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写一篇与种族歧视有关的文章,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澳洲社区内对于华人的种族歧视事件明显增多。
相信不久之前发生在墨尔本东南区一所顶级私校中的事情不少人都有所耳闻。
一名该校4年级的男生创建了一个网络聊天室,特意将校内两名华裔女孩拉入其中,对话中不断使用着“Fatty”“Bitch”“Fat Ass Bitch”,还有一些更加粗俗恶劣的字眼。
这只是一个4年级的小男孩,还处于没有是非观的年纪,他对中国和华裔这些不好的印象来自于哪里?还要专门在网络上进行辱骂!
有可能他的这种对中国和华人的厌恶情绪来自于自己的父母或身边人的影响,甚至于可能来自澳洲的社会舆论。
说来也奇怪,澳洲最近几周到处都在高呼着反种族歧视,“Black Live Matter”,可依然有针对华人、亚裔的攻击、辱骂事件发生。
反种族歧视难道也分人种和肤色吗?
可能也有人说了,这个孩子或许是童言无忌,这不一定就要归咎于种族歧视的范畴。
我们之前撰写的与种族歧视相关的文章,也有部分网友留言认为我们我们夸大其词,说自己在澳洲从未遭遇过种族歧视,澳洲是和平民主的。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探讨一下,种族歧视的定义是什么?
为了权威性,我们截取维基百科上面为种族主义给出的解释。
种族主义:指一套极右派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基本信仰为人类可以被分类成不同和互不附属的“人种”,因此主张遗传的肉体特质直接决定人性、智商、道德等等文化及行为的特性,并主张某些种族的人在本质上比其他种族的人优越。
种族主义也赞成对某些种族的人以轻蔑、讨厌、辱骂、隔离等方式的对待,即种族歧视。
以轻蔑、讨厌、辱骂、隔离等方式的对待自己不认同的人种,这种行为就是学术上给出的种族歧视定义。
思维模式都具有主观性,今天发现哥自己不会给任何事件加上种族歧视的标签,但会列举一些在澳洲出现,且越来越频繁的案例,大家可以分析一下这究竟算不算种族歧视。
01 /
来自于发现澳洲后台粉丝留言:
我读的专业比较特殊,跟核医学有关,我是第一个去读这个专业的中国人,不方便说全名。
当时选这个专业是因为觉得新型科技比较帅吧,也是想着之后学了回国能做点啥不同的事。一开始学习没什么,直到后来有一次实习全班去参观核工厂,整个班其实就两个中国人,除了重重严格检查,完事后我们被拒之门外,重要技术不让我们参观。
当时听到不知道是工作人员还是同学小声的说了一声Chinese spy,教授也装作没事发生,没有帮我们就走了,那一下我就有点不舒服了。班上其实也有中东人和菲律宾人,但就只有Chinese spy被踢了队伍。
有一门晚课是前几节,忘了啥原因迟到了几分钟。老师就整个学期我们上课就开始讽刺Chinese 这Chinese 那,阴阳怪气的。我们不想挂科也觉得自己之前自己迟到了不好也就忍了,后来presentation演讲老师直接给零分,也就是100分里面有10分基本出席分都没有,发邮件控诉老师就说what a shame 后来我们把这事闹大了,举报了老师,教育监管部门来问了话就直接过了考试。
有时候真的,你越忍人家越欺负你。且不说师德,参观工厂袖手旁观的教授,幸灾乐祸的同学,阴阳怪气的讽刺确实不是什么打人杀人的大事。但你岂能说他不是歧视???讲真现在的高等教育已经不是学习知识这么简单了,这些种种不公隐瞒和商业化的国外"教育"应该更多引起我们的思考。
02 /
来自发现澳洲后台粉丝留言:
来澳洲留学4年,最初满怀期待,想象着蓝天白云,想象着人们温暖和善。
结果呢,想象中的热情没有看到,最多只是平静的打个招呼,反而路上偶尔会遇到一些人冲我吼着“chink,go back u f**king country”.
还有的时候走在路上,路边开过一辆车,里面竟然有人冲我吐口水,还曾有人向我扔过瓶子。
虽然并不是经常出现,但的确经历过不少,疫情之后情况更加严重,偶尔外出也会被人指指点点,还有不少人冲我喊“Chinese Virus”。
03 /
住在悉尼的凯蒂说,她与自去年10月以来一直约会的一名男子分手了,因为他对她的华人身份有偏见。
尤其是新冠病毒出现后,两人的矛盾不断加剧,她的前男友不止一次明示暗示的说着“中国人要讲卫生!”
