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获得信息的来源都是来自于新闻媒体,而新闻媒体是虽然说是靠着新闻事实去描述的,但是很多文章是堆砌对自己观点有利的数据写成的。
作为改变受众思考的力量,重要新闻都有不可抗拒的影响力。中外很多研究者坚信,新闻具有“影响“和”说服“受众的力量,断然”改变“大众的态度。
这种影响力强烈吸引受众的注意,唤起人们对媒体的宠爱,接受新闻的诱导和暗示,成为媒体追随者;当媒体发出召唤,受众会按媒体的指引,果断采取行动。
而当人们看到大量数据或者大幅度的报道着同样的事情时候,他们拥有的信息就是这些新闻媒体的内容转而成为他们固有观点。
你看到的新闻信息是可信的吗?
“假新闻”(fake news)自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开始成为网络热词,假新闻本身亦成为热门话题。事实上,不论是假新闻这一术语还是与之关联的生产机制和社会现象,都并非全新的问题,“新闻业有多古老,假新闻的历史就有多长”。尤其是在“后真相“时代,事实的重要性不如从前,受众对真假新闻的认知愈加复杂,辨识也愈发困难。
现在,当年你收看电视新闻节目时,所看到的只是编辑想让你看的,大部分拍摄的镜头会被剪切掉。而文章的内容更是断章取义的截取引用一段对话来攥写对自己观点有利的文章。
多项研究都表明如果一条谣言十分简单浅显,就会轻易遮掩其荒谬之处而看起来高度可信。这涉及“认知流畅度”(cognitive fluency)这一概念,即接受信息的难易程度。出于同样原因,我们更容易相信自己熟悉的人(例如,经常上电视的人),即便该人对于正在谈论的问题明显知之甚少。
一般而言,来自权威学术期刊的结论是可信度最高的信息源,前提是没有被媒体断章取义,所以更重要的是人们要自己的辨别是非能力,多方去验证事件的真伪。
新闻媒体是如何做到影响集体和社会的?
只要新闻反映人们关注的问题,受众就会把注意力投入新闻。新闻对个体的影响实际是诱导他们走进新闻,把事件看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当新闻作用于若干受众,加深或改变他们的认识,经过意见相辅相成的辗转交流转化成整体影响力。
整体影响是个体影响的扩散和放大,同一条新闻作用域思想相近的大众,给他们打上群体的烙印,形成群体与集团声音的连环反应。“大部分人都是同时收到一个同样的信息。
由于该信息的特点就是激起普遍的感情,那些互不相识,又很不同的人都会做出同样的反应……就开始形成一个集体的反应,如果几个集团都有共鸣,这个反应就会进一步扩大。”新闻的整体影响力从每个受众接受新闻开始,向外界迅速蔓延,从群体、集团、阶段以致波及整个社会和世界。
媒体通常用两种方是影响受众:
一种是以鲜明的观点说明媒体对世界按的看法,让受众坚信无疑、紧跟媒体而动,新闻便产生了直接影响力。
另一种是仅报道事实,用事实暗示媒体的意图,以生动、震人心弦的叙事感化受众,产生了间接影响力。
新闻对大众仅有知悉价值。它的影响则缓慢渐进、削铁无声,受众尽管被新闻所感染,也不会对新闻做出激烈反应。政治新闻尤其是激变影响力的频发领域,因为政治关乎国家和人们的命运,常常出现激动人心的事件或冲突。类似于美国大选时候,各政党总喜欢用新闻去诱导受众。最显著的就是2016年的美国大选,“fake news”让川普赢得了现在的总统位置。
政治新闻抓取典型事例,真实报道这两种政治生态,宣示或暗示强烈的政治信念,都会产生激变影响力。
W.Russell等学者认为“政治新闻”:
一方面是象征性的暗示
另一方面是人们对这一暗示做出回应时产生的情感和推断
两者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某种“紧迫的反应”。这是新闻激变影响力产生的心理根源。
但新闻中这种心理因素主要基于政治生态的好坏。新闻暴露尖锐的政治问题并迅速发酵,受众在互感中纷纷扩散,很快成为激发和调动舆论的手段。
你看到的是真实的吗?
新闻是全球性的,当一个国家在报道另一个国家的新闻事实的时候总是会夸大报道。例如,当下被议论最多的美国“弗洛伊德死亡“的案件,以及由此展开的各类示威游行活动。新闻媒体大幅度的报道和夸张的渲染,类似于”美国全地举行暴力游行“等醒目的标题去给受众们一种美国药丸💊的印象。
但实际上真的这样吗?
