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新州州長貝麗珍妮安從貝爾德手上接過爛攤子以來最大的「政績」,也許就是廢止一場造成地方大混亂的巿議會合併,可是她卻坐視其他的混亂延續下去,包括造成無數小商戶結業的輕鐡新線,以及在教育、醫療和道路基建不足的情況下耗資 27 億元拆缷及重建兩大體育場館,這是造成她民望急挫的最大原因。
從新州州長貝爾德 (Mark Baird) 上台的那一天起,我就預言過兩黨聯盟的蜜月期必定很短,事實果然如此。
最新民調顯示,不論是新州兩黨聯盟政府,抑或是州長貝麗珍妮安 (Gladys Berejiklian) 本身,其支持率均顯著下挫。兩黨聯盟基本票跌兩個百份點至 38%,與工黨相當接近。
有一點必須注意,就是選民對州長貝麗珍妮安的不滿意度,由 21% 大幅上升至 35%,升幅達14 個百分點,非常驚人;反之,新州工黨領袖陸富利 (Luke Foley) 的滿意度再升 5 個百分點至37%。
27 億元建體育館大失民心
兩黨聯盟用出售政府資產所得,耗資 27 億元推倒悉尼兩大體育場館再重建。
連兩黨聯盟自己的閣員和議員都不得不公開質疑這個決定,是否在醫療、教育和公共交通基建急需資金的情況下,顯得不設實際。
當中最突出的莫過於前貿易廳長梅森高斯 (Matthew Mason-Cox) 在《悉尼先驅晨報》作出的批評,他直言新州在兒童保護措施方面的經費長年不足,政府將 27 億元用於重建體育館,就等於「體育館比社區上脆弱的家庭和兒童更重要」,認為做法「非常可恥」。
新州工黨領袖陸富利早就指出,新州有 10 萬名學生不夠教室使用,很多公立學校都人滿為患,但兩黨聯盟始終認為粉飾太平用的體育館,比教育和下一代的末來更重要。面對陸富利如此具體的指責,至今未有一名兩黨聯盟議員提出足夠的理據去反駁。
貝麗珍妮安表面上沒有前州長貝爾德的專橫,但在這個決定上,可看到兩人的本質是一致的。
基建規劃大混亂
在各界反對下、又無任何可靠數據支持其營運效益的悉尼輕鐵新線,動工數年間,巿中心處處封路,導致無數的小商戶在人流銳減的情況下結業。
其中一個商戶告訴我,在封路頭一年,他每天都到佐治街 (George Street) 在維州利亞女皇大廈(QVB) 一帶的路段觀察,發現封路後足足一年沒有動工。這確實是事實,州政府為求爭取工程上馬,過早提前封路,為太多的商戶帶來不必要的痛苦,他們原本不一定要結業。
事實上,耗資 21 億元的悉尼輕鐵工程,許多路段封閉逾一年未有動工。佐治街有七成地盤未能如期鋪設路軌,進度極不透明。工程進行到一半,才在沿線地底發現逾千條輸送管道及線纜,要臨時修改設計,實在聞所未聞。
現在峻工日期推遲至 2019 年,政府簽署合約時規定工程延誤的情況下承建商需作出賠款,但這方面新州政府卻莫諱如深。
車廂過大被迫拆鐵軌
這種未做好基本準備 (遑論充份準備) 就動工的另一事例,就是新州政府規劃的城際鐵路線,其中藍山 Springwood 至 Lithgow 之間一條長達 75 公里的路段,因為從韓國進口的車廂寬度過大,不適用於原本的路軌,最終要拆走路軌和改建月台。
由Newnes Junction 至 Lithgow 站的路軌、月台和電纜都要統統拆走和重新安裝。
由於這是新州政府自己在規劃上有缺失,承建的財團不需要負責,政府亦未有主動交待這次又浪費了多少公帑。
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巿議會最大災難
最失民心的,自然是新州自 1970 年代起發起的第五次巿議會合併,也是最糟的一次。
合併巿議會這件事本身,本來就很難評說是好是壞,因為合併的理由,像節省公帑、增加效率和方便管治,永遠都說得通。
可是新州政府一開始未有開誠布公地交待目的,先拒絕聆聽民意,後制定一套完全不需民意參與的合併方案,屬於自己地盤的巿議會就不合併,不屬於自己地盤的就強行合併,甚至直接委派官員取代民選議員的權力,導致基層強烈反彈,這與貝爾德強行廢除賽狗業造成的反抗是一樣的。
凡是理性的政府,是不會為了節省 1% 開支令制度全面陷入混亂。
如果問,貝麗珍妮安從貝爾德手上接過爛攤子以來最大的「政績」,也許就是廢止這一場造成地方大混亂的合併,可是她卻坐視其他的混亂延續下去,這是造成她民望急挫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