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晚的3·15节目上,央视曝光了一些比较重大的社会现象和一些商家不为人知的”烂事“,包括以下几点:而在曝光的这九个事件当中,互联网和 IT 产业相关就占了 4 个。可见,信息安全和隐私泄露成为重灾区。监控摄像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已经无所不在,这些摄像头大都是以保障公共安全为目的,但是有些商家所安装的摄像头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据央视3·15报道,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但在很多的时候,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些商家已经偷偷地把你的脸“偷走”了。简单来说,就是商家将店铺内的监控摄像头“增加”「人脸识别」功能。只要顾客进入店内,这些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就会多角度抓拍,记住顾客的样子,并且实时储存到后台。如果是第一次进店,就会在后台形成一个用户ID,记录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肤色,甚至顾客当时的心情都能识别。此后,顾客再去哪家店,去了几次,商家都会实时记录。这些摄像头有多准?连戴口罩的情况下,准确率都能达到80%-85%。而且,抓拍的频次也很高,央视记者的测试发现,不到2分钟,进店的记者就被抓拍3次。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过程顾客都是无感的,从头至尾都被“闷在鼓里”一无所知,就这样进了无良商家的数据库。而这样做目的,就是通过你的行为分析你购买他们产品的欲望,从而可以进一步引导你消费。更重要的是,人脸信息属于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相关部门明确规定,商家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应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也就是商家的这种行为就是违法行为。一些人发现在正常使用软件的过程中,会跳出一些 “ 安全提示 ” ,告诉你 “ 有病毒 ” “ 手机垃圾太多 ” “ 内存不足 ” 等。
如果机主一旦相信并且点击安装,那软件直接会打出捆绑安装, “ 一拖三 ” ,导致越清理手机广告越多,越清理手机越慢。而且这些软件表面在清理垃圾,其实背地在读取手机里的信息。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的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监测,发现了这一现象。工作人员提示:这些数据信息对老人们进行用户画像,给他们被打上「容易被误导和诱导」的群体标签。于是,各种低俗、劣质,甚至带有欺骗套路的广告和内容就会源源不断地推送到老人的手机上,使得一些老年人上当受骗。之前央视新闻就有统计,2020年,网民因为垃圾信息、诈骗信息和个人信息泄露等现象,导致总体损失约 805 亿元。估算约 4500 万网民近一年由于各类权益侵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 1000 元以上。总结一下,如果只是想清理垃圾,手机自带的安全中心或手机管家要比第三方的清理软件更可靠。如果手机出现卡顿,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硬件老化、恶意的第三方软件,这时候最好通过应用列表进行排查并卸载,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通过备份资料双清手机解决问题。
除了我们刚才说到的这些之外,在今天的3·15还有被曝光的“简历贩卖”、“搜索医院出广告”等等一系列黑幕。我们的个人数据,在以我们不理解的方式,被用来针对我们自身。希望不要再有悲剧发生,也不要让隐私,成为别人赚钱的秘密。
目前,国家也正在研究和制定《个人信息安全法》,希望赶紧出台,互联网相关的安全信息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以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