04 /
这是一位华人母亲的担忧,如果我的女儿在学校遭遇种族歧视怎么办。
以下为华裔新晋母亲Lucille Wong的自述:
我们居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一个世界上多元文化最成功的城市。我的女儿将与英裔、华裔和土耳其裔的表兄弟姐妹一起长大,她以后的朋友们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有点像联合国大会。
面对着不同的面孔,她以后将听到各种不同的语言。
但是,我偶然发现了两项不同的研究,它们打破了我的幻想。
第一篇是澳洲国立大学发起的,对新州和维州地区学校种族歧视的一项研究报告。
研究发现,在5到9岁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的人经历过来自同龄人的种族歧视。
非安格鲁血统的人报告这种歧视的可能性是盎格鲁背景的人的两倍。
第二篇是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一篇文章,该文章将种族主义经历与慢性压力联系起来。
童年时成为种族主义的受害者或目睹种族主义可能造成深远,并且影响终身健康。
这证实了一件事,那就是:校园里的种族主义依然存在,我的女儿可能会受到它的影响,我要把她送到外面的世界中去,就没办法再抱有乐观的态度。。
这位母亲还说了一段话:我回想到了我小时候,当时有人跟我说,不要理会那些对我有种族歧视的人,他们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散播错误信息,他们没有安全感。这可能是真的,但这并没有让我更好的与我所受到的伤害和平相处。我非常想融入社会,以至于对种族主义言论一笑置之,我不想自己太过敏感,也不想惹事,但事情总是会找到我的头上。
以上这些只是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例子,涉及到了教育、生活、育儿等各个方面。有的发生在新冠疫情之前,有的发生在新冠疫情之后。我们不会为这些例子定义,是否属于种族歧视,大家可以自行分析。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澳洲爆发新冠后,官方认定的歧视行为发生频率增加。
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Australian Human Rights Commission)今年2月报告了违反《反种族歧视法》(Racial Discrimination Act)的种族歧视行为的投诉数量整体增加。
6月1日,新州反歧视委员会(Anti-Discrimination NSW)公布了一组数字,显示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事件增加。今年的前四个月该组织收到了241起正式投诉。
另一个由澳大利亚亚裔联盟(Asian Australian Alliance)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自从组织4月2日成立以来共收到386起关于种族歧视事件的报告。其中包括侮辱、肢体恐吓、吐痰等等,其中90%的事件都没有向警方报告。另外还有一些亚裔面孔人群遭到种族歧视的个案。
这些是可以追根溯源且真实发生的案例。还有更多案例没有被爆出,比如说在街头被人恶意冲撞,还被吐口水和辱骂,想要找人,对方已经溜走。
还有一些华人也遭遇过辱骂,但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并不想要深究。毕竟中国的传统思想中,有一种观念叫以和为贵。很多人还是不太想要将事情闹大。
有人隐忍,以为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殊不知在一些人眼中这就是软弱可欺的代表。
忍不能换来尊重,反而会让那些攻击伤害我们的人变得得寸进尺。
我们不否认澳洲是一个成功的多元文化国家,这里汇集了几乎全世界各个地区的人,这其中辱骂、攻击过华人乃至亚裔的肯定只是少数。
但少数不代表没有发生,而且这种少数正在慢慢随着社会舆论的引导而变得更多,就连一个4年级的男孩都深受这种舆论的影响。
或许正是因为我们对于这种辱骂和攻击沉默的太久了,以至于已经习惯于不再发出声音,甚至可以说,有些人已经不觉得这些是过分的事情。
最悲伤的莫过于,自己都不觉得自己受到了欺负,反而一味的想要退让。
用我们昨天文章下方一位网友的评论来总结:我理解的种族歧视是双方的,比如想要获得别人的平等对待,首先自己得要摆正姿态,不要说看见鬼佬就觉得他们高人一等,而我们应该低声下气。
写的真的非常好,摆正我们的心态,《论语宪问》中有这样一句话: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公正无私来对待怨恨,可以看做是正规法律途径保护我们的切身利益,默不作声换不来尊重和理解,展示自己的态度才能让人铭记。
比如美国目前的反歧视游行,虽然是因为一件事爆发,而且做得有些过份,但也是在表示自己的反对。
而我们在澳华人也需要明白一点,对华人的辱骂和攻击真的存在,而且并不是少数,这是否属于种族歧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我们只是希望大家能够不再沉默,真正明白如何才能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
话题回归最初的中心问题:在澳洲,你究竟经历过种族歧视吗?请在下方留言区说出你的故事(请不要带脏字,谢谢合作)
想了进行系统的英语培训,
可以添满酷小助手,
在线回复各类语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