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仔码头”创始人逝世

2019年02月12日 澳网


不是所有公众号都叫'澳大利亚'

▲权威资讯门户 关注即送福利▲

▲客观 实时 独到 严谨 深刻

▲由 Australia Inc. 倡办


—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平台观点—


据多家港媒报道,香港知名水饺品牌湾仔码头品牌创办人、“水饺皇后”臧健和逝世,享年73岁。“湾仔码头”的母公司通用磨坊11日晚确认她已离世的消息。


图为臧健和在家中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一款水饺。新华社记者 李鹏 摄


新华社曾于2017年专访臧健和,以下为报道全文——


访“湾仔码头”品牌创始人臧健和

新华社记者 张晶


无论在香港还是内地,提起“湾仔码头”水饺,几乎无人不晓。中国人爱吃水饺,一个当年因意外流落到香港的青岛姑娘,真正把水饺做成了大产业。


她就是臧健和,人称“臧姑娘”。日前(这里指2017年),她在香港家中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畅谈其40年的传奇水饺人生。


图为臧健和在家中接受专访。新华社记者 李鹏 摄


“吃饺子的人在中国,我不走”


1977年,32岁的青岛姑娘臧健和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在去泰国寻亲的途中,因为意外被迫停留在香港。


当时香港还没开通地铁,人们主要通过坐船往返维港两岸。于是,“打从娘胎里就喜欢吃饺子”的臧健和,自制了一辆木头推车,忐忑地在湾仔码头摆起了水饺摊。


一段传奇故事就此展开。从小摊贩到建立小工厂、再到占据超市冷柜速冻水饺的大半江山……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湾仔码头”已发展成为港人家喻户晓的品牌。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夕,她周围不少生意伙伴和朋友都选择了移民去加拿大或者欧洲,但是臧健和却从未想过要离开。被问到为何如此坚定,直爽的臧健和朗声笑道:“吃饺子的人在中国,我不走!”


在她看来,饺子是属于全世界华人的文化符号。对中国人来说,过年一定要吃饺子,当踏入午夜12时,形状像元宝的饺子在滚水中滚起的样子,象征着来年财源滚滚,合家团圆。


她说,回归前不少人对香港前途感到担心。但是回归以来20年的实践说明,香港经济依然很自由,社会也一直保持繁荣稳定,大家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之前移民的朋友,近些年也大多选择回流到香港。


臧健和的两个女儿,在出国留学毕业后,也纷纷选择了回到香港工作生活。大女儿帮她打理“湾仔码头”的生意,小女儿则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


“香港是个国际化城市,自由、开放、安全,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多发展机会。”她说。


内地庞大市场成就了“湾仔码头”的今天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20年,见证了‘湾仔码头’的一步步发展。从700万人到13亿同胞,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庞大的市场潜力,成就了‘湾仔码头’的今天。”臧健和表示。


图为臧健和在家中接受专访。新华社记者 李鹏 摄


1997年,“湾仔码头”与美国通用磨坊公司合作,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升级了产品标准。回归伊始,臧健和就开始着手于投资内地的计划。


她说,一定要到内地投资,到家乡投资,要为家乡做事。当时选择合作伙伴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一定要到中国内地投资。


“我女儿那时也劝我,投资到香港,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投资内地虽然市场潜力很大,但是回本却需要好几年时间。”但臧健和坚持认为,无论回本时间长短,都一定要回内地投资。


1998年,“湾仔码头”在上海建立冷冻食品合资企业,又在北京、广州推出手工包制的“湾仔码头”馄饨、水饺和汤圆。经过几年的耕耘,从2002年开始,“湾仔码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水饺市场的销量稳居前列。


目前,“湾仔码头”在内地的销售额占整个品牌的90%左右,销售点遍布全国逾200个城市。


臧健和说,回归以来,港商到内地投资享受了大量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为“湾仔码头”进军内地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持。


对祖国和家乡充满感恩之情的她,也立志要做出质量最好的水饺——公司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质检系统、不断根据国人口味开发营养健康新产品;在内地设工厂时,臧健和还优先雇佣当地下岗职工,为他们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岗位……


“‘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这句话说得很对,香港和内地的发展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臧健和说。


小水饺里的大智慧:包容、多元、温暖


“北方人爱吃韭菜猪肉馅的,香港人爱吃带有绿甘蓝馅的,广东人的最爱是带有粟米馅儿的……中国各地人的口味都不一样,却都钟爱饺子。”臧健和说。


已年过七旬的“臧姑娘”精神矍铄,说起话来直爽而利落,出门喜欢戴上一串白色珍珠项链,再精心涂上粉红色口红。虽因常年疲累,近来身体欠佳,但谈及此,她依然笑语盈盈,像说别人的故事一样轻松。“我还是会在家捣鼓饺子啊,我喜欢研究怎么擀皮子最劲道、蔬菜与肉的比例怎样最营养、最健康。我最近还打算开发一种新的水饺,把甜嫩的南瓜苗加进去……”


从1977年到现在,40年如一日,臧健和一直用心钻研如何做出最好吃的水饺。在她看来,水饺总令人想起团圆、温暖、笑脸。


“小时候,跟着妈妈包饺子给一家人吃;长大了,包饺子给女儿、给朋友;后来,我包给13亿同胞吃,想到大家吃到我们的水饺心里暖暖的,很有成就感。”


她说,小小的水饺中蕴藏着大智慧,它最百搭,无论用粟米和虾仁、还是西洋菜和鱼肉……不同的馅料搭配,都能产生奇妙的效果,包容性很强。也正是这种多元,让水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


对于未来目标,她说,其实在“湾仔码头”创立初期,就希望有朝一日能把饺子这种传统中国美食推向全世界。现在,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这个愿望正越来越近。


“总有一天,中国饺子能和汉堡包、披萨一样成为全世界的美食!”她说。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澳大利亚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