美国的确是有多处城市有举行暴力执法但是不是所有,像凤凰城、丹佛等城市就没有暴乱而是举行了和平的游行。
前几日澳洲悉尼,布里斯班等地也因为美国“弗洛伊德死亡”案件举行了游行,而这一次游行在国内的各大社交软件上面被大肆宣传,被宣扬成“暴乱升级“。由于小编本身就生活在布里斯班,而示威游行的活动并没有像国内新闻媒体那样宣传的那么夸张。
新闻媒体在先如今就如同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以通过一些片段或者在事实上掺杂着一些有利于自己观点的谎言很容易就诱导受众去相信这个“事实”。而这一手段会被运用到各个领域,让人很难去辨别真假。
相信大家最近经常会刷到澳洲暴乱,因疫情对亚裔的歧视升级等等之类的负面新闻,底下也是有很多人的评论。但是!这评论里有多少人是真的在澳洲生活过的?还是只是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大多数人利用爱国情怀在底下带动情绪,但是又有多少人是知道真相的呢?
尤其在国内,受众只能看到国内的媒体报道但是却看不到国际媒体的评价和报道,国内受众只能看到国内媒体人想要你看到的。当然,这也不代表国外的媒体报道就是完全真实的,但是如果国内受众能有选择的话,可以看看多方面的报道,这样会有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观念。
因为疫情的确是发生了一些对亚裔的歧视的事件,但是至少生活在澳洲的小编,并没有感觉像报道的那么夸张。很多新闻媒体利用受众情绪和情怀,去煽动且夸张了事实。黄松山教授在接受ABC news采访的时候说到“国家层面上的一些官方的政治态度,这个会影响到中国国民的认知和态度。”
并且这一警告让生活在澳洲的华人感到了“愤怒”。这一警告引起了国内亲人、家长不必要的担心。小编也是一脸懵逼的收到了家长亲人们的轮番问候,但哪儿都有人渣,而那些歧视的声音代表不了澳大利亚对华人和亚裔的主流态度。
基本上澳洲的示威游行是需要提交申请的,而且这也是一个正常的活动。发起人需要事先向政府提出游行的申请且付款,然后要规定好路线,只能在规定的路线上游行。
并且示威游行在国外的民众看来就是一个很正常的行为,因为群众有诉求就要向政府表态施压。澳洲经常会有示威游行,比如司机对于自己的薪资不满意啊,就罢工游行;再比如说澳洲每年都会固定举行的“保护土著人“的游行。只要这些游行都是合理合法的,澳洲政府基本上都会批准。
面对新闻,你需要怎么办?
现在新闻基本上都是经过了编辑,这其中含有的真实性或者夸大性都不得而知,所以在看到新闻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去相信但是更重要的是受众要有一个辨别的能力。
01
看看不同的媒体渠道
如果你看到一个新闻信息,那么它可能是经过编辑的并不是一手信息,而所呈现出来的内容有可能是代表了一方的意见。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去看看不同的媒体渠道所呈现的观点,类似于外媒的一些权威频道去重新审视这个事件,你可能就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观点。
02
如果是国际新闻,可以去看看生活在那边人的观点
很多国内报道的国际新闻是有些夸张化的,像布里斯班示威游行被爆出是暴乱升级。但其实就生活在布里斯班的小编的看法就是,这就只是一个和平的示威游行,并没有发生暴乱之类的。所以与其被国内不明吃瓜群众的舆论带着跑,还不如直接询问生活在事件地区的人民。
03
不要盲目跟风跑
大家在看新闻的时候不要被浮夸的标题所欺骗,因为标题是为了吸引人来观看,赚点击率的。也不要被大幅度刷屏的声音带跑,很多时候群众的情绪很容易被一些字眼所煽动的,导致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就相信了“集体的声音”。
三思而后行
的分割线
小伙伴们 新闻虽好看
但是还是希望大家有辨别的能力
多方验证方为可靠!!!
如果你有留学、签证或移民方面的问题,马上扫描下方↓顾问的微信二维码咨询吧!
联系我们
地址:Level 1, 8 Zamia Street, Sunnybank, Brisbane, QLD, 4109, Australia
联系电话:07 3301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