我们所有的病历都没有了。
我觉得现在马里兰、华盛顿增长这么快,事实上已经错过了非常好的早期阶段,是什么阶段呢?就是盐湖城的阶段。盐湖城现在只有几百个病人,早期病例上升的时候是最佳时机。一旦错过,现在整个美国东部已经出现了社区的传播,这个时候不得已就只能采取居家隔离,延缓社交。这种做法到底能不能取得效果?取决于政策是否能执行到位。如果政策执行不到位,拐点还看不见。但是如果执行到位,原则上讲,10天到14天左右,我们可以看到新增病例数降低。
所以在传染病里面的预测,对一件事情我当时预测是非常对的,也就是在大年夜的时候,华山医院所有的男同志都集结去武汉了。我当时就预测中国的疫情控制应该在两个月内左右,大家可以把我以前写的文章搜出来。当时采取这样的策略,把武汉城给封掉,我们叫lock down。我们上海采取的什么?是shut down。Lock down和shut down还不一样,shut down的经济活动是继续保持的,叫大家最好stay at home。上海,当时都是这么讲的,我说stay at home,在中国只有一个字叫做“闷”。我们在家里闷两个礼拜,大家都在家里闷,出来的人很少,就解决问题了。所以当时我在想采取这么激烈的lock down,让所有的城市shut down,让我们所有的诊断试剂配到位,所有的发热门诊全部动起来。这病唯一的一点是经不起隔离。你如果能够做到充分隔离,这个病一定能够控制住。但是你叫我预测极为艰难,因为大家做隔离的决心是不是够大?如果做隔离的决心够大的,中国大陆已经展示给你看了。如果做检测决心够大的话,新加坡已经演示给你看了。如果隔离和检测都做得很好,韩国和中国都演示给你看了。
所以美国的疫情高低,现在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就是取决于shut down执行到什么程度,要执行多久?第二是诊断检测铺到什么位。现在感觉美东没有问题,但是美国的其他城市是不是都做到同样好,这一点不清楚,美国的事情具有比较多的不确定性。据我现在初步预估,一是美国医疗储备还是非常充裕的,二是美国医疗设施的紧急生产能力也是非常好的。所以无非峰值什么时候到,这个峰值一定会到,是两个星期还是四个星期,这个不好预估。但是到了以后是不是代表这个病马上就没有了,是另外一个问题,等会我们大家可以再进行讨论。先说峰值,如果最快,现在开始10天到14天。如果慢一点,可能要等到4个星期,4个星期事情就更加麻烦了。我是希望看到美国应该是有很快的一个下降,下降以后就会开始往良性方向发展。如果四个星期才能到峰值,估计美国现在的病例数还会呈指数级的上升,那个时候有可能会出现医疗资源的不足。但是我相信,美国居于全球的公共卫生体系的顶峰,水平最高,居于全球的临床医学的顶峰,医生的水平也是最高。我个人觉得美国政府会根据疫情所在的点制定最合适的一个方案,我自己觉得高峰应该会到,但是具体哪个礼拜现在预估还是比较困难。
Q:张教授提到了在美国的留学生、朋友们如何防护,还有要重点提示的吗?
