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游泳运动员霍顿公然称孙杨为「drug cheat」。
也就是,磕药骗子。
这件事,已经刷爆了中外媒体圈,
不少人为孙杨委屈,要求霍顿向孙杨道歉,
也有人觉得,“禁药”说的好听叫“心脏病药”。
有很多人估计并不了解孙杨嗑药的事,
其实在这部纪录片里,已经道明了一切:
《泳者孙杨》
孙杨在17岁的时候,感冒后被诊断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医生开了一种名叫曲美他嗪的抗心肌缺血药。这种药在2014年之前,并不是违禁药物,但是从2014年1月开始,被列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禁用清单。
孙杨是在2014年全国游泳冠军赛上,被查出使用违禁物质曲美他嗪。听证会上,孙杨给出了证据,证明自己是误服。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最终认定孙杨在这次事件中,只是没有完全尽到注意的义务,对阳性发生有过失,但并非重大过失、疏忽。同时,孙杨受到了禁赛三个月的处罚。如果不是误服,那他受到的处罚也绝对不是三个月。
这件事本来已经过去,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引起轩然大波。
自孙杨成名以来,负面事件不断,我们对他的认识止步于赛场上辉煌的一刻。
九零后的他,有着辉煌的个人经历:
2011年,打破了男子1500米自由泳比赛世界纪录,刷新了风尘十年之久的世界纪录;
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上刷新了自己的1500米自由泳纪录,并获得了400米自由泳金牌。
天生的优势,后天的努力,将他推向万人瞩目的舞台。
有人说,孙杨的牛逼只有真正关注游泳的人才了解。
但这部纪录片,真实就真实在,它没有刻意去避免负面新闻:
无证驾驶遭到行政拘留处罚。
与合作了十一年的教练决裂。
负面时间发生后,他颓废消沉。
我们总是习惯性的去以为,他们是不会犯错的,所以当他们一旦出现负面新闻,就会觉得不可原谅。
其实不然。
面对过错,已经是最正确的态度。
恢复了状态的他,没有在公众面前假惺惺的演戏,而是重新投入到训练中。因为长时间的休息,他的各项体能素质均不合格。
为了减肥,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后,也克制了饮食。
每天五点半抵达游泳馆开始训练,比国内整整早了两个小时。
从体能素质不合格,到恢复成最好的状态,他切切实实的在努力。“这样的运动强度,没有几个中国运动员能坚持下来。”
复出后的第一次比赛,他夺得了第一名。
虽不是最好的成绩,但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意味着他将从这里重新出发,再次挑战巅峰。而长年累月的训练,让他身体落下了不少毛病。
时间一长,肌肉就疼痛难忍,每天都需要接受治疗。
而其他疾病,诸如甲沟炎,手术后不能碰水,根本无法训练。
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意味着之后要付出双倍的汗水。
比起身体上的疼痛,更难受的是精神上的压力,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他会受打击,整个人消沉。
当因为误服兴奋剂被禁赛时,他甚至不敢去看任何新闻,接电话,接着接着就哭起来了。
就连训练、吃饭,都是最后一个去的。
为的只是避开人群,因为他也害怕世俗的眼光。
当年的亚洲飞人刘翔,在2014年时因为舆论压力,宣布正式退役。
今年的里约奥运会上,孙杨因0.13秒之差与金牌失之交臂,媒体第一时间发出的通稿上,频繁的出现“失利”等词语。
对于老将来说,公众和媒体总是苛刻的,然而这种情况不止在国内,在韩国也存在。
他们的游泳选手朴泰恒无缘决赛后,韩媒只问了三个字:“为什么?”
这样的标题,让人寒心。
难道成绩好的人,每次考试都会拿一百分吗?
成功之前经历无数的失败,成功之后还是可能会失败,尤其是运动员。
孙杨与韩国游泳选手朴泰桓是常年的竞争对手,经常在各大比赛上狭路相逢。
但赛场外,两人更是惺惺相惜的好友。
其实,朴泰恒和孙杨也有不少共同的经历:他曾多次获得游泳比赛冠军,为国争光;但也陷入过「兴奋剂」风波中;今年的里约奥运会,是他下跪求来的。
金牌的意义我们无法否定,它是每个运动员一生去争取的目标。
但这不是运动唯一的意义,比如在今天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傅园慧,面对采访时,她贡献了不少表情包,以及让记者原地懵逼的回答。
她的开口萌,也受到了媒体最善良的对待。
金牌固然重要,但是对运动的由衷喜爱,和运动员的乐观状态,难道不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画面吗。
回到《泳者孙泳》身上。
在影片的结尾,孙杨平静地说:
七岁开始游泳,平均每天三千米,十二岁做了运动员,平均每天一万三千米,到现在已经五千多天了,地球一圈四万多万米,他已经游了一圈多了。
真心希望,不要让运动员获得的荣誉,变成刺伤他们的一把剑。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