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了6个回国的朋友:“离开墨尔本的你,过得好吗”?

2019年02月09日 墨尔本微生活


想念


微在墨尔本已经步入第九个年头,从高中到工作一直没有离开这座城市。但周围一起上学、一起工作的朋友都陆陆续续离开了。



我有了新的朋友,他们有了新的生活。


我们不是很常联系了。


有人说,你在墨尔本,熟人很多,但朋友很少。


我以为他们会渐渐淡忘了我,

会把那堆旧照片变成我一个人的回忆

也把我变成微信联系人里的一个符号



但是,一个微信,一通深夜电话

我们又重新连接起来,

分享彼此现在的生活。



今天说的都是我周围回国朋友们的故事。他们的故事都是关于同一个主题:


离开了墨尔本的你

过得好吗?

 

每一个故事里都可能有你的影子。


这篇文章,

致我那些回国的好友。





“回国后,我周围的人,都和我不一样”

自述:卡卡在两年的时间里和我形影不离,我喜欢开玩笑称她为北京白富美。卡卡很爱笑,她的开心能感染周围所有的人。


卡卡,永远18岁

曾在墨尔本学习加工作4年半

如今在世界500强外企从事媒体工作


刚失去墨尔本时,我毫无察觉

总觉得自己能再回来


在墨尔本4年半,毕业后尝试过努力考PTE、努力攒分,最后熬到了签证到期也没能凑够移民分数,不想再挣扎了,放弃了。今年5月底回国的,如今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刚回到北京,就和朋友忙着见面,一一打卡之前收藏的网红店;中间还穿插着和老公出差其他的城市;同时还忙着国内公寓的装修。回国前三个月更像是假期回国,过的充实愉快。完全没有觉得自己是回国定居。


随着回国时间越来越久,国内的朋友们开始自己忙的事情、老公在国内的工作开始展开、家里装修的事情也进入了正轨以后,我才在心里接受了自己已经永远回国的事实,开始对自己的未来展开一些规划。


找工作,在网上不停投简历,简历都石沉大海没有回应。这才发现国内虽然机会很多,但是能人更多,虽然有一些小公司联系,但最终也都不了了之了。看着身边的人都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正常,我开始慌了。


对于我们这种中途回国的人来说,

其实身处尴尬。


虽然我已经回国,但很难融入国内生活,很难找到自己新的位置,郁闷又尴尬。最终还是家里人帮忙找了外企广告公司,安排了个职位,才开始忙碌起来。


目前上班一个月,从刚开始的兴奋,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到慢慢发现,好像和之前在墨尔本的生活工作节奏完全不一样,这些差异使我有点举足无措,扑面而来的工作压力,压的我有点喘不上气。每天加班完,回家就只想睡觉,完全没有精力去想别的。


从此不再有生活,只有工作!


而工资,连在墨尔本的一半都达不到,彻底沦为“穷忙族”——很忙但没有因此获得高的工资回报,和墨尔本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无所适从。 一起工作的同事,聊不到一块去,玩不到一块去,大家挣扎的活着,而我却希望过上品质生活。


目前生活在沮丧和无望中,

也许有朝一日我会习惯、适应国内的生活。

但是目前的过渡时间,让我很难受。





墨尔本的生活,像我的一场梦

自述:PP在墨尔本工作一年半的时间里,是我们办公室唯一的男生编辑,他很细腻,写出很多优秀的文章。


PP,27 岁

曾在墨尔本学习+工作3年半

目前在三亚五星级酒店从事管理


每当我想起墨尔本的蓝天,

就觉得自己的内心还有一片宁静天地。

 

当墨尔本的朋友问我“你在国内现在如何”时,我其实不大愿意回答这个问题的。

 

因为老实说,我没有在墨尔本的时候活得开心。

 

回国后在国内一家酒店做市场公关,很忙,经常加班,事情很琐碎,做的不是自己热爱的事。经常有冲动想要辞职不干了,但是听到身边的朋友买车买房,孩子都有了,惯性“攀比心理”又开始了……只能默默忍下不满,慢慢自愈。

 

身边对你指指点点的人也变多了。爸妈,亲戚,邻居,肆意对你的人生“高谈阔论”,如果我没有一个强心脏,早就如同泼妇骂街,和对方杠了。

 