A:我个人觉得美国的医疗条件、卫生专业人员的素质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有点慌乱,因为它的体制不是中央统一调配的,每个州自己干自己的,会出现了一些不一致的地方。韩国、日本是中央统一调配,就做得好。最厉害的是新加坡,也是中央集中调配。整个亚洲都控制得比美国、欧洲好。但你要相信他们现在所有的反应策略是通过疫情控制的数学模型进行推算的。特朗普一开始一点不着急,现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每一次疫情上升都会出现更加严厉的防控措施。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底线在哪里,所以我觉得在美华人,只要你还留在那里,对整个的卫生体系应该有信心,因为他们有最一流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家、最一流的医生、最一流的临床微生物专家,只要整个应急控制跟得上,峰值一定会到来。但是在峰值到来之前,大家怎么办?我个人觉得就发扬我们的光荣传统,宅在家里,戴口罩到华人超市把东西买回来,烧烧菜。最近这段时间就不聚会了。勤洗手、少社交,我觉得把这段苦日子过了,后面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的。
总体上来讲,我对全人类的抗疫是有信心的,因为人类历史上,特别到了现代医学比较发达的情况下,无论是SARS、H1N1禽流感还是埃博拉,没有一次人类在疫情中败下来,无非是付出的代价有多大。所以我相信有中国的经验在前,有意大利、武汉一开始大规模爆发后出现的医疗供应不足的经验在前,还有现在全球抗疫经验,我个人觉得美国的疫情拐点最终还会到来的,所以最后总结就是全球抗疫。不管你乐意不乐意,都是一盘棋。这个世界的疫情取决于控制得最差的国家,不取决于最好的国家。所以欧洲如果没有控制好,美国就是控制的再好也没用,所以最终我相信全球会一起把疫情给控制住。至于夏天以后好或者不好,我相信在网络上有很多预测,所有的预测都不重要,我们只要关心下个月的日子怎么过,我觉得就ok了。
● 德国篇
(本部分内容摘选自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微信平台的微文《特讯:张文宏教授为海外同胞防范新冠病毒来支招》)
Q:怎样理解德国的防疫政策?
A:大家看英国开始启用群体免疫,德国的总理说最终有60%-70%的人会感染。这样理解德国和英国的防疫政策并不恰当,特别是德国。今天德国做出的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德国的病死率不到0.5%,这跟医生的水平关联不大,主要取决于疾病管理以及医疗资源管理。
当城市有几万人同时生病时,城市的容量是有限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床位被占满,重症病人住不进去滞留在外,这才是造成病死率高的原因。轻症的病人只要一个鼻导管就可以了,重症病人可能要用呼吸机,特别重的病人可能还要用人工肺。而德国采购了1万台呼吸机,这是什么概念?德国现有的呼吸机,至少为10万个以上发病人数级别而准备。
德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学校关闭等。德国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是地球上最好的临床微生物的实验室之一,拥有100多年的历史,如果疫情进一步扩散,该研究所和德国政府将一起来制定防控策略,会根据疫情走向来做相应的调整。
Q:德国疫情到底向何处发展?
A:大家现在就可以断了这次疫情在欧洲短期内会结束这个念头。我们中国采取了把城市所有的活动都停下来的策略,后来控制住了。你要全世界同时停下来不能想象,要德国和整个欧洲停下来也很难。如果只有德国停下来,欧洲其他国家不停,就算德国一个病人都没有,会不断有输入性病例,所以现在德国的策略和整个欧洲是一致的:
第一点,要极大程度地提高社区的医疗力量的布控;
第二点,提高对重症病人的救治能力;
第三点,控制城市内的各种活动。
最近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我们最坏的结果可能有60%-70%的德国人会感染。如果不讲这句话,现在的措施是无法出台的,各种场所是关不掉的,各类活动是取消不掉的。所以默克尔总理是直接把最坏的结果告诉你,但这种结果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全欧洲不采取任何措施,以后也没有疫苗与特效药,感染率就会达到这个水平。之后,你不采取任何措施,传染率也会下降。
比如说,假设我现在跟冯总领事当中隔开了10个人,我有什么办法把我的病毒传到你身上呢?如果我传到第2个人的时候,他没有抵抗力,第2个人就获得这个病了,然后他跟第3个人接触,第3个人也没抵抗力的,他又传给4个人,但是如果第4个人有抵抗力,他就传不下去了。接下去他就往旁边传,看到一个没有抵抗力的他再传下去。
按传染病数学模型,基本上人群当中达到60%-70%感染的时候,病毒传播的速度一下子就会慢下来。传播速度只要一慢下来,传染病自动就会得到控制。
所以默克尔总理她是在做科普,你懂吧?
Q:我们何去何从?
