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61字|预计阅读时长6分钟
阅读导航
前言
从China Town到华人区
在澳华人适合的职业?定义不断刷新
华人改变澳洲教育观
华人购买力改变澳洲
前言
1818年,来自广东的麦世英在杰克逊港下船,成为有记载的最早一批来澳华人移民之一。200年来,华人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主体民族之一。
今时今日,在澳生活的华人大多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次移民潮来到了澳大利亚这个美丽的国度。
1978-1992第一次移民潮
以寻亲、劳务、留学以及偷渡的形式出国,并陆续定居,其中劳务移民是主体。
1992-2002第二次移民潮
以留学、技术劳工等形式出国。第二次移民潮的职业呈现出一定的多元化趋势。涉足商业、科技、教育、金融、服务等各行业,其中有不少人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
2002-2012第三次移民潮
以投资移民为主要形式,以富人、精英阶层为主要移民群体。
据澳洲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澳洲的中国移民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在中国出生的澳洲居民人数已增长至52.604万人,较5年前的38.742万人实现大幅增长。
同时拥有中国血统的澳洲居民人数已达到逾120万人,在这部分人口中,约有41%的人出生在中国大陆,而澳洲则是第二最常见的出生地,人数比例为25%,紧随其后的是马来西亚(8%)和中国香港(6.5%)。
目前,澳洲说中文的人口有59.8万人,每年增加5.2万人。中文已经成为澳第二大被广泛使用的语言,中澳交流的日渐深入更是不断掀起“汉语热”。
今年是华人赴澳移民200周年,岁月倥偬,当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对照当今在澳华人的新面貌、新成绩,不禁感慨万千。
最近几年,华人全面融入澳大利亚社会,在投资、文化、科技、政治等多领域都有着自己的贡献。 当地人对中国的态度更是经历了一系列转变,从抗拒到嫉妒,如今正逐渐变为接受。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中国国内的一些生活方式更是开始“渗透”进澳大利亚的华人圈。
可以说,赴澳华人移民是近代以来澳大利亚社会、经济变迁的见证者。那么,在澳华人的生活究竟过的怎么样呢?除了人口结构和语言,在澳华人又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澳洲?
1
从China Town到华人区
人们定居在一个地方是因为这里有他们喜欢的东西。当来自他们国家的人越来越多时,他们就会被吸引到相同的地区,因为他们觉得周围都是与自己类似的人,感觉非常舒适。
澳洲以多元文化著称,她以海纳百川的气势包容著世界各族裔的文化,在这片769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传递著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从早期主要的欧洲移民开始至今,澳洲已成为一个由来自190多个不同国家、超过300种不同血统的多元化人口组成的国家。
外观都是古朴典雅的,中国式风格的建筑,要是在中国并不觉得稀奇,像北京西安许多老城处可见。但是在异国他乡遇到就变得格外亲切了。在澳洲也有一些这样的建筑——澳洲的唐人街(Chinatown)。
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一直是新来乍到的华人移民的聚集地。早年间,澳洲华人很大一部分都住在唐人街附近,并在这里做生意,经营着自己在澳洲的生活。
以悉尼为例,其唐人街就坐落在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街紧邻悉尼的达令港,唐人街的主街是德信街(DIXON STREET),其他还有周边地区的沙瑟街(SUSSEX STREET)、乔治街(GEORGE ST)、高宝街(GOULBURN STREET)和利物浦街(LIVEPOOL STREET)。
不少中国人移民澳洲后,为了更快适应澳洲的生活,多会选择先居住在华人聚居的社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人区的概念已经渐渐取代唐人街。而悉尼作为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移民的热门目的地,自然也诞生了不少华人聚居的社区。
这些社区内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及生活习俗。每逢春节,澳大利亚华人区到处张灯结彩,举行舞龙舞狮、武术等表演,气氛热闹非凡,很多当地人都来围观。
说到澳洲华人的聚居地,很多人或许最先想到的就是悉尼的Hurstville(好事围)。但进行全澳数据比较后发现,墨尔本市区成为2016年人口普查的“黑马”,以1.83万的华人人口数量位居全澳之首。
在中国移民比例最高的前6个澳洲地区中,分别为:新州的Hurstville、墨尔本CBD、维州的Glen Waverly以及新州的Burwood、Campsie和Chatswood。从人口比重来说,好事围(55.3%)和宝活(Burwood,51.2%)是华人超过一半的仅有的两个区。
在新州华人聚居地前三名的区分别为Hurstville、Chatswood、Carlingford。在15个上榜区中,占当地人口比例50%以上的有两个区Hurstville、Chatswood。占当地人口40%以上的有七个区,华人占到30%以上的区有六个。
澳洲各大城市华人聚居的地区都各具特色。但已有越来越多的华人在定居时,不再以“华人区”作为选择标准,而是更多的关注自身的需求,如交通发达、教育资源、自然风光、生活便捷等等。
2
在澳华人适合的职业?定义不断刷新
