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可关注
澳洲留学日记:倾力打造留学类第一公众号,好的微信号有很多,可以改变命运的很少
微信号 aozhouriji
本文作者:庞楠
欢迎大家加入QQ群:432121852(加群的时候还请大家备注澳洲留学日记),我们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转发赠送超值资料啦】: 转发赠送最新20G的雅思学习资料+ 2016年澳洲留学宝典+ 2016年澳洲签证申请宝典;
转发后,将截图和邮箱回复给小编即可; 小编会在每天晚上6点前将相关资料发送给大家;
2016年7月30日的资料已经发给各位同学,请大家查收!
【学长速配】:帮你找到你想就读的澳洲学校及专业的学长,让学长来告诉你学校和专业最真实的情况;跳出中介的坑,让我们直面学长;
【参加资格】: 转发本公众平台推送的任意3条微信,即可获得【学生速配】资格;将转发截图和的【学长速配】的需求回复给小编的公众号即可, 学长速配的需求包含: 学校+专业+性别
2016年7月30日的 墨尔本大学+会计专业 学长已经速配给 周洋洋 同学,请及时和学长联系!
又要到周末了,好多书要看,好多作业要做,一件一件来吧。
今天想说说留学生的真实生活,以自己为例。
三年前,我刚到墨尔本的时候,只身一人,在语言学校认识的第一批朋友,有一些现在都还是很好的朋友,所以语言班是一个很好的认识新朋友的环境,等进入正式课程了,一门课一周最多三四个小时,接触的机会少了,自然也很难交到特别要好的朋友。
转入正题说留学生生活。
用两点一线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教室,卧室(注意:是卧室)。
有课就去学校,下课就回家,回家做什么?呆在房间里上网呀。
我住过的几个地方,留学生回家一般都各关各门,忙自己的事情。学生一般可以接受条件差一点,但是没有网络是万万不能的。因为上网是最廉价的消遣,当然,除了逛公园以外。因为认识的朋友少,所以很少有社会活动,即使出去也是几个朋友吃吃饭,唱唱歌,澳大利亚可以“玩”的地方的确很少,所以很多人来了这里都喊寂寞。比起国内的灯红酒绿,这里确实安静很多,可是苦了那些喜欢夜生活的人。
大多数学生刚来澳大利亚都不打工,我也一样。这样的话其实有很多空余时间,都浪费在了网上。总以“我不打工是因为我要节约时间学习,否则挂科的话,那点打工来的钱还不够交学费呢”作为借口让自己过得“舒坦”些。花父母的心安理得,永远也不知道柴米贵。最多偶尔心里愧疚一下,转过身又继续玩游戏,聊QQ。其实有多少人是真正每天泡图书馆,看文献查资料的呀?在澳大利亚不打工的学生有的是时间。
澳大利亚有很大一批留学生的生活让人瞠目结舌,整日与游戏为伍,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我一个朋友开了个饭馆,几个大客户都是那种整天在家游戏,没有时间做饭,饭送到了开口开门都很抓紧时间的。朋友形容是“饭放在那里吧,我现在忙呢,钱不用找了啊”,然后转身继续游戏。
一个开KTV的朋友说,许多在那里消费的都是学生,年轻人。一顿就吃喝去千把块,眼睛都不带眨的。开的是跑车,穿戴的是名牌,花家里的,容易。
我的朋友中没有那么挥霍的富二代,也有家庭条件不错的。有的依然花父母的,也有的依靠自己的能力早早独立。
记得刚来澳大利亚的时候,逛超市从来都买打折的东西,因为总拿价格乘以六,算起来什么都贵。有个姐姐告诉我,在你没有找到工作前,什么都觉得贵,等你在这边有工作了,这种情况就会好起来的。我在澳大利亚基本上不买衣服,因为和中国相比,总觉得很贵。
一年后,我有了第一份工作,虽然赚的不多但是生活上宽裕多了,花自己赚的钱觉得自在,渐渐的我也习惯了买这边的东西,偶尔和朋友出去搓一顿。虽然生活还是很拮据,不该花的不花,偶尔放松心里还是会愧疚,会心疼。相比一晚上挥霍几大千的人,我们的生活显得寒酸,但那真实,真实的小小幸福。
跟Grace聊天,她说“为什么要让自己的生活那么苦呢”。我回说“难道这不就是生活吗?”。她笑说“不是的,生活是该幸福的”。生活本来的样子不就是,真实,脚踏实地的吗?幸福的定义在我看来是拥有爱。而有时候生活并不能给我们很多的爱,既然这样又为什么强求呢。生活很累,是的很累,人们总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所累,永远没有休止的一天。我记得有人问过我:“下辈子想做什么”。我说,“不要再给我下辈子,做人太累,把这辈子过好就够了”。幸福不是拥有财富,而是由很多很多的爱。
