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免费订阅「澳洲头条」 ↑
昨天一整个白天,京城的人们都在等待传说中的“九级阵风”,到了下班时分,狂风终于挟着黄沙出现,亮相的姿态是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与激情”,顷刻间,京城每一个角落陷落于浓重的昏黄之中。好多北京的朋友戏称这次是一口气吃了一个雾霾+杨絮+沙尘暴的套餐。
17时到18时,昏黄了一天的京城天空,犹如调色板的色彩猛地加重了,浅淡的昏黄色被渲染得十分浓重,能见度急剧下降,一些路段能见度小于1公里,并不远的楼群都被淹没在昏黄中,显得影影绰绰,本就拥挤的晚高峰由于视野变差,更加走不动了,全城陷入严重拥堵。
18时左右,北京晨报记者在大屯路附近看到,马路上的人群纷纷用口罩、围巾、纱巾甚至外套尽量遮住自己的口鼻,但即便如此,一阵狂风吹起漫天黄沙,这些装备几乎毫无用处。没有携带任何防护“装备”的人们只能用手勉强捂住口鼻,而初春刚刚绽放的娇嫩柳枝和花朵更是在狂风黄沙中瑟瑟发抖。
傍晚,京城被沙尘染黄。北京全市监测网路各站点PM10浓度均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此次大范围沙尘暴是近13年来北京遭遇的最强沙尘天气。
新浪微博名为“中国气象爱好者”表示,沙尘暴一到,北京西部、北部的PM10浓度飙升,截至18点,石景山古城直接飙到封顶值1000微克/立方米,朝阳海淀北部也直线上升到1000附近。下午6点,北京北城的天色已经黄的惨不忍睹,这空气污染是很严重的。
有网民表示,毫不夸张,他骑电车出去办事,刚到十字路口就回来了,他被沙尘暴打败了。还有网民表示,北京现在外面沙尘暴和7级大风,已经睁不开眼睛,果断戴上口罩,感觉走在外面就像在沙漠里,狂风乱舞,黄沙漫天。“果然是狂暴模式,满眼睛都是沙子。”“我快被吹死了。”“一回京便赶上沙尘暴。”“世界末日。”“吸入的全是尘土。”“北京现在到处是沙尘。”
你站在我面前,我却看不到你。这一次的背景不是灰霾,是沙尘暴。
前一秒杨絮飞舞,下一秒黄沙漫天。昨日的京城,并不像“你是风儿我是沙”般浪漫。17时起,沙尘暴自西向东扫过,呼呼的,偶尔带着几声嘶叫,夹着砂石拍打窗棂。马路上匆匆行走的人们都眯眼皱眉,口罩、纱巾,成了标配。车辆开着雾灯,深陷在昏黄中的高楼也早早亮起了灯光,空气中夹杂着呛人的土味儿。昨日下午6时左右,北京东三环(CBD)被强沙尘笼罩约8分钟,能见度在1公里以下!
这是近13年来北京遭遇的最强沙尘天气,上一次强沙尘暴,还是在2002年3月。资料显示,2002年3月15日下午,沙尘飞至北京,持续时间达49个小时;3月20日沙尘第二次袭击北京,时间持续长达51个小时,那次沙尘暴北京总降尘量高达3万吨,相当于人均2公斤。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表示,本次强沙尘天气强度强、范围大。我国内蒙古、宁夏、东北、京津冀地区都明显受到沙尘影响,PM10均处于高浓度水平。昨日19时,北京监测网络35个站点PM10浓度均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达重度污染。20时开始,沙尘影响有所减弱,随后,由于能见度转好,沙尘暴预警解除。
在澳洲每天可见的蓝天白云,每天可以呼吸到的清新空气,在北京成了稀缺品。其实在上世纪60-70年代,澳洲社会一片黑暗,黑势力强大,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官员贪污腐化,老百姓的日子很难过。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墨尔本原来是澳洲的首都,也是澳洲重工业的聚集地,加上政府没有强硬的法制机制,老百姓也没有环保意识,环境污染极其严重。
老先辈指着雅拉河说:当时的雅拉河是一条臭水沟,河面上的油污和垃圾有几公分厚,水质又黑又臭。尽管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监督和清理雅拉河,可是没有什么效果。
后来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澳洲是体育大国,无论爱好体育还是亲自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非常巨大。而且体育明星在男女老少的心目中,有着绝对的威望,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当时曾经出现过有一种“时尚”运动:各类体育明星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分批进入雅拉河游泳,也就是在充满有毒化学污染物的臭水沟里游泳。运动员在水里经过半小时的浸泡,上岸时皮肤上黑乎乎的,很多运动员的皮肤产生布满红肿的皮炎。媒体震惊了,老百姓震惊了,体育明星们的这种“自残性”的抗议,唤起了民众的良知,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靠政府还不够,还要靠我们自己。
“我能为环境保护做什么?”这是一种理念和习惯的建立和更新。慢慢地经过若干年后,澳洲社会有了彻底的改观。当我们九十年代到澳洲时,看到的环境已经相当好了。相信现在比九十年代尽管开发了很多,高楼大厦多了很多,道路新建了更多,GDP上去了很多,可环境的保护比以前做得更好。
现在的雅拉河沿岸
雅拉河夜景