在现代社会,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想在任何一个地方生活下去,首先需要的是一份工作。在澳华人也一样将在当地就业作为在澳洲站稳脚跟的根基。
生活在澳洲,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非富即贵。大多数在澳洲的华人,依然保持了在国内那样勤勤恳恳,艰苦奋斗精神。
早年,很大一部分中国大陆移民的学历相对较高,但实际上澳洲更需要蓝领技术工人。另外,对于老移民来说,语言是最大的障碍,进入主流职场的机会微乎其微。限于能力和资本,许多华人的移民生活都是从做体力工开始的,例如餐厅、清洁、劳工、零售及出租车司机等。
自2011年后,年轻移民的英语水平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新一代移民开始在澳洲从事财经商业、法律政治、医疗保健、工程建筑、财务会计等职业。
澳大利亚2016年人口普查数据描绘了澳洲在教育、职业等方面的现状。总体上,超过80%的澳洲工作人口从事服务行业,而获得中小学教育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有显著提升。在澳华人在华人圈内的职业和教育状况,与全国整体状况相比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却更是具备自己的特点。
从统计数据来看,华人从事会计职业的人数依旧最多,其次是销售。零售经理和厨师也是华人中比较热门的职业。
在行业分布上,华人最多的行业(Industry)是住宿与食品服务业,占澳洲华人人口的13%;其次是健康护理与社会援助行业为11%;从事零售业、专业人士与科学技术服务业的比例皆为10%,并列华人最多行业榜第三位。另外,制造业也相对较高,为7%。在金融与保险服务行业、教育培训行业的比例均为6%。
在澳华人的学历水平显著高于澳洲整体水平,尤其持有学士或硕士学位者。华人获得硕士学位(Master Degree)的比例占整个澳洲华人人口的10.7%,获得学士学位者(Bachelor Degree)占所有在澳华人的比例为23.4%。范围如果只考虑中国内陆和港澳台地区出生的人口,硕士和学士学位获得者占比更高,分别为13.7%和25.4%。而全国的整体比例分别只有3.2%和12.3%。
总的来说,有研究生级别学历的华人在澳洲华人人口中占12%。在中国内陆和港澳台地区出生人口(适龄和适用者)中,研究生级别学历的人口比例超过四分之一(26%),远超全国整体8%的水平。
华人具有大学学位(学士和研究生级学位)者占所有适龄华人的比例高达69%,是全澳整体比例(33%)的一倍还多。
勤劳的移民对澳大利亚有颇多益处,且世界上鲜有比亚洲人更勤劳的人。而中国人的勤奋在亚洲尤其突出。据CGU保险公司的移民小生意者调查报告显示,从事小生意的澳洲移民为当地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比非移民人口更有创业精神,也更有拓展事业的雄心。
调查发现,做生意的移民中,有83%是在到达澳洲之后开始他们的第一次创业。根据该报告的调查,移民企业主注重创造新工作和扩展经营的趋势意味着他们可能在未来10年内为澳洲创造高达20万份的新工作。
可以说,今时今日华人的身影已经遍布澳大利亚各行各业。相信未来华人职业选择的特点及倾向性会更加模糊,所谓“适合华人职业”的局限性也将逐渐消失。
3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
中国人历来认为,教育是取得一切成就的关键,在澳洲的华人也不例外。
据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澳大利亚的移民学生,尤其是来自中国、印度和菲律宾的移民孩子,学习成绩优于本地出生的学生,而且澳大利亚的移民学生比其他多数国家的移民学生学业能力出色。
通常来看,澳洲多数人高中毕业后就工作了,或者上个社区大学,学点应用性的技能。另一小部分人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呵护,视野得到了拓展,成为顶尖的学生。
对澳洲人来讲,只要保证精英足够强大,整个澳大利亚就可以继续前行。至于他们的超市收银员、卡车司机、工人、农民等听说读写的基本功不扎实,并没什么关系。
但对很大一部分澳洲华人中产阶层来说,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是焦虑的。焦虑的原因在于对自身地位的不安全感。东亚社会又尤其注重孩子的教育,中国、日本、韩国都是如此,大家都喜欢比较孩子的成绩,激烈的竞争放大了人们的焦虑。
在澳洲3点放学之后,大多数华人的孩子,都要背着书包,拿着乐器,去各种辅导班。大多数华人家长认为:一个不去辅导班,不花大价钱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的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
在悉尼和墨尔本,各式各样的培训班蔚为风行。大家都知道孩子们一窝蜂学补习不正常,但谁都不愿意输。在亚裔家长的补习风气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澳洲本地家长也加入了送孩子补习的热潮。
华人家长更是崇尚精英学校和私立学校;因为对很大一部分澳洲华人来说,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西方教育实际上是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公立学校只提供有限的基本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
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非英语背景的学生在公立学校约占三分之一,但在排名前十的精英中学里,他们所占比例超过90%。在连续20年HSC成绩名列全州第一的James Ruse中学,非英语背景学生多达97%,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华裔学生。
