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疏芬山金矿位于维多利亚州境内的巴拉瑞特市,距离墨尔本一百多公里。这里是墨尔本崛起的见证者,也是华人移民澳洲的起源地。
描绘小镇昔日情景的画作
墨尔本在1835年前基本无人居住,到1840年约有一万人。随着1851年这里的金矿被发现,大量的淘金客从世界各地涌来,短短三年内人口就猛增到12万之多,使藏金极富的美国旧金山黯然失色,故墨尔本又被华人称为新金山,成为当时大英帝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在新旧金山拓荒建设史中又都有一股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华工。在澳洲金矿刚发现时,前来淘金的华工并不多,到1854年仅两千多人,而到1859年高峰时期,华工人数已高达四万多。
涌向澳洲的华人淘金潮
当时的疏芬山小镇也因淘金者汇集而兴旺起来,这里有商店、学校、酒吧、药铺、车站等,日常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有中文标示的交通站
疏芬山金矿一直正常开采到一战爆发,工人参军奔赴欧洲战场而停止运作。1970年澳洲政府出资将古镇修复,作为旅游观光景点对外开放。小镇上的建筑、人物、交通等都保留了当时的特色,走进小镇,仿佛置身于那个遍地黄金的年代。
沿街的特色建筑
这里有保留着18世纪烘烤面包方法的面包房,贵族服装的布店,还有铁匠铺、马具店、蜡烛等当时必需品的商店,工作人员们穿着当时的服装。
身着古装的唱诗班
黄金使人痴迷,淘金让人疯狂。溪流两边挤满了淘金的游客,依稀还原着昔日的狂热景象。
溪流边淘金的游客
中国村是游客们必看的地方,棚户区里的木棚大都简陋不堪,很多只有一张布帘,四壁漏风,棚子里大都立有祖宗的牌位。稍微好点儿的建筑就属肉铺、药铺和关帝庙了。
中国村一角
华工棚户模型内景
华人商店外貌
中国村内的关帝庙
由于华工当时的地位低下,加上不懂英语,大都被派到了环境恶劣、险象环生的矿井下工作。
采矿区
当年疏芬山最深的金矿是开采到地下一千米,现在修复后参观的矿井仅三百多米深。下到矿坑底部,狭窄的地道里是昏黄的灯光,让人想起当年只能使用蜡烛的阴森。游客们乘坐着升降梯两分钟便可到达底部,而当年背着矿渣的年轻矿工都需要一个半小时才能爬完,他们每天还要在矿下工作十几个小时。
井下狭窄的通道
矿井里播放着一部纪实短片,讲述了一对来自中国广东的陈氏兄弟,在淘金热时怀揣着发财梦告别了父老乡亲,飘洋过海来到了疏芬镇当了井下矿工。有一天弟弟实在忍受不了井下的痛苦,就到井外做起了小生意,不料被白人商贩打得遍体鳞伤,哥哥劝他回去,他却不听。兄弟俩好容易才平息了这场风波,哥哥却又因塌方,永远地留在了井底。看完让人心酸不已,不知有多少华工的发财梦因此而破灭,再也无法回到万里之外的故乡。
旷工休息的地方
当时中国正处于鸦片战争时期,战败的清政府被迫开放东南沿海通商口岸。那些被“卖猪仔”拐骗到澳洲的华工大多是来自福建和广东的贫苦农民,他们飘过重洋离别家乡来到工地、矿山,领着极低的工资,白天淘金晚上种菜,省吃俭用常年不休,却不得不签署“赎身契约”,将前三年所淘的黄金全部作为自己的赎身费上缴,还时常受到白人淘金者的欺负,更有华工在排华暴动中失去了全部财产和性命。
华工当时的生活场景
最早排华骚乱的始作俑者则是来自美国的淘金者,这批曾在加州淘金热中经历过排华运动的美国人,自然而然地把种族主义带到了澳洲金矿。1854年7月4日,也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纪念日,一群白人淘金者企图把华工驱逐出矿场,由于当局采取了一定的防备措施,并未造成严重后果,但拉开了有组织的排华运动序幕,维多利亚政府也随后出台了限制华工的政策。在后续发生的排华暴力事件中,以悉尼以西的杨格市为最,华人死者伤者无数,财产或被焚毁或被抢掠。
排华者使用的旗帜(赶尽华人)
尽管排华暴力事件不断,但却有更多的华工从香港经过两个月的航行被带到澳洲。华人为了避开维多利亚的入境限制,转而从南澳登陆,再历经两个月的步行到达维多利亚金矿场。随着更多的华人淘金客的到来,1857年7月4日,又是在美国独立纪念日,维多利亚的巴克兰河金矿场爆发了大规模的暴力排华事件。700名白人和2000名华工发生冲突,华人大量的帐篷和店铺以及众多财物被焚烧,3名华人丧生,财产损失共计5万多英镑。但事后当局并没严惩这些暴徒,仅有3名白人受审,其中2人还被无罪释放。
排华组织者把华工描绘成掠食的老虎
在部分金矿,也有一部分人站出来保护和帮助华工,其中疏芬山金矿的亨利.福斯特(Williams Henry Foster)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后来被当局任命为华工保护者,主要协调西人淘金者和华工的纠纷问题,并帮助华工修建帐篷等。因此比起其他矿区,疏芬山金矿的排华事件发生得相对较少。
保护华工的福斯特夫妇
在那个无比艰辛而又充满诱惑的淘金年代,数以万计的华工顽强地在这边土地上生活了下来。在经历了血和泪的历练后,他们的梦想最终得以实现。一部分人携带者黄金回返故国,另一部分人则选择了留下来,在墨尔本建立了唐人街,并参与到墨尔本、悉尼等城市的建设中,为今日澳洲的繁荣经济立下了汗马功劳。
珍贵的华工留影
而当年的排华潮,也并非仅发生在澳洲,美国金矿场、秘鲁农场等地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量的贫苦华工涌入导致当地人收入下降而激化了矛盾,加上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自顾不暇,身处海外的华工只能任人欺凌。
反映暴动场景的油画
如今我们的祖国强大了,海外华人们也得到了相应的尊重。探访疏芬山金矿小镇,追忆华工血与泪的淘金岁月,不忘历史,方知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谢绝其他平台转载)
请识别以下二维码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