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来中国就被吃了?对不起,这次真不是被吃没的!!

2020年02月18日 澳洲第一传媒



2月10日,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洛科克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报会上说:


“肯尼亚发生了70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入侵,而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正在经历25年来最严重的蝗虫入侵。此外,沙漠蝗虫还侵入了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南苏丹。”



当前索马里、巴基斯坦等多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应对蝗虫灾害。

 

印度拉贾斯坦邦财政部长表示,4000亿只蝗虫袭击了该邦,大量农作物被毁,并有向邻邦蔓延之势。


据报道,沙漠蝗虫已渡过红海进入欧洲和亚洲,迫近中国。




眼下,中国正在肺炎疫情抗争的紧要关头,全中国的人甚至海外华人,都在“攥紧拳头”全力迎战疫情,眼见着实在难以“雪上加霜”的应对一场蝗灾。



不过,即使全世界火急火燎的样子,

中国人民却似乎一点都没反应。

人们甚至还开玩笑:


“蝗虫要来了,

赶紧准备油锅!!”



要知道,一个蝗虫群一天之内

就可以吞噬掉

足够养活3400万人的食物。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受到蝗灾侵害的国家。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中国三大灾害。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自秦汉时期开始,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明末农学家徐光启《除蝗疏》言:“国家不务畜积,不备凶饥人事之失也。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



旱灾之后更容易引起蝗灾,所谓“旱极而蝗”。


并且由于蝗虫能飞移,有时候大量发生,形成大集团,因此灾害扩大面积往往远大于水、旱。


这次蝗灾起自东非。据1月中旬的报道描述东非的蝗虫群:像闪烁的乌云一样悬挂在地平线上。


在肯尼亚东北部有一个蝗虫群,长60公里,宽40公里。



面对这样可以涤荡一切绿色的“军团”,

中国人为什么还笑的出来?


第一点是因为,由于地理原因,蝗虫飞过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天堑入侵中国,是在不容易。



另外一点,

对于国内的人来说,

蝗灾这个词仿佛已经成为了历史,

毫无恐惧的实感。


明明是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有着几千年的受灾历史,到现在毫无恐惧,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然不是真的被人吃没的。

这一切的背后,

是无数科研人员,

广大农民群众的努力。



首先,研究人员弄明白了蝗虫究竟是如何繁殖的。


蝗虫喜欢在微微湿润的裸露土地中产卵。在旱涝年份,没了植物,又有被水浸润过的土地裸露出来,简直就是蝗虫的温床。



为了改造这种生态环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科学家结合黄淮海治理,兴修水利。

 

即使这么做,在短期里很难看到效果,但是从长远来说,这个决策无疑是正确的。这个举动改造了我国大部分蝗区,蝗区面积大幅度缩小,种群密度长期控制着较低水平。


在过去的40多年里,局部蝗灾时有发生,但没有形成迁飞危害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另外,中国有着一套完善蝗虫监测体系。全国各蝗区都建立了飞蝗预测预报组织,哪年蝗虫繁殖数量稍有上升,就立刻就会通知到各家各户。


并且,广大农民都会两次深耕,把埋在土里的虫卵全都翻出来暴晒,喷洒药剂杀死,不让它们有机会长大成虫。



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这些措施有效的减少了蝗灾的发生。

 





不过,百密必有一疏漏。以蝗虫的产卵数量,很难做到100%杀灭虫卵。面对那些孵化出来但是尚未成灾的蝗虫,劳动人民又是如何处理的?


这一次,还真的是“吃”。


当然不是人吃,是在成灾之初,让蝗虫的天敌来吃。


这个办法被称为“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法中,有一种是“招引粉红椋鸟法”。


粉红椋鸟是迁徙性候鸟。上世纪80年代,新疆用人工堆放石巢、修建砖混鸟巢的办法,招引粉红椋鸟迁徙至此。



2019年4月新疆多地发生蝗虫灾害,数以万计的粉红椋鸟发动“空袭”。一只粉红椋鸟一天能捕食120至180只蝗虫。


除了粉红椋鸟,

鸡鸭鹅鹰也能食蝗于成灾之初。


据钱江晚报报道,2000年5月,新疆北部发生了特大蝗灾,除采取化学药物外,由一群群牧鸡、牧鸭组成的“生物部队”也在新疆的“灭蝗大战”中大显身手。



当时,经省农科院的牵线搭桥,长兴县林城镇天平村养鸭大户杨大元所养的3万只“鸭兵”作为灭蝗“战士”分批登上飞机,空运至新疆灾区。

 