而另有一部分更加财力雄厚的华人家庭会为孩子选择私立学校教育,私立学校的孩子中,由精英家庭出身的比例最大。
与此同时,澳洲受欢迎的公立学校和严格的学区规定正形成贫富隔离的恶性循环,致使很多相对贫困学生无法就读这些院校。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往往已经居住在拥有良好师资的居民区内,而且他们愿意为学区内的公立学校增加预算开支。
许多华人家长想要送自己的小孩上热门的公立学校,往往为此提前多年就进行计划,甚至为了能够享有好的就学机会举家搬迁。
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家长甚至不惜提供虚假的学区房屋租赁文件以获取入校资格。
在澳洲大城市是否拥有房产,又将会在未来产生很大的累计效应。其中包括是否能接受“良好”教育,是否有工作、机会、房产财富。而且这还不像过去的几代人那样只影响到自身,而是将影响到后代。“学区房”对华人家长来说更是意味深远。
另外,与大多数澳洲本地家庭不同,在面临专业选择时,华人父母往往比孩子本人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绝对的主导权。许多华人家长们始终认为,有些“实用”的职业收入高,受人尊敬,可以提高社会地位;甚至认为许多专业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这个领域将赚不到很多钱,也不会有很好的社会地位。
其实,重视教育并不是亚洲中产阶级家长的偏执,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已经有越来越多澳洲家长意识到高薪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壁垒在不断加高技术的进步在加速阶层的洗牌和分化,高知阶层碾压底层是常态,保持足够强的学习能力是保持在本阶层的关键。
不可否认,不论在澳洲还是在中国,优质资源永远是稀缺,竞争也会非常激烈。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澳洲本地家长有了危机感,开始模仿华人家长的“虎妈”式教育方法。但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有了资本累积的华人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自在快乐成长。
4
不知从何时起,澳大利亚华人购买力新闻成为了本地媒体头条报道的“固定节目”。
奢侈品
从华人横扫各国奢侈品店,到中国富翁海外买豪宅,澳洲电视节目、报纸刊物都不乏此类新闻。
在澳洲,华人一直都是奢侈品的一大消费族群;许多奢侈品店华人顾客比例可高达60%,其中包括本地生活的华人以及来澳旅游的华人。另外,在澳中国留学生和代购群体也不容小觑。
房地产
澳大利亚华人在房地产市场上更是“稳操胜券”,他们正在以比其他澳大利亚人更快的速度购买房地产。
新的研究显示,在中国出生的澳大利亚居民,涉足房地产市场的可能性比其他澳大利亚同胞高出23%。
2017年圣乔治购房调查数据(St George Home Buying Survey)显示,有近75%的澳大利亚华人拥有自己的房子,而非华人群体只有61%是房主。该调查数据还显示,46%的中国出生的澳大利亚人,正在积极寻找并购买房产,远高于其他澳大利亚群体34%的购买意愿。
中国出生的澳大利亚人在房地产市场上往往更为成功,尽管他们仅占澳大利亚人口的3%,因为他们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那里获得经济援助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两倍。
大约44%的华人获得了家人和朋友某种形式的帮助,而15%的人获得了家人赠予的资金。另外,澳大利亚华人还可能会把本地和海外资金组合在一起购房。由于中国买家这种资金“开挂”的优越性,以及在房产市场上的“豪情万丈”难免引起当地普通居民的不满。
在澳大利亚,曾经购房能力(房产可负担性)是一个很冷的话题,很少有人谈及。但是现在,随着澳大利亚房价的不断上涨,澳大利亚人民也不得不谈及这个问题。最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澳大利亚的房价是由中国人炒上去的,澳洲人普遍认为中国投资者“非常富有”。
代购
另一方面,近年来,澳洲零售业的前景虽不容乐观,但有越来越多品牌另辟蹊径,靠中国代购来拯救自己。
据《澳洲金融评论报》报道,中国因为人口众多有着极强的购买力。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对国外商品的兴趣可谓是与日俱增。在这时,有部分澳洲商家瞅准时机,通过代购这个渠道,将大量商品销往中国。
随着在澳洲从事代购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代购商店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一位业内专家统计,目前,澳洲和新西兰有1500家代购店,许多代购店还通过与物流公司合作提供打包和送货服务。
在网上经常有调侃“澳洲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少了中国的留学生、中国的购买力、中国的经济发展,澳洲经济必将走向崩溃。”这样的论调。甚至有许多澳洲人也对这种观点表示赞同。
这类观点无异于在提醒澳洲当局注意对中国的依赖性并且应当在将来寻求新的贸易发展机会。但事实上,中国的刚性需求也对澳洲产品有较强的依赖性,澳洲离不开中国发展带来的市场,中国也离不开澳洲的产品。
中澳之间的关系有很强的互补性,但要想让这种互补性更好的发展,则需要双方更多的尊重以及理解。
在澳华人融入当地生活,新一波移民潮值得期待!
推荐阅读
21
08-2020
20
08-2020
19
12-2017
推广
感谢阅读,码字不易,顺手点个“在看”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