A:现在大家也看到网络信息非常的矛盾。大家能够过好日子就不能纠结于互联网,必须要对事情有一个非常清晰的预判,我们才好决定后面怎么做。到底做什么样的决定,什么样的决定是对的,我们得从科学预判。我要回答的问题是:要基于哪些事实,我们才能作出判断。所以判断最后不是我做的,判断必须是你自己做的,你做的判断才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最符合你的利益。
这个病最主要的感染风险就是在接触。接触的等级有很多。如果你已经回国了,那非常好;但如果你买不到票,暂时没有回国的,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好绝望的。因为在德国现在不上课,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社交,也就是说尽量少去公众场合、聚集性场合。跟华裔的小朋友、铁哥们在一起是不是有风险呢?在一起一定会有风险。但如果按我说的去做,可以消除风险。
Q:如果疫情进一步发展,医疗资源不够用的情况下,如果中国人和德国本地人同时去看病,会不会优先德国本国人看病?
A:在目前情况下,德国现在医疗资源极为充沛的时候,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可能为时过早。你想到这个问题,说明你对生病怀有恐惧,既然害怕生病,你对自己的行为就要有所节制。所有的无畏无惧都是背后有人在支撑你。但是在国外你是独自一人,在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心怀恐惧,那就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节制。根据我今天对这个疾病的介绍,我个人认为你只要有所节制,这个病是可以预防的。
Q:德国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急剧爆发,有没有这种可能?
A:这种可能要取决于德国的城市是否落实德国目前采取的措施。比如现在德国采取的措施是关闭娱乐场所,停止聚会,中小学停课,如果这些措施落到实处,就避免了爆发点。我认为采取了相应措施以后出现大面积的爆发的概率比较小,但是现在病例数仍在增加。当后面的传播的人数越来越多,我相信德国还会采取更加严格的隔离措施。
Q:德国目前采取的方式是确诊的轻症患者居家隔离,北威州不少留学人员都是合租,所以对此问题特别关注。请问德国的这种居家隔离方式科学、合理吗?会不会带来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蔓延和扩散?
A:这个得考虑两个问题:
第一个,这样的病人是不是需要治疗?轻症病人早期的治疗价值不大的,因为在现有药物中并没有一个药物能一吃就好。事实上大多数(80%)的轻症的病人是自己康复,可以在家隔离,那么空出来的床位留给重症的病人!那居家隔离会不会引发更大的疫情呢?那就看居家隔离做得好还是不好;如果是非常有效的居家隔离,就是有效果的。
第二个,中国为什么不居家隔离?因为中国人口多,人均住的地方太小,居家隔离造成中国家庭内的传播人数就会非常大。所以这种情况居家隔离方案在德国可能是合理的,德国政府也可能会随之改变,比如说采取建设集中隔离点的方法等。
Q:合租的留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进行有效的防控,包括共用厨房、公用卫生间等等?如果一旦有疑似症状,怎么办?
A:这种情况下我们说没有最好的办法,只有更好的办法。为什么?因为条件所限。说到合租,自然是有条件单独居住,风险会小很多,如果做不到,那就要降低跟他人的社交距离,不在一起吃饭就可以降低风险;合租是否有风险,与共用厨房没有关系,共用卫生间也没有关系。你只要保持好个人的卫生,手经常洗,错开使用厨房,衣服洗好了有烘干,就没有问题了。烘干是最好的灭菌方式。
Q:为什么目前德国没有倡议普通人戴口罩?
A:普通人戴口罩到底有没有效?肯定是有效。
第一就是感染风险的问题,做不做防护与感染风险有直接关系。如果感染风险大,我们都要做防护、戴口罩;如果感染风险小,就需要评估戴与不戴口罩的利弊有哪些。如果在德国满大街的人都戴口罩,会让人觉得好像是世界末日一样,对普通人的精神会造成极大的压力。如果有感染症状了,应该马上戴口罩,在家里也应戴口罩,因为呼出的唾液中有可能存在病毒,戴口罩可以预防自己将病毒传染给别人。
第二就是医生为什么戴口罩?如果我今天在欧洲接诊的不是新冠肺炎患者,戴普通口罩和N95口罩的防护效率是同样的,就不需要戴N95口罩。但是面对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的病人,需要戴N95口罩,因为风险增加。对于这样防护效率极低的措施,代价是让整个城市的人都戴口罩,欧洲人就无法接受了。
为什么中国人就可以接受呢? 原因之一就是亚洲人,比如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的民众本来就习惯戴口罩。另外就是很多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佩戴口罩就不会传染给别人,防护效率很高。比如新加坡认为相较于全国700万人口,感染者只有几百人,发病率与德国一样,
因此新加坡不戴口罩。进行评估之后,才决定戴与不戴。 可以肯定的是戴口罩还是有效的,无非是防护的效率和习惯问题。
Q:那我们中国人在这里要戴口罩吗?