有浙江鸭参与的十万“鸭子大军”在新疆草原投入战斗后,效果明显。


到当年8月底,新疆至少有100万亩优质草原上地毯般覆盖的蝗虫被鸭子彻底歼灭。鸭子成了新疆“抗蝗救灾”的英雄。



新疆治蝗灭鼠指挥办公室当时指出:鸭子捕蝗能力强、捕食量大、“军”纪严明,出动鸭子是草原清剿蝗虫、保护生态最为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值得一提的是,据当地牧民们介绍,鸭子吃蝗虫的场面是很有看头的。


草场上,鸭掌踏过之处,蝗虫纷纷跳起来,鸭子用它弹簧般灵活的脖颈在空中啄食,犹如武林高手用筷子夹苍蝇般弹无虚发。


“鸭子每天进食两次,早上四五点钟,天刚露明,鸭子们就自己出去吃蝗虫,几个小时后,就到附近的小河沟里喝水、休息,下午7点多鸭子再次出动,直到晚上9点多太阳落山时才回来。一只鸭子一口气能吃100多只蝗虫。”



第一次养鸭的牧民马永刚对鸭子的守纪律性深感惊奇,他说:“鸭子太自觉了,我几乎不用费心,它们出去、回来全是分成几个纵队,每个队中鸭子一只跟着一只,真像训练有素的部队。”

 

充足的运动,天然的饲料。这匹鸡鸭成功消灭了蝗虫之后,甚至还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








但是,蝗虫这样容易被消灭吗?

当然不是。


之前的文章有提到过,蝗虫在成灾之初和成灾之后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生物。



成灾之初,他们尚未“亢奋”,本身几乎不合成一种名为“苯乙腈”的化学物质,可以吃,很好吃,鸡鸭鸟人都喜欢吃;


可是成灾之后,“亢奋”的蝗虫则会产生大量的苯乙腈,这个时候的蝗虫本身携带有毒,鸟类禽类人类都不合适食用。


因此,一旦真的成灾,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农业飞机喷洒农药。


这一次,目前受灾的几个国家都并非农业强国,尤其是东非诸国,加起来一共只有五架农业飞机。而杀虫药剂的价格也一点都不便宜。



但是在中国,从50年代开始就开始使用飞机治蝗。并且及时是在蝗灾逐渐淡出视线的现在,每年都在不断补充、更替,保证农用机的充足。



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让蝗灾了恐惧已经完全淡出了人们的脑海。


他们已经想象不出,蝗灾后人们吃观音土,吃树皮的无奈。


更不会体会路边躺着饿死者,仿佛地狱一样让人痛苦的场景。



这不是自然的馈赠或偏爱,

是有人负重前行,

大家才不必陷于忧患。

是已经有了许多前辈努力奋斗,

才为大家博得一丝安逸,

稍占上风。


鲁迅先生说: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

有存在,便有希望。

有希望,便是光明。


千百年来,无数勤劳勇敢的人

在背后默默的劳作与奋斗,

这份希望,才得以薪火相传;

 这份光明,才可以云开雾散。


感谢这些为美好沉默付出农业人。



 

整理&编辑:Jessie

素材来源:英国报姐、中国证券时报,21世纪经济报、维基百科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荐读DISCOVERY
移民澳洲 | 澳洲PR | 澳洲养老 | 澳洲保险 澳洲入境指南 | 澳洲旅游 打工度假签证 | 澳洲中小学排名 澳洲儿童医院 | 澳洲代购 | 澳洲外卖 | 悉尼生活成本 | 悉尼居住 | 留学生回国须知 | 澳洲入境


期爆文:
D&G辱华 澳洲治愈关节炎 | 华人抢奶粉 | 大妈机场撒泼 | 移民政策巨变 | "滚回中国去", 中国游客在泰被打 | 移民上山下乡 | 代购被税惨不忍睹 | 华人自述火了, 自愿放弃PR | 澳媒曝光, 17位外国专家将“神药”赶下神坛 | 中国买家再次登上澳媒头条 | 把70岁患癌父亲骗到澳洲之后 | 澳洲史上最严安检 | 中草药治好澳洲绝症 | 飞机上喝"别人的口水" | 土耳其汇率暴跌, 代购疯了 | 澳洲的"养老幻境"


全澳精选房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