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研制疫苗!背后这个女人藏不住了……

2020年03月20日 这里是澳洲




· 精选推荐 ·


本文转自公众 世界华人周刊

ID:wcweekly




《战狼2》原型人物之一的她,阻击过“非典”、抗击过埃博拉,如今,她再次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



新冠疫苗

清晨的时候,在微博刷到了条新闻,激动了一整天:新冠疫苗,破土发芽了。

“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3月16,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

需要说明的是,攻关新冠疫苗有5条路线,重组新冠疫苗是其中的一种。这种疫苗安全性高,是规模化储备的首选。
 

虽然目前疫苗还不能使用,需要等待临床试验。但毫无疑问,这次成功意义非凡,既照亮了前行的路,更帮我们摆脱了不利的局面。

留意新闻的朋友可能会记得,特朗普想拿下德国研发新冠疫苗的CureVac,这家公司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 特朗普会见医药公司高管

更耐人寻味的是,奉行市场经济的美国政府,竟然主动联络了至少25家研制疫苗的公司,想要将它们全部收购。

这简直是要垄断“解药”的节奏,背后目的让人不寒而栗!
 


好在我们中国并未落后,由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大年初二就抵达了武汉。集中力量争分夺秒,研制出了重组新冠疫苗。

在研制的过程中,这种疫苗严格按照国际与国内的法规,做到了安全、有效、质量可控。通过临床试验后,就可以大规模地生产。


而带领团队走向胜利的陈薇院士,低调得让人感到可怕。多数人没有听过她的名字,但全人类都在享受她的贡献。

她是《战狼2》中陈博士的原型,也是2003年硬杠“非典的英雄,还是埃博拉病毒的克星。

更有无数人,称她为“战神


清华女神

翻开陈薇的履历,你会看到一堆值得骄傲的头衔。诸如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危害防控专家。

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极限。

但陈薇成为一个科学家,却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她是浙江金华兰溪人,出生于1966年。当她小的时候,有着和马云相同的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

▲ 年轻时的陈薇

但物理老师的一番激励,让她放弃了到师范读中专的打算。她可比马云在考试上有天赋多了,轻松考入了浙江大学。

1988年,在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后,她又被免试推荐到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虽然是理科生,但她生性活泼,兴趣广泛。文笔生花,胜任校园杂志的副主编。舞姿翩跹,活跃于校园每周末的舞会。
 


再配上秀发如云、眼波如水的清丽长相,她成为了清华园中的女神。

当时的化学工程非常热门,清华学子更极其抢手。还没有毕业,她就已经被一家大公司看中,对方直接邀请她到五星级酒店签约。

但人生往往充满了意外,就在签约后不久,她因为取实验抗体前往军事医学科学院,而这场“邂逅”改变了她的志向。
 


就像歌中所唱: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原来这所学院建于1951年,当时抗美援朝,美军竟然使用了细菌武器。周总理大为触动,抽调全国的顶尖科学家成立了应急机构,担当着防御生化武器与核武器的重大使命。

当听到这段历史后,陈薇血液翻涌。她产生了改志从军的念头,要为这项伟大的使命奉献才智。
 


电影《碧海蓝天》中有句台词:“人经常会感受到内心的召唤,如果不去回应它,人就始终不能平静下来,如果去回应它,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很多心爱的人和物。”

一边是锦绣般的前程,一边是内心强烈的召唤。在经过衡量后,她最终放弃了大公司的职位,决心投身于国防大业。


一战封神

“清华人到部队去等于是埋没了自己,入伍就意味着落伍。”

时光拨回到1991年,那时的大学生还很稀缺,更不用说清华的硕士了。大家都劝她别犯傻,但她却“一意孤行”,前往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工作。

她也确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两年后她和师弟在一次学术会上碰面后,她发现师弟的收入竟然是自己的上百倍。


而且,科研工作如同航海探索,如果能发现新大陆当然有极大的成就感,但更多时候是枯燥乏味的航程。

刚开始的踌躇满志,很快就被孤独淹没。有一次,她辛苦跟进两个月的细胞实验,在大年三十变成了一地的液体,顷刻间所有成果化为乌有。


薪酬低,前途未卜,辛酸孤苦,但她却内心坚定,毫不动摇,做好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准备。

她先是花4年时间成为了微生物学的博士研究生,3年后又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让人望洋兴叹!