但我想起在墨尔本的前两年的时候,

我对墨尔本也是厌恶的。


因为一个人在外头,柴米油盐都得自个儿操心。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从餐馆打工回家,回到半路想起家里没米了。也是脑子不对劲,就直接下车去超市买米了,图一个顺路,懒得回到家再出门了。而且买的是sunrise最大装的那种大米!拎着袋子走出超市,结果下雨了……墨尔本的天气就是这样。

 

于是我就拎着那袋大米,淋着雨走了一段路,身体的疲惫,想到自己连买米都要亲力亲为,又想到论文还没写完,瞬间就崩溃了。

 

在大雨里,坐在路边的椅子上,大哭了起来……

 

是的,在墨尔本最初的两年,我的生活各种慌乱。但我现在回国后才发现,原来能够有精力去操心柴米油盐这类事,真的很幸福。

 

我在墨尔本时,每天下班都去健身房锻炼1个半小时,自己做各种各样的健身餐,三点一线。到了周末,想宅在家就宅,想出去就出门晃两圈,生活是精彩是乏味,决定权都在我的手上。

 

回国后,我有点身不由己了,有太多人事扰乱你的步伐了。

 

其实回国也才四个月,生活的节奏也还在摸索,希望未来用在“墨尔本养成的心境和勇气”,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


每当我想起

和朋友开车在墨尔本的高速路上飞驰,

就觉得突然充满了勇气。





墨尔本,我又回来了

自述:小垚是一个特例,她在墨尔本读完了本科立马投入祖国的怀抱,一年以后,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小垚,24 岁

目前在墨尔本读研+工作

从事新媒体工作



从墨尔本回国,又重回墨尔本;

选择回来的我,过得很好。


我是小垚,今年24岁,就像beyond的《海阔天空》里面唱的,“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墨尔本对于我来说,是能用真性情过活的第二个“家”。


没有像很多留学毕业生纠结留下还是回国,本科毕业回国的理由很简单,“想过上商场晚11点关门,四五个送餐App任我翻牌的纸醉金迷生活”。


回国后,唱完了在墨尔本3年都没唱够的KTV,走遍了一直想去的城市,仅仅半年的时间里,就把在墨尔本压抑已久的,对灯红酒绿生活的渴望,全释放了出来。


然后呢,就是一阵空虚。我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安逸满足。


我渴望怀抱忙碌的都市生活,在深圳找了一份互联网实习工作,5000块出头的工资抹掉3000一个月的房租,让我觉得来墨尔本“苦了”这么些日子,原来只值200刀啊!就在准备去签住房合同的出租车上,手机里收到了来自澳洲大学研究生的offer。


可能是命运在呼唤我把。

所以在离开墨尔本一年后,我又决定回来了。


朋友都说我很有勇气,抛下一切的回来;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无助和迷茫让我想紧急的找到一个出口。现在的我,有目标,有动力,想努力的留在墨尔本。


不是我不爱国内的夜生活,只是走在人潮汹涌的地铁口时,会想起起Melbourne Central Station出站时向上仰望的的那顶大钟;会想起墨村那群“狐朋狗友”,其实我们是家人一样互相照顾着彼此的;在国内的晚上,我要翻着安东尼的《尔本》才能睡着。


  选择留学这条路,

就是选择了一个人去奋斗。





“为了父母,我选择了回国”

自述:瑶瑶是我高中的学妹,我们一起玩了6年,是最好的朋友。无话不说,喜欢一起逛街剁手,买多少都不够。


瑶瑶,23 岁

曾在墨尔本全职学习7年

如今在自家企业兢兢业业上班

我像大多数留学生一样

被父母打包寄存在澳洲7年


为什么说是寄存呢?因为我的父母都太忙没时间管我,也有一定经济条件,就干脆选择送我出国,在国外既能完成学业,又长见识。


我是独苗苗,我至今为止自己出生后的三分之一时间在墨尔本成长,慢慢习惯澳洲的生活节奏和规律,也爱这里的自由和安稳。当我要面对和纠结回国还是留澳的时候,我妈跟我说:


“你爸想你了,他过不下去了,他也适应不了国外的生活”。


我纠结了,因为我现在拥有的就是我爸妈给我的,还能怎么选?虽然现在爸妈还年轻,但等过几年他们渐渐年长,没有儿女在身旁真的行吗?他们能适应澳洲的生活吗?如果遇到什么事,飞机能在1、2个小时内飞到我父母的身边吗?


