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鼠、獾、孔雀、鳄鱼、果子狸、狐狸、树熊、大雁、刺猬、狼仔……
2002年发生的非典SARS疫情,轰动全球。
据报道,SARS的第一个感染者出现在广东,而最早出现的11个病例,都有一个共同点:与野生动物打交道。
根据调查报道《寻找“中国内地首例非典报告病例”》的记录,第一例SARS超级传播者,是广州一名海鲜销售员。第二例SARS病例,是在深圳一家酒楼的厨师,经常烹饪野味。
当然后来我们都知道了,传播SARS冠状病毒的,正是餐桌上的常客果子狸。而病毒的真正宿主则是菊头蝠。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的介绍,包括SARS在内,目前我们知道的6种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都是从某个野生动物身体上而来,而中间有一个宿主,然后再感染人类。
“SARS传染是人类吃果子狸导致的,MERS传染是人类接触骆驼导致的,这是一个规律。”高福主任说,而这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自然也不是例外。
然而,谁又能料到,17年后又是因为吃野味,SARS病毒的亲戚“新型冠状病毒“卷土重来。
中国人爱吃野味
是身体还是心理需求?
中国人究竟有多爱吃野味呢?
日本曾在80年代拍过一部名为《中国之食文化》的纪录片。
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国内的菜市场已经在出售各种野味:娃娃鱼、猫头鹰、猴子、果子狸......
而在当今的中国,野生动物市场依然火爆。
譬如杭州某县公开售卖野兔、黄麂、野猪,甚至直接当街宰杀麂子。
黑龙江某冷鲜店卖“野味”,7000多只野生动物的尸体摆满屋子,甚至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尾榛鸡、长耳鸮。
河南禹州中药材集散地,一只只晒干了的中华大壁虎,被整齐悬挂在一家中药店最显著的位置。
在云南昆曲高速的一家野味餐馆里,更是藏着眼镜蛇王、果子狸,甚至还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滇金丝猴。
而滇金丝猴猴的脑汁,一小匙卖到了3000元人民币。
据记载,人类发展300万年时间,其中299万年,都要靠野味为生。
可是生活在现代化社会的人,吃野味的需求到底又是什么呢?
广东省林业局曾做过一次调查:45.4%的人认为可以补充“营养”,37%是出于好奇,而12%人是为了显富。
/ 吃野味“以形补形”?
以形补形,是中国人自我发明的一套饮食理论,譬如吃肾补肾,吃脑补脑。
所以,在许多人眼中,吃野生动物自然也更补:果子狸补肾,梅花鹿补血,龙虱固肾,蛇驱风去湿,蝎子解毒。
正如有网友戏谑,那你为什么不吃电脑CPU,补补脑残呢?
/ 吃野味可以治病?
更多人选择吃野味,是因为认为可以治病。譬如民间流传“穿山甲通乳“、“鹿鞭壮阳“。
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热衷把这种想象力发散到野味上,为此海狗、牡蛎、穿山甲,虎鞭都成了野生动物市场的热销品。
为了壮阳,人们开始取蛇、蝙蝠、青蛙的血液和胆汁;甚至把禾花雀吃成了濒危物种。
美食家蔡澜曾在访谈节目里说:“哪里有壮阳的东西,壮阳这回事根本不是吃的嘛,是两个耳朵中间的事情,是你的脑子想出来的。“
/ 吃野味是身份的象征?
更多人吃野味是为了尝鲜,但随着品尝奇异食物成为追逐赛,许多人却把能吃上野味当作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很多人吃野味就跟大G进故宫,背后心态是一样的……
吃到了说明你身份地位到了,吃不到说明你的社会阶层还不够高?
以面子为基础的竞赛,无疑只会推高野生动物市场的暴利:每公斤穿山甲均价800元、麂肉500元、藏羚羊肉5万元。一只成年滇金丝猴的脑汁可卖到10万元以上……
病从口入:“吃野味”可能会要命
然而,当人们贪恋这舌尖的野味时,可能很少人会想到,每猎杀一只野生动物时,可能就为病毒进入人类社会打开了一扇窗口。
2002年肆虐全国的非典,病源来自蝙蝠;去年在内蒙古发生的鼠疫,病源是土拨鼠;在非洲大爆发的埃博拉病毒,主要宿主可能是果蝠……
野生动物身上携带着大量细菌病毒寄生虫,在猎捕、宰杀、食用所谓的“野味”时,这些隐形的伤害源,就会进入人体,引发疾病,堪称致命的“毒苹果”。
据报道,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共患性疾病,有狂犬病、结核病、鼠疫等100多种。而仅仅是寄生虫病就有20多种。
一般来说,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并不会跨物种传播,但如果遭遇突变,它就可能传染给人。而人类因为没有相关免疫系统,便难以抵抗。
所以,人类远离这些病毒的最好方式,就是不吃野生动物。
科学家们一再强调,野味的营养价值,和家畜家禽并没有区别。我们平常吃的猪牛羊肉,都是养殖场饲养的,定期进行检疫。而野生动物不存在这种检疫。
吃野味风险大,佟掌柜在《武林外传》里早就告诉过我们
人类把野生动物逼上了绝路
人类吃野味作死,让野生动物们也没了活路。
来看看这样一组数据:2013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指出,由于滥捕滥食,中华鲟、果子狸、苏眉鱼等野生动物在很多地区已经濒临灭绝。
中国穿山甲数量在过去21年里减少了90%,过去十年间,偷猎者抓捕穿山甲超过100万只。
Angelababy保护穿山甲公益视频
穿山甲在国内几近灭绝。
因为人们迷信穿山甲能壮阳(因为能打洞,被视为能提高生育能力),中国不仅是穿山甲主要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常参与穿山甲走私的国家。
根据报道,在尼日利亚穿山甲价格约300元/只,走私到我国广西后,一斤肉的价格涨到1500元,是原来的5倍。而如果是整只穿山甲,可以卖到近万元一只。
而过去十年间,全球至少有100万只穿山甲被盗猎和非法交易。
在涉及穿山甲贸易的人眼中,没有生命、没有物种,只有利益。
“物种濒危,与我何干?”
所以一年又一年,人类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把无数物种赶上了绝路:
2011年,西非黑犀牛宣告灭绝,原因是它们的角价格昂贵;
2018年3月,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部白犀牛死亡,这一物种已经踏上了灭绝的“倒计时”。
2017年12月,禾花雀进入“极度濒危”状态。主要原因是人类为了食用,对其进行过度捕杀。
犀牛角、象牙、虎皮依旧是黑市里的热销品;
熊掌、穿山甲也没有从餐桌上彻底消失……
很多人都觉得:“这与我无关。”
那么,当病毒通过人口进入人体后,这还与我们无关吗?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有网友就在微博上调侃地说:“应该命名为野味肺炎。”
因为人类如果不警醒,彻底停止消费野生动物,下一个“冠状病毒肺炎”,依然会在某一处等着我们。
///
Reference: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