从此她开始崭露头角,先是入选了军事医学的A类人才库。后来又晋升为研究员,享受首批军队特殊人才津贴。


而2003的“非典,彻底把她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当时,很多医护人员感染了肺炎,陈薇带领着团队不分昼夜地攻关。


为了和病毒赛跑,她带队钻进了负压实验室,在缺氧的环境中头痛欲裂。但为了争抢速度,陈薇尽量不吃不喝,甚至穿着成人尿不湿,只为了每次进去工作八九个小时。

而根据常规,每次进入负压实验室,最多工作5个小时,就需要出去透气。
 


在先后奋战了50多天后,他们终于如愿研制出了“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这种干扰素可以有效地预防“”,成功率竟然达到了100%。当1.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后,没有一人染上肺炎。

————公益推广————

————公益推广————


由于每天和SARS病毒零距离接触,陈薇团队被隔离了100多天。对丈夫和儿子的思念,如月照花林皆似霰。


当丈夫和儿子得知她将出现在《焦点访谈》时,两个人都焦急地等待。看到她的镜头时,儿子直接冲到电视前亲吻起来。

除却君身三尺雪,天下谁人配白衣,陈薇因此一战封神。


奔赴西非

时至今日,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村庄。看似远隔万里的病毒,其实与我们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但在2004年时,绝大多数人还没有这种认知。但经历“非典之战的陈薇,把目光盯向了埃博拉病毒上。
 


埃博拉病毒于1976年初次成功登陆人体,导致55个村庄生灵涂炭,有些家庭无一幸免。医学上把这种病毒的安全等级定为4级,有多严重呢?艾滋病才3级。

虽然埃博拉没有侵扰到中国,但是她坚持研发相应的疫苗,获得了国家“863计划”的支持,前后跟进了10年时间。


果然,在2014年时,埃博拉病毒变异归来。它先是爆发于西非,紧接着蔓延到欧美。最骇人的是,它的病死率达到了50%~90%,是致死率最高的病毒。

为了尽早研制出疫苗,陈薇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带领团队奔赴西非的塞拉利昂,在病毒最多的地方安营扎寨。

▲ 为感激她的贡献,西非民众把她抛到空中

美国有一部大片《龙卷风》,讲的是科学家为了弄懂龙卷风的原理,竟然主动追逐并接近龙卷风,将成千上万的小探测器送到风暴的中心。

陈薇团队与之类似,在对病毒的追逐中,他们渐渐弄懂了病毒的原理。

2014年9月,在陈薇团队的努力下,世界上第一支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诞生。
 


而且,他们拿到了在塞拉利昂临床试验的准入证,成就了中国自主研发疫苗的第一次境外临床试验。

为了表彰她的功绩,人们送她一个绰号“埃博拉病毒终结者”。

吴京在拍摄《战狼2》时,为了向她致敬,特意添加了陈博士的角色。电影中的拉曼拉病毒,对应的就是现实中的埃博拉。

▲《战狼2》陈博士

如今,面对着新冠疫情,陈薇团队再次重拳出击,从大年初二就赶到了武汉,仅花了4天时间就搭好了帐篷检测实验室,至今仍坚守一线。



这个追逐龙卷风的人,必能再一次把龙卷风握在手中。因为有她,新冠疫苗近在眼前。


大医精诚

已经有太久了,出门时战战兢兢,想喝杯奶茶都要冒着巨大的风险。而现在,我们终于有了盼头。病毒的问题,完全可以靠疫苗解决。

就像陈薇院士所说:“疫苗是终结新冠最有力的科技武器,这个武器如果由中国率先研制出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仅体现中国科技的进步,也体现了我们的大国形象!”


在与病毒搏斗的过程中,只有疫苗才能实现真正的全民免疫。“做好失去亲人的准备”,跟不战而降有什么区别?

曾经有人问陈薇:“去疫区那么危险的地方,万一回不来怎么办?”

陈薇轻描淡写地答道:“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他理由,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修复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陈薇

也有些同事在转业前劝她:“陈薇,你少搞些魔鬼课题研究。”

可是炭疽、鼠疫、天花、埃博拉等烈性微生物,在她的头脑中挥之不去。这些东西既能用于战争,也能在和平时期导致疫情,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我希望这个世界上,再也不要因为‘’、埃博拉,让更多的孩子失去童年的色彩。”
 


这个愿望很难,但她一直在坚持!她不仅想为中国构建生物盾牌,也想用这个盾牌守护全世界。

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流光飞舞,花落无奈,幸有医道,绵延千年。

研究病毒29年,与毒为邻的她,每一天都像行走在钢丝绳上。


但她就像青山一样宁静淡泊,忍四时之落寞,渡寒暑之艰难。

当危险来临时,哪怕冒着身陨的风险,也毅然抵挡奔涌而来的猛烈火焰。

不得不感慨,真正担起民族重担的,从来不是光鲜亮丽的流星,而是默默耕耘的国士。

对比某些抱怨环境待遇,在疫情期间避难外国的明星,这种感觉尤其明显。

像陈薇院士这样为国为民的人,才够资格成为国民偶像。

如果可以,请让更多人知道她的事迹。也许某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会用一生追随她的足迹。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世界华人周刊(wcweekly),《世界华人周刊》致力于从世界发现中国,带你看世界、开眼界、提境界。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图片阅读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