最后,我选择了回国。


回国前我还担心自己能否适应国内的生活,

后来发现,我还是中国人。


回国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上班。国内研究生大把大把,我也不想费功夫去投简历、去面试,就直接进入自家的公司。不算是子承父业,我只是不想当败家子,我也没有抱负,只求安安稳稳过一生。


我不知道是不是跟澳洲安逸的生活有关系,我目前就是一名小职员,跟其它同事坐在同一间办公室,同一个部门,前辈领导都可以指挥我,但大家都知道我是领导的女儿,所以也从没受过气。


我直属上司让我跟各个部门学习,我学习;问我每天的情况,我叙述;让我陪同接待客户,我去;我就是一个不求上进,只把自己工作内的事做好就心满意足。工资我从来都不去领,说实话,工资还不够我油钱和平时生活费(求不骂,这真的是事实)。


闲余的时间,我就喝喝茶,或者去旅行。

回国后一口气去了11个国家:日泰俄美德法意瑞芬荷麦。


基本是和父母一起。陪陪他们,而且以后结婚有孩子的话,估计也不会有时间了。


在国内唯一苦恼的就是:很难交到知心朋友。


初中毕业后出国,在墨尔本也没有来自同城市的好朋友,学生时期的朋友也只有初中同学,寥寥几个;想认识新朋友,却因为各自的生活环境不同,言语行动并不能达成共鸣。


有一次,因缘巧合之下认识了一对情侣,在不同的银行工作,一开始感觉还不错。 但是每次聊天,他们都是句句理财存钱,感觉好累,以为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压力很大。约了几次发现他们把我当潜在客户,而不是朋友。


真的很怀念还是学生时期的朋友,

互相都很单纯,没有目的、互相平等。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有这样的朋友。





“生活,不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吗”

自述:铁铁是和她男朋友一起来墨尔本留学一起毕业回国的,她觉得自己这么着急的人实在是不适合这里。


铁铁,23 岁

曾在墨尔本全职学习2年半

如今从事互联网旅行


墨尔本的好毋容置疑,

但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和男朋友是一起来墨尔本留学,我们都是读硕士专业,毕业后就一起回国了。


前一段时间,和帮助自己留学的老师见面,一起聊起过去墨尔本的生活。她很有感慨:留学的那些学生,有的人什么都没变,有的变好了,有的变糟了。


她说,很欣慰我们俩是变好的一对。男朋友从一直以来的学渣,来墨尔本就变成了学霸;从原来的煤气炉都不会打,到现在做一桌年夜饭都不成问题;生存技能满点,可以一个月在荒郊野外,蓬头垢面的过着自驾生活。


我们俩变得没有那么浮躁了。


我和男朋友都是移民专业,所以决定回国的时候,周围的朋友都说很可惜。但是我们一开始就不是报着移民的心留学的。


因为墨尔本的节奏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太慢了,我们都是对效率很有追求的人,比如说去银行办件事关门了,澳洲银行真的下班又早,周末还不开门;比如说大半夜想吃个夜宵,如果不是周五,真的就是空空如也,外卖运费又太贵。


这种不方便,是很无力的,

有种无法主导自己生活的虚脱感。


记得有段时间,每天早上起来看着墨尔本的蓝天白云,我就开始哭,脑子不停的想:我到底在干嘛?为什么要在这里浪费时间?


所以毕业直接回国了。


回国也两年半三年的时间了,虽然我和男朋友都陆陆续续经历几次工作更换,甚至改变了定居城。但是目前为止,都非常感谢自己做了回国的决定。虽然这几年工作压力大,每天却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这就足够了。


回国工作后因工作或者旅行再回墨尔本的时候,一切还是那么亲切,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了,偏僻小巷的美食也是如数家珍。以后有了孩子会不会再回到澳大利亚也是不一定的。


毕竟,生活嘛,

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墨尔本对我来说,真的有爱有恨”

