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墨尔本老年夫妇震惊地发现,
过去十年他们拼尽全力偿还的贷款
竟然是建立在“欺诈”文件之上,
不仅如此,他们很可能
被发放贷款的西太银行“抛弃”。
70岁的Miriam Wright和72岁的丈夫Michael
去年在前往银行分行时
发现了这一令人震惊的事实,
并且他们被告知:
必须在几个月内付清28万澳元的欠款。
Wright太太表示:“我们感到十分震惊。”
由于Wright先生患有肺气肿和石棉沉重症,
他们向Westpac请求不要收回
自己居住了三十余年的房屋。
这对夫妇并不识字,
他们称是第三方“介绍人”
代表他们填写了欺诈性的贷款申请,
而Westpac未能仔细检查信息,
Miriam的名字甚至也被拼错了。
Westpac称将“对贷款进行彻底审查”,
“如果发现任何不当行为,将采取进一步行动”。
同时Westpac也表示,将查看是否有“解决方案”
让这对夫妻避免被赶出家门。
在该夫妇的贷款申请书中,
Wright先生被描述为
一家名为“Capital Realty”的房地产公司的
“投资关系主管”,年薪为9.2万澳币,
并附有一个即用即付的付款摘要。
然而事实是,Wright先生自1995年以来
一直靠残疾抚恤金和老年退休金生活,
在此之前,他曾担任建筑工人。
至于“Capital Realty”这家公司,
Wright先生甚至从未听说过。
这对夫妇的外甥Joseph Mifsud说:
“他们本就不应该得到贷款。”
“当我问他们怎么能申请到款的时候,
叔叔阿姨都说‘不知道’。
所有的文件都不正确,这明显是欺诈性的。”
2009年,这对夫妇用他们的房子作为抵押
借到了28万澳元的贷款
(当前这座房子估值约为80万澳币),
并将这笔钱用来开餐馆。
Mifsud说,“不管是谁做了文书工作”,
他都错误地把这笔贷款用途
记录为“家庭装修”。
这家合资的餐厅最终没有成功运营下去,
但Wright仍然每月偿还1400澳元,
他们一直都认为会在10年后还完这笔钱。
不愿意露面的Wright夫妇
但他们所不知道的是,
这位“介绍人”为他们签下的是纯利息贷款,
并要求他们在2019年10月之前全款偿还。
截至当时,Wright夫妇已经向Westpac
支付了17万澳元的利息款。
Mifsud说:“叔叔阿姨没读过书,
也不会写字,
当时(申请贷款时)他们很尴尬。”
Wright夫妇的代理律师Shine Lawyers
与Westpac取得联系,
但银行方面的回复是:
银行在其政策范围内批准了该笔贷款,
因此没有理由认为
当事人所提供的文件是虚假的。
不幸的是,Wright夫妇已经记不起
当时那位“介绍人”的身份,
申请书副本中
也没有提到任何推荐人或第三方。
Shine Lawyers已要求Westpac
确认介绍人的姓名,
但迄今为止该银行尚未做出回应。
Shine Lawyers高级律师Joseph Crane说:
“这些文件显然是伪造的。”
他补充说,Miriam在应用程序上的名字
也被记录为“ Mary”,
“这表明根本没有人和她本人说话,
更表明没有人检查她过的ID。”
Crane说:“皇家委员会的决定给了银行很大好处,
银行可以仅依靠文件(由介绍人提供)
而不用检查其准确性。”
“这种情况很普遍,尤其在当时。”
Crane说,银行没有核准信息的动机。
“中间人获得佣金,银行获得贷款利息,
而原始交易只能由消费者埋单。”
当地橄榄球联盟俱乐部在2015年发布的Facebook帖子中介绍了西太平洋银行的房屋贷款计划
由于Westpac在调查这对夫妇的情况
推迟了做出执行决定的时间,
但最坏的情况是银行可能取消抵押赎回权,
并将这对夫妇赶出他们的房屋。
Crane表示,在这一点上他们有两个选择,
要么和Westpac展开一场“极其漫长的”公堂对簿,
要么是向新成立的
澳大利亚金融投诉局(AFCA)投诉。
“ AFCA刚刚成立不久,
因此,他们会如何处理这些事情、
以及处理的速度如何都是未知数。”
然而,最理想的结局可能是,
Westpac“承认自己在这种情况下
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Wright夫妇得以回归他们正常的生活。”
Crane说:“银行已经表示,
他们想纠正过去犯下的错误。”
“如果银行能做到这一点,
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
那就太好了。”
Westpac对此表示此案正在调查中。
一位女发言人表示:“西太平洋银行
将对此事进行彻底审查,
如果发现任何不当行为,
将采取进一步行动。”
“我们明白客户的当前情况需要其他支持,
我们将采取进一步措施为他们提供帮助。
这包括与客户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以帮助他们留在家里并提供财务援助。”
推荐阅读
又是疫情又是暴雨,没什么比待在家里吃一顿热腾腾的火锅更安全又惬意的了!!
胡桃里龙虾特价季!吐血价520套餐免费送!!!
别再抢购双黄连口服液了!又是一个交智商税的经典案例?背后的内幕竟然是……
疫情之中,身在上海的澳洲人是这么想的——
“吹哨人”李文亮医生去世:用生命为世界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