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被打脸了?这款我推荐的洗面奶 ,药监局联网竟查出这种成分!...

原创 2019年10月21日 大狮狮


前段时间,我收到一个网友的私信提问,
号称有个
护肤顾问经过核查后告诉她,
我推荐过的一款洗面奶,
成分
“很,有,问,题”......

↓↓↓


不知道大家对上图中这款洗面奶还有没有印象,我的确在2年前的文章里推荐过它:

↓↓↓


并且在文章里按照产品包装上的成分表列出了详细的成分内容:

↓↓↓


根据我的成分分析,这是一款百分百纯氨基酸洗面奶,成分简单天然,质地温和,并且我特别说明了它很适合“敏感肌”......


但现在,有“护肤顾问”,号称“药监局联网”查询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



这成分和我之前文章里PO出的看上去相差甚远......而且关键是,人家把“乙醇”(酒精)排到了“第二位”!!

结果,人家护肤顾问就“发话”了.....

↓↓↓


“非常刺激皮肤”!
“有用成分都没有”!
“长期使用角质层会变薄”!
“容易过敏”!
。。。。。。

我去!瞬间,当时我亲自试用过,分析过成分,并且推荐给敏感肌使用的洗面奶,就这么被活生生的被批的“体无完肤”......如果换做是我,当然也会去问个究竟了!

说话得有依据!这位护肤顾问所谓的“药监局联网”查询的成分结果,到底是怎么一说??...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

自2014年6月1日起,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上市前应按照《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信息备案规定》的要求,进行产品信息网上备案,备案信息经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确认,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政务网统一公布,供公众查询。


登录国家食品药品将监督管理局官网:samr.cfda.gov.cn,点击“化妆品”---“服务指南”---“在线服务”




之后,点击“国产非特殊化妆品备案”,和“进口非特殊化妆品备案”,就可以查询国产或者进口的化妆品的相关信息了。下图以国产化妆品为例,在搜索栏键入你想要查询的化妆品名称,点击查询后,所有正规备案的化妆品就能显示出结果:


遗憾的是,因为当前网站正在更新,“进口化妆品”点击进去之后,未能显示查询方式......有需要的可以过段时间再试试看。


那么,回到文章开头,
某护肤顾问所说的成分查询结果,
真的是药监局联网查到的么?


如果你是直接从药监局的官网进行查询的话,结果显示的应该是下图这样的版本:

↓↓↓


而大家回顾下之前网友提供的成分结果截图,显然,是“不一样”的......

↓↓↓


这是怎么回事?
。。。。。。


原来,有这么一个名气挺大的APP,号称可以和国家药监局联网,进行护肤品的成分查询,名字在这里就不提了......而这个所谓的“护肤顾问”给之前网友的截图,就是利用这个APP查到的。


我们来看下这个APP是如何介绍自己的:

↓↓↓



此APP说自己有两个“数据库”一个是同步国家药监局备案数据库,一个是标签数据库......
换言之,用此APP查询到的所有化妆品成分信息,都是此APP自己在数据库中“录入”的(而非厂家去上面备案)。打个比方,它如果在后台输入成分A,你查询就会显示成分A。知道这个,其实也就不难理解成分显示错误的可能原因了:



1. 药监局备案信息有误(因此APP抄录了错误的备案信息,这种可能性不高)

2. APP从产品标签上获取的成分表有误(比如完全和其他某个护肤品搞混淆)


除此之外,如果你用药监局的官网对照着产品标签多查询一些产品后就会发现一点:药监局官网与某些产品标签成分“排序”不尽相同原因是:染发、祛斑、防晒等特殊类化妆品,药监局成分表是按照“工艺顺序”排列的,而产品标签是按照“成分含量”降序排列的。因为标准不同,排序才有差别。

时至今日,我在APP上再次查询了Milk & Co洗面奶,发现他们对于这个“错误”已经进行了更正:
↓↓↓



排名第二位的“乙醇”不见了!

而且其他14种成分也和当初我按照产品包装翻译过来的

一模一样!


另外,大家仔细看下就会发现,正确的成分表上面写的是:“备案成分”(也就是说这个正确的成分表是与药监局备案同步的)

↓↓↓


而一开始那位护肤顾问提供的错误的成分表显示的是:“产品标签”

↓↓↓

所以,很显然,Milk & Co这瓶洗面奶的运气不太好 ,被某APP贴上了一个错误的“标签”......(囧)之后因为和药监局备案同步,而更正过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这个APP会显示一个成分的
“安全风险等级”“致痘风险等级”,各种成分也因此被分为了三六九等,也曾经有一些网友拿着查询结果问我:“你不是说某某产品痘痘肌可以用吗?为什么我用这个APP查询后显示有致痘风险性成分?”我觉得有一句话可以完美回应:不谈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我只想问一句,在排名的时候,软件是否考虑到了它的“含量”?很显然,答案是没有!也就是说,如果一瓶护肤品里的致痘风险成分是100%和0.001%,在成分查询时显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说它“仅供参考”,你同意么?


总结下某APP:


  • 这是个第三方信息平台APP,非政府部门授权,谈不上任何“权威”;

  • 此APP查询到的护肤品成分信息,均为平台本身收集录入,任何产品厂家均未在此平台申请备案;

  • 以上网友反馈证实:APP查询结果犯错的可能性存在!当你认为查询结果有问题时,最好进行进一步核实;

  • 关于APP对产品成分的安全性和致敏性等级评定,仅仅根据成分本身的性质(是否有可靠的依据尚未可知),并没有考虑到成分的“含量”,因此非常片面,可能具有一定的误导性。



现在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于是就有一批所谓的“查询软件”应运而生。最后再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澳洲很多护肤品瓶子上是不印保质期的,这让不少中国消费者觉得很“不爽”,总怕自己买到了过期的产品。于是,抓住这个消费者的“心理”,有这么个软件,号称输入批号能查询生产日期。结果网友拿着一瓶澳洲香蕉船芦荟胶输入批号后,显示结果是:22年前已经过期......(囧)

↓↓↓

从出厂之后,在货架上放了20多年......芦荟胶知道都要笑了......


敢问一句:澳洲有多少护肤品厂家?每年生产多少不同批号的产品?您是何方神圣可以每一个品牌的每一个批号都完美的录入你的数据库之中呢?恕我直言,这真有点扯淡了!


不能否认,一些查询软件的确方便了部分消费者,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写这篇文章不是单纯为了给自己平反,给我推荐的产品平反,更不是为了去抨击谁。我只是想告诉大家,这些软件的数据库可能存在的一些“漏洞”,我们可以利用和参考,但也不要盲目一味的相信上面的所有内容。


(@大狮狮 原创文章)

此篇文章用时约:20小时。


原创不易,你的转发,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推荐阅读



你关于澳洲产品的一切问题,

在这里,都有答案!



澳洲最专业的产品分析评测,

“十五万”澳货消费者最信任的美容保健知识分享平台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