自述:Jarry是我一起打桌球的好友,后来我们都各自养狗,成为了坚不可摧的狗友。


Jarry,26 岁

在墨尔本呆了4年

投资开了一些民宿和店面


回国后我适应的很好

但我经常想起墨尔本。


我是 Jarry,今年25岁,曾经在墨尔本生活了四年,回国已经三年了。


我想先分享自己一些记忆犹新的往事:我是高中毕业后出国的,先去的奥克兰,当时自己英文特别差,想家,语言不通,特别希望自己能有一个中国的朋友。


所以因此发生了一个乌龙,有一次,我看到学校楼下有个中国男生,我献殷勤的给他点烟,还厚着脸皮和他搭讪(想不到我竟然主动搭讪了一个男生!),非常尴尬的是,他看出来我的急迫,然后高冷的跟我说:“别急,你会有朋友的”,然后转身离开,留我风中凌乱。我气炸了,小胖子白白看你面善了……接着就是一阵失落。


后来又到墨尔本,我开学就开始拉帮结派,上学第一天就加了十几个人的微信。此后见人就约着一起玩耍,以至于朋友说我是来墨尔本收小弟的…其实是害怕自己没有朋友。

 

墨尔本留学这段时间,我跟大多数留学生一样,用着一知半解的英文干着国内从来不会干也完全不懂的事…还好,慢慢都适应了,过的越来越潇洒。跟朋友台球,K歌、赌场(不为赢钱只为打发时间)、海滩、露营…


值得一提的是,我遇到了我的真爱,真正意义上的初恋。我们如愿的在一起了,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我们愉快的开着车旅行,游玩了半个澳洲,一起露营看银河和日出日落。

 

  我们一起养了一只小银狐,

开始在墨尔本有了一个家。


我仿佛世界只剩下了她,一个学期都没有学习的心思,满脑子睁眼闭眼都是她,即使一个学期四科全挂,都比不上她的一个微笑。


她问我:“不要回国了,我们安安稳稳留在澳洲,我们好好的在一起过着这种简简单单的生活好吗”?


种种原因,我还是回国了。开始了一年的异国恋,这一年我变了。


生活改变了我,我满腔热血的想要创业,想要给一年后给她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但是远远没有我想象的简单!国内的社会环境与墨尔本风格迥异,我适应的十分艰难;国内的市场竞争太激烈了,我每时每刻都在体会生活的不易。


她回国后满怀欣喜的准备和我结婚,我们又一起养了一只哈士奇,准备开始新生活。但是我们却越走越远,生活太现实了。我再也不能无所顾忌,再也不能只为了她放弃所有事情,再也不能只为了自己的快乐自由,我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我们分开了,

她带走了银狐,我继续养着哈士奇。


后来的我继续创业、上班和漂泊,我经历太多的难过、开心和遗憾,我现在
终于算是融入了祖国……我开了民宿、经营一些店面,收入还不错。不过这几年感觉自己经历了太多,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度过的,感悟良多。回想起来,墨尔本的留学经验更多是教会了我如何生活。


两年来我的头像一直是上面这张图片,

回不去了,

但还是很怀念。





在墨尔本一起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不会有人比你们更懂我。在机场送走了你们,一个又一个,每说一句再见都是割一道伤口。



希望未来,我们一直会彼此想念。



其实,瑶瑶在她的故事里也写了“我”:


真的很怀念在澳洲的时候的朋友,有相同的环境,共同的话题,尤其是高中时期,很单纯,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


认识了一个热心勤奋的好朋友,永远都会记得我在澳洲上学的第一天,她是第一个跟我说话,带我参观学校,介绍她当时的男朋友,带我在墨尔本瞎逛,让我当电灯泡,教我化妆,带我翘课,大晚上12点才回Homestay哈哈。


她陪伴在我最孤单害怕的时候,其实我早就记不清这几年她帮助我、鼓励我多少事情,因为她已经是我身边最亲近的人,我都心安理得的接受她的好。


我不是一个特别感伤的人,在离开墨尔本前,最后一次说再见,我们拥抱了。


我仔细想想这么多年的好朋友,好像从来没抱过,突然觉得我们真的要好久都见不到了,分开的时候我都不敢回头,眼泪都流出来了,周围的路人都以为我失恋了。


然后去年圣诞节我又回墨尔本,年底我们也在上海相聚,我们见面都说,其实也没感觉我们离的很远,有一种只是隔了一段时间没见而已。


真好,不知道自己这一生还会有几个这样的朋友?






写在最后:


其实并不想去争论

在墨尔本好还是回国好

一百个人心里有一百种不同的答案


没有哪里好

只是没有你们一起生活在墨尔本

是种遗憾


我想你们

唯有祝愿四季更迭,

我们各安天涯






 编辑:Meena和她的朋友们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