A:我认为戴口罩有作用,但在低发病率地区,它的保护作用是被大家高估的。戴口罩能够解决的事,还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解决。
第一,如果疫情发展很快,感染人数增多,此时戴口罩的防护效率就会提高。第二,按照目前德国的情况,一定要保持社交距离。如果上下学可以错峰搭乘公交,或骑车上学;在工作环境中,讲话保持一定间隔距离,可以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的问题就不当面接触。
第三,德国民众本来也没有佩戴口罩的习惯,建议大家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们的观念。
第四,我们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积极预防。与其去说服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让大家戴口罩,还不如从改变自己的行为开始,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德国人民的想法,他们的想法是有他们的道理的。
● 英国篇
(本部分内容摘选自牛津大学中国学生会OUCS微信平台的微文《对话张文宏:留学党如何预防COVID-19?》)
Q:疫情当前留学生可以考虑哪些因素来决定自己是否应该选择回国?
A:从目前的疫情发展形势来看,短期内,至少在夏天到来前是不可能结束的。那么首先要决定自己是否准备放弃这个学期在英国的学习了,因为回国后短期再过去是没有理由的,因为疫情没有结束你就去英国了,那么当初为什么要回来呢?因此是否决定回来这是最大的一个因素。
如果觉得在英国的风险很大(这些风险后面会评估),你要回来,那么就要决定是比较长期的,至少3-6个月的安排。
若选择回国……
Q:口罩多长时间需要更换?
A:关于口罩的更换和使用,可以看我给你们的《张文宏抗冠手册》*,如果口罩不够,可以在高风险的场合戴。
Q:使用飞机上的卫生间会有什么危险?
A:关于在飞机上使用卫生间,进入卫生间可以戴口罩。用完卫生间后立即洗手。风险不会大。
Q:如何在飞机上安全地吃饭和饮水?
A:原则上在飞机上睡觉休息少走动。戴口罩睡觉。少喝水少上厕所。避免接触的机会就没有风险。哪怕坐在你旁边的人是携带者,只要不对着你咳嗽,你只要全程戴口罩,互相不接触,风险也不会很大。
若不选择回国……
Q:可以吃哪些食物或服用哪些药品提高抵抗力?
A:只要好好睡觉,保持免疫力,均衡饮食,一般问题不大。没有药物被证明具有预防作用。吃好睡好休息好最为重要。
Q:能否和同宿舍楼的同学公用洗衣机和烘干机?
A:公用洗衣机和烘干机可以的。烘干机足以杀灭病毒。
Q:当同宿舍楼的同学在自行隔离时,即使不需要公用洗手间、厨房等设施,我们应不应该担忧?
A:只要自行隔离,出行戴口罩,回来洗手,即便同宿舍楼有同学感染,感染的风险也接近零。
Q:目前大部分英国人在外依然不会选择戴口罩,如果只有我戴,防护性还会有多强?
A:事实上如果别人不反对你戴口罩,在人群聚集地方戴口罩是有意义的。如果再加上洗手,基本上可以避免被感染了。
Q:在异国他乡自我隔离的环境下,学生应该怎么注意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A:关于心理健康,学生们可以组成一个网络,通过自行鼓励互助,相信能够度过大流行年代。
Q:如果在英国出现与新冠病毒类似的症状,但迟迟得不到检测和治疗,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A:目前按照英国的情况,轻症比较难得到检测。而且本病轻症也没有治疗的方法。唯一的办法是给相关卫生部门打电话,同时不要恐惧,年轻病人如果没有基础疾病,一般都没有关系。但是要注意看有没有呼吸困难。有呼吸困难就要立即就诊。一般的发热和咳嗽,你可以选择多喝水,睡觉,也可以吃点感冒药物。记住此时一定要加强营养,牛奶鸡蛋这些能量很重要,一般都能够自愈。
祝愿各位留学人员健康平安!
留学千万条 平安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