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上海放低身段历史轮回

2014年05月26日 悉尼旅遊大本營



俄罗斯海军舰队18日抵达上海,中俄海军在上海的联合已宣示了此次峰会期间中俄元首会晤的意义。俄方为兜售天然气,已显得无所不用其极。俄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当选前允诺的“风帆论”,也开始显出了相当的苗头。中国在中、俄关系中的角色也开始发生变化。当莫斯科出于政治、经济等原因,不顾当年“老大哥”身份,开始向北京放低身段时,普京此次上海之旅便与尼克松(Richard Nixon)当年飞赴北京的用意有了几分异曲同工之妙。

1972年,美苏争霸,中美合作反苏;2014年,俄美龃龉,中俄联手抗美
不可否认,普京此行有着为实现“权力平衡转移”(shifting power of balance)而做的尝试,此举更与北京“去美国化”诉求一拍即合。当东进的俄罗斯开始真正展开行动,尝试扬弃“现代化外交”的转移后,俄罗斯的东方地带已难以轻易托起莫斯科的东进方案,普京的“风帆论”显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曾经作为中国“老大哥”身份存在的俄罗斯终于要向北京寻求帮助。北京在中俄之间的角色转换也显出了轮回的醍醐味。
当下,新一届“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峰会)的参会国家与上海合作组织重合较多,在峰会召开前,土耳其更因矿难爆发而取消参会。当“上合”相关国家频频出镜时,中俄首脑毫无疑问地成了外界瞩目的中心,有关北京与莫斯科可能会在何等领域展开合作,也成了分析人士关注的对象。当普京特别指出,中国这一“邻居”在俄罗斯眼前“发生着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时,中俄在数十年间的历史角色的变迁已经逐步呈现,“老大哥”在“风帆论”后更开始逐步放低身段。
对于熟悉历史的分析人士来说,北京面临角色身份的转换并不稀奇,上一次类似的局面就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这便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在1972年2月对于北京的访问。这场访问在西方人士看来,尼克松似乎是“打着白旗”飞往北京。不过,也就是在那场“突然袭击”中,北京与华盛顿间的战略角色调整已经呈现,此前作为华盛顿敌方的北京开始成为合作中相对被动的一方,由此为美国在美苏争霸期间打开局面。此举不仅让中美间的“竹幕”成为历史,也让美国在与苏东阵营对抗之际,突然在远东寻得了平衡点。
诚然,中美这种关系在当下似乎不甚了然,在尼克松见了毛泽东后,这种中美战略角色的调整更体现为无数“亲华人士”前往北京享用茅台与烤鸭,两国间的友好关系更随着苏联解体而彻底调整级别。但美国在美苏冷战之际,已经在亚洲填补了在“华约”军事压力下造成的军事、政治地位的缺失。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当普京终于确定了以中国为主要方向的行动目标后,北京再一次面临大国与其调整战略合作关系,就显出了些历史的巧合。
当然,相对于中美此前的敌对关系,中俄此前始终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示人。自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终于从其面向欧洲的外交方向中解脱出来,开始将太平洋和北冰洋作为军事、政治的调整新方向。
当普京亲口表示“中国是我们可以信赖的朋友,扩大与中国的交往”,更强调这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无条件优先方向”后,他还提出取消向中国出口能源的天然气田的矿产开采税。这种软硬兼施,也意味着普京和习近平的会面绝非仅仅是基于“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亲切的私人交往”。一时间,在数十年间以“老大哥”身份面对北京的俄罗斯开始实现了“身份对调”。
当下,中俄已计划回顾之前所达成协议的落实情况,并“确定一些未来的新目标”。这种极度软化的语言风格,已经很难发现此前苏联或俄罗斯面对北京的底气,这种俯下身段的语调,为俄罗斯向北京寻求帮助建立了基础。普京此次与中方达成的协议是多方位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协议,毕竟,东进期间无力以中、东部地带支撑计划的俄罗斯需要中国的协助,曾经以新西伯利亚、叶卡捷琳堡等工业地带知名的俄罗斯中部地区,如今已是民生凋敝、毒品肆虐,普京为寻求北京协助,态度软化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选项。
有迹象显示,在此次普京国事访问后,李克强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亦有可能举行一次总理级别的会晤。尽管这一可能性仍在猜测之中,但以当前中俄的持续热络局势来看,其可能性已经大为增加。伴随着这一可能性的呈现,俄罗斯依靠北京从而实现其远东地带的“权力平衡转移”,就显得不再仅仅是分析人员的猜测和政府消息人士间的口耳相传。而从这点看去,普京态度软化后的此次上海“亚信峰会”之行,更可以与尼克松1972年与毛泽东的会晤相提并论。
从当前情况看,尽管俄罗斯总统的上海之行最终落在了与中国的协议上,换言之,更有普京有求于习近平的北京当局的意味。这一行也为此后的经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相对于公开宣示“不称霸”的北京当局,莫斯科当局就有着一定的活动空间。中俄也有可能进一步地以“加深经济合作”的名义对抗美国压力。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与美苏争霸期间欧洲处在核战边缘的肃杀就颇为相类。当下,俄罗斯企业在乌克兰危机后面临“制裁”,拿不到西方的贷款。但在中俄接近的当下,中国银行与那些被制裁的俄罗斯企业签订合同的可能性就大为增加。此举在西方看来虽颇具心理问题意味,但影响力仍旧不小。
因此,在普京于上海两天的会议中与中方频频商议要事之际,尽管外界往往热衷于中俄间的各种大单,但是,伴随着中俄此次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接,中俄此后填补亚太、欧洲军事、政治、经济地位缺失的态势已经基本形成。伴随着莫斯科逐渐放下身段,北京在1972年后的四十年间于美俄间的角色转换也已经体现了一种历史的轮回。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