留学的日子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清苦的,有限的时间要完成学业,要打工确实不容易。大多数时候他们是孤独寂寞的,需要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
寂寞是因为在这里很难交到很好很好的朋友。
孤独是因为我们没有亲人,也没有可以说很多心里话的朋友。
我们可以一大帮人出去K歌,旅游,却总在感叹,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想家的感受是真真切切的,因为很多原因,我们三年,五年都不能回家一次。习惯了一个人过节,一个人过生日,一个人上学,下班。
留学的日子也是快乐的,天南海北的朋友聚集到这里。在这里我们是少数民族,却很团结。2008年生活在澳大利亚传递前夕,西方媒体对中国做出很多不实的报道,中国人自发的上街游行;生活在堪培拉传递的时候,爱国华人自发组织参与堪培拉的圣火传递,一夜之间两万多华人从澳大利亚的四面八方聚集到堪培拉,想起那个画面我还心潮澎湃。
我们在这里打工,生活,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从来不愿意跟家人说,害怕他们担心。朋友真心的关怀和帮助让我们坚强,再坚强。
留学的日子,让生活那么鲜活生动,留学的经历也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
——从另一方面了解留学的生活
年轻的太阳鸟
有一群年轻的太阳鸟,他们远渡重洋,不得不在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独自踏上陌生的旅程。无论因为个中原因,从到异乡的那一天开始,便有了新代号“外国人”。实际上,赤裸裸的差别无处不在。找房子,进学校,找工作,公共交通,甚至消费也包括在内,外国人这个名字随时随地提醒着他们,这里不是家,不是想象中的天堂,不要奢望同情,可以帮助自己的只有自己。
多大的年龄才适合开始海外独自的生活?有人说14,5岁是最好的时期,也有人说应该在更小的年龄,另外的人表示至少要等到大学毕业。
关于这个问题记者在留学生和留学生家长中展开了调查。
Ling, 中学生
Ling的父母在国内有自己的企业,家里还有一个正上初中的弟弟。父母在她13岁的时候把她送到澳大利亚开始“独立”的生活。当回忆起自己刚到澳大利亚时,她说:刚到塔斯马尼亚的时候住在寄宿家庭,食宿都很不习惯。自己变得越来越“内向”,因为语言不通她交不到当地的朋友,通常是一群中国人聚集在一起,于是,3年下来语言上没有太大的提高,VCT考试55分的成绩并不足以进入大学,现在只好就读一个桥梁课程为进入大学做准备。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她选择了学习会计,并决定本科毕业就回国帮家人打理在国内的企业。
她认为开始海外独自求学至少要到初中毕业,大约15,6周岁以后。她的解释是,在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了熟练的中文程度。除此之外她认为,中国的高中教育太目的性,一切为了高考而学习,很难学到真正实用于未来的知识,所以高中以前到国外学习比较实用并适合自己的课程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Lambert, 大学本科
Lambert
20岁时只身一人来到马来西亚在Monash马来西亚校区就读本科一年级。由于父母都是工薪阶层,他在生活上省吃俭用精打细算。西方的教育系统跟国内有很多差别,又是英文授课,所以他成绩一直平平。他是系里唯一的中国学生,虽然马来西亚同学很友好,但由于文化差异他直到第二年才交到可以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因此留学的日子里总是跟孤独相伴。转校澳洲校区后,受本地文化的影响他开始变得更开朗,更愿意走出去交朋友。他也开始勤工俭学,缓解经济上的压力。现在他在RMIT攻读Master of Statistics,希望毕业后移民并留在澳洲工作几年后回国。