小编把那个雅拉河边的故事,告诉过很多国内的朋友和新移民,目的也是提醒大家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里的责任,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我们能做什么?很多人都知道这些理念,可是具体做的时候会由着性子,所以环保还是要做出一定的自我牺牲。新的统计资料一些有趣数据显示,澳洲的人口大约2350万,可是澳洲的幅员辽阔,居民居住非常散,没有车子非常不方便,澳洲家庭拥有汽车的比例相当高,大约平均每个家庭有1.4辆汽车。但是很多人不到万不得已,能不开车尽量不开车。统计显示有十分之一的澳人乘公交去上班,走路去上班比坐巴士去上班的人要多。而墨尔本有两万六人骑自行车上班,是全澳最多的城市,而全澳骑自行车上班的女性有41%就住在墨尔本。在墨尔本CBD周边地区,政府开辟很多独立的自行车通道,安全快捷环保,同时锻炼身体。澳洲很早就禁止含铅汽油的使用,对柴油也抽更高的税。在旧车过户的安检上路证里,其中有对排气系统的要求。很多大学里的停车是收费的,但只要有两个学生证同时参与刷卡,停车费就全免,鼓励学生相互之间搭车或乘坐公共交通。而我们看到很多公共交通是用生物乙醇,电力或者是油电混合型的动力驱动。等等这些是一种全方位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的举措,不可能在一天里实现,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很多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太阳能发电,雨水存储,种植树木花草,家庭沤肥,家庭养蚯蚓,种菜,养鸡,还有很多修修改改废物利用的例子,其实这些都是澳洲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电视节目教大家如何油漆
澳洲最著名的生活类电视节目和杂志“Better Home and Garden”(有中文版叫“美好家园”),澳洲本土影视评选年年得奖,是生活类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他们就是教大家DIY制作,种树种花种草,种植瓜果蔬菜。那么著名的节目,那么资金雄厚的团队,开一卡车到马路上捡垃圾,拾破烂,收集旧家具,经过小小的改造成为居家的摆设,用具或者园艺的一件装饰,化腐朽为神奇。仔细想想不光是省钱,而且增添了生活情趣,同时也为能源的再利用做贡献。
用运输底座制作的室外家具
运输底座制作的书架
旧书(最下一本)制作的“书架”
这些举措最重要的是砍断了一些 “生产链”上没有必要的环节。以前我不是很明白,这个对我们大环境的保护有什么影响?现在我明白了:
比如说厂家生产一个柜子,需要木材,运输能耗,制造能耗,还有很多材料的浪费,代价是消耗地球的资源和增加碳排量。当然为市场提供了新产品,创造了就业机会,老板赚大钱,员工赚小钱,国家抽税也赚钱,同时GDP上去了。如果按照澳洲社会倡导的这种理念,有人丢了一个旧柜子,另一人搬回来敲敲补补,油漆一下焕然一新,废物利用,省钱过日子。尽管对就业和GDP没有贡献,可是对环境资源的再利用,减少碳排和环境污染有好处。
也许朋友说,就那么一个柜子,值得上纲上线吗?的确没有必要,但是只要你也做到,我也做到,全民倡导这种理念,大家都从自己做起,我想宏观来说必定是有效果的。大家不知是否注意到一个奇特现象:一些环境保护做的好西方国家,生态环境非常优美,老百姓也非常富裕,可是老百姓的环保意识都非常强,都非常自觉,人前人后一个样。而且百姓中喜欢花草树木,欢喜DIY自己动手制作和修修补补的比例相当高。
我们每一个人,无所谓我们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无论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如何,无论我们的经济条件如何,因着我们都居住在“地球村”里,我们都应该尽我们自己微薄的力量,不讲什么大道理,只为了我们头顶上一片蓝天白云,为了我们能够喝上一杯没有污染的水。
近期热点新闻回顾,请回复标题前数字进行查看:
100:《【欠揍】“不吃中国人做的汉堡”澳洲男子汉堡店内狂飙种族言论遭路人痛扁!!》
101:《中澳空气质量对比:有图有真相!太震撼了!【组图】》
102:《你敢来吗?悉尼海滩裸泳狂欢》
103:《惨!悉尼华人头牌援交女神遭同胞割喉,凶手疑为包夜嫖客!华人援交圈浮出水面(图)》
104:《2015·3月悉尼活动大汇总》
105: 《澳洲财长怒了!中国富豪3900万澳元悉尼豪宅违规!必须立即出售!》
106: 《Hopeless海报挂到悉尼市中心!澳洲史上最弱总理遭吐槽》
107: 《8张图告诉你悉尼和墨尔本有什么不同》
108: 《中国一个羊年,全世界应为媒体已经疯了!你们究竟是那种羊!!!》
109: 《你真的不了解这个星球!来看看涨姿势的大数据》
110: 《还能不能好好看书啦!澳洲大学图书馆频出自拍色情视频》
微信用户如何查阅及分享 |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腾讯微博 点击右上角→复制链接,可发送到电脑上查看 |
如何订阅澳洲头条微信 |
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澳洲头条 添加朋友→搜号码:ozheadline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共账号→添加关注 |
喜欢此文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