他认为留学生独自出国留学应选在高中毕业后的一两年内。因为国内的高中教育强度很高,打下扎实的基础会受用一生,所以不适宜高中前出国。而如果本科毕业后才出国将很难适应国外的教育系统,生活以及思维方式,难以融入当地文化。高中毕业后,视英文水平进行适量的英文培训并考过雅思后出国当是最佳选择。
Kama,硕士
Kama来自一个平凡的工薪阶层家庭,大学毕业以后在国内某家商业银行工作2年后,决定出国继续学习金融知识。于是,25岁的他选择到澳大利亚开始硕士学习。不到一年的时间,“海外留学生”他摇身一变成了“收租人”(租下整套房子,分租给其他留学生)。有了自己的汽车,尽管是二手的。学习上也有条不紊,还能利用闲暇时间兼职做一些工作。他认为自己在这个年龄出国是最合适的,因为在国内经历过了高考,对于中国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各学科也有了比较系统的学习,并且已经到了一个心志较成熟的阶段,具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更能适应国外独立又复杂的生活。有较强的各人自控能力,目的性更强。
他提到,如果年纪太小出国固然可以锻炼自理能力,接触西式教育,有利于学习思维。然而也存在弊端,有可能导致自闭,或者荒废学业,以致性格的恶化。
学生家长意见
杨女士的女儿在新南威尔市大学读护理,毕业后定居澳大利亚。她认为大学毕业出国留学比较合适,因为那时各方面都会成熟些。同时,她也强调不是人人都适合出国学习的,不同家庭的孩子们承受力也不尽相同。实际上出国经受的困难更多。但她也从另一方面分析说,年龄小的出国也许语言方面进步更大。
Sea,已经是2个孩子的母亲。她认为最适合独自开始海外求学生活的年龄应该是高中毕业后。她说孩子高中毕业后已经满18岁,在思想和生活自理方面都会成熟很多。相信他们会很快适应海外的求学生活。同时,她提到,身边绝大多数家长也都是这么想的。
刘先生的女儿大学毕业以后要求出国继续深造,他认为可取,于是大力支持了女儿的想法。他认为,孩子一定要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度过了青春叛逆期再到海外独立的环境去生活和学习比较好。因为,十几岁的年龄容易误入歧途,没有比较好的自治力和抵御诱惑的能力,还可能会染上攀比,虚荣等社会上的坏习气。
也有一些意见指出,孩子只要有独立生活能力,语言上能顺畅完成交流,那么就可以适合在海外独自求学了。所以,这个年龄段不好说,因为每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语言能力所能达到的年龄段都是不一样的。
正如一些接受采访者所说的,无论什么年龄阶段出国,孩子都需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还存在诸多方面的影响。孩子出国了并不完全就与监护人脱离了关系。即便是未满18岁的孩子必须住在当地寄宿家庭,接受临时监护人的监护,父母的教养义务都是一直存在的。有的父母把孩子往国外一丢就去忙自己的事业了,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莫不关心,只管定时往卡里打生活费用,甚至一年到头联系不上。这样的情况下,匆忙地把子女送往国外是危险的,也是不可取的,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当然,也有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海外独自求学的生活,他们可以调整心态接受了新思路和新的教育理念,很快的融入了新环境,并能积极的参与社会活动,这当然是家长和社会所期望看到的。
总之,无论什么年龄开始海外学习生活,我们都祝愿这群年轻的太阳鸟在寻找梦想的路上,平安,顺利,圆梦。
注意:分享本文给朋友将有机会获得"雅思剑桥9"书一本,活动详情请返回公众号主页查看!
回复 1 查看墨尔本大学留学日记
回复 2 查看悉尼大学留学日记
回复 3 查看新南威尔士大学留学日记
回复 4 查看莫纳什大学留学日记
回复 5 查看昆士兰大学留学日记
回复 6 查看阿德莱德大学留学日记
回复 7 查看西澳大学留学日记
回复 8 查看澳洲国立大学留学日记
(ps:欢迎各位小伙伴踊跃来稿O(∩_∩)O (づ ̄ 3 ̄)づ )
(原作者/ diary 转载注明作者和出处)
关注我们读更多留学日记,同时也欢迎大家前来投稿.
投稿邮箱:5530[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