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的大办公室会消失吗?

2020年06月20日 澳洲财经见闻


共3252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上周由Turner 设计公司组织了一个云上的讨论,虽然这个论坛更多的是关于住宅设计,不过也有谈到了关于在家办公的情况,感觉越来越多的朋友已经开始习惯了这种情况。


那么我们以后的办公室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从 Aqualand的办公室看向北悉尼, L47 Tower 1,Barangaroo 


其实在疫情之前,办公室已经开始很多变成是共享办公室,除了要开大会的时候,大家才会希望用到办公室。另外就是要集合大团队协助做项目的时候,那么项目办公室就会变得很重要。


云办公的最大问题,就是受到网络的影响,时不时会受到,不过科技发展,这个越来越稳定,这种问题就已经不算太大的问题。


对于成千上万,甚至是上百万的打工仔来说,这是第一次的与办公室脱钩,挺让人意外的是,好像尽管在家办公,对家庭(孩子和伴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大多人来说都已经开始习惯了,甚至有部分人已经非常擅长在家办公了。


其实在家办公最初两周,基本上都是手忙脚乱的,天天忙的要死,电话,短信,电子邮件,视频会议基本是轮番轰炸,可是渐渐的,大家也都慢慢的适应了这种工作方式。


视频会议上开始看到有的高层已经是一边在外散步一边开会,有的是一边开车一边在电话沟通问题。


自从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的电子pad,手提电脑都具备了在办公室外工作的平台,Zoom,Teams,Slack 等等一系列软件的普及更是给远程办公创造了条件。


这个更是导致了很多公司的领导者都会开始问自己一个问题:公司是否还需要工作场所?


Twitter CEO - Jack Doresy 最近就告诉了大多数员工,他们可能永远都不需要回到一个实体的工作场所,美国的一家保险公司(Nationwide Insurance)宣布了将关闭其大部分的办公地点。这导致了有人说covid-19 就是工作场所的9-11,这个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场所将永远的不再相同。


然而如果我们检视一下,其实在9/11 之后令人恐惧的几个月之后,事情回到了一个新的常态,在机场的安检工作更严格了,但是人们对于乘坐飞机,该坐的还是做了,并没有人因此而三思而后行。


同样的在疫情大流行的尾声,人们对于永久性改变工作场所的思考也已经开始了,开发办公室是否还适合?我们是否要回到小隔间的办公室状态呢?或者是办公楼已经完全过时了? 这都是人们开始的下意识反应思考。


我们无法去预测未来的工作场所,但是我们目前可以知道的有两件事,根据美国著名设计公司Gensler 做的一个调查:


1. 大多数人确实想回到办公室;2. 他们希望工作场所与之前有所改变。


毫无疑问的,办公室将随着业务重点和工作场所文化的变化而发展。


那么对于工作场所我们可以期待有什么早期的改变呢?


澳洲政府已经开始对工作场所的限制减少了,可以预期越来越多的朋友即将回到办公室上班,那么增强清洁和安装非接触式的装置将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就是电梯的只允许最多不超过6个人的规定也会很大的影响高层办公大楼的电梯等候时间。


这些新的政策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对我们重返工作场所带来很多的变化和影响。


在投资昂贵、短期或短视的解决方案之前,我们需要科学的的看待正规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同时这次将办公室过度到云端办公,也将迫使公司考虑将其未来的工作场所调整为与以前极大不同的组织架构,所有公司都需要考虑一种更强大的、具有韧性和创新的企业文化来摆脱疫情带来的危机,同时避免更多预料之外的危机。


不过其实即使我们都可以在家办公,我们看起来可以避免了很多在工作场所我们不喜欢的事情(例如:挤公交,弄起一个笑脸来面对一个很讨厌的同事),从而使得我们能对自己的工作更专注,可是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吗?


其实就好像我们都可以在家煮饭的,我们还是会不定时的去餐馆,那是因为我们都要一种面对面的社交体验。


上周我跟几位建筑界的行业大佬们有过几种不同的会面,有面对面坐下来吃饭的聊天,有通过Microsoft Teams 的视频会议,也有电话短信的交流。


说句实话,我最喜欢的还是那种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交流,是可以直视对方的眼睛,从对方的肢体语言里面获得更多的信息。


文化的改变


在家办公的一个很大问题,特别是对管理者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怎么去管理员工的工作表现,怎么去衡量工作的KPI 呢?


而且当我们返回办公室之后,员工最终可以自由的决定何时何地办公(flexible working arrangement),他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到更大的满足感,还可以更好的兼顾家庭(特别对于有特殊家庭需要的,例如,要照顾孩子之类的)。


但是从雇主的角度来说,有的工作还只能留在办公室,特别是对于一些高度保密的项目,例如商业投标、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这一类的。另外如何保证员工的日常经验和敬业度也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如果我们摆脱了一些固定的会议,例如每周的团队总结会议,那么我们该如何允许日常的事务处理搬到云端之上呢?如果常规决定不需要10个人都坐在会议桌旁,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办公室碰面呢?


如果每周的员工会议已经不再需要了,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的去管理团队,在海量的信息和更加沉浸式的虚拟模式和真实之间的体验互换,这个我们怎么去面对呢?


在家办公这几个月里,我们可能都习惯了听各种的电子提醒音,新到的电子邮件,新到的手机短信,网络会议的提醒信息等等。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会在这种各种推送通知中痛苦,这种痛苦有时候使我们精疲力尽,感觉每天都很忙,但是忙是忙了,但是工作进展却得不到其他人的认同。


如果只是为真正的有意义的互动中保留与其他人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应该怎么去取舍什么才是必要的会面呢?在疫情之间,我们尝试过视频会议,找人在广州现场给我们看样板,澳洲这边的团队5、6个人同时看着视频,很累,非常困难。


每个人都只能根据过往项目经验去提问题,现场的杂音,背景噪音,每个人都尝试发声的同时,沟通交流变的很难。可是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以前的方式就是2、3个主要管理者商务舱飞回去,加上住宿等,这个费用可是高了很多。


如果我们能把办公室里面的阶级性打破,改变原有的层次架构,是否可行呢?既然在虚拟会议上是没有固定座位的,那么在虚拟工作的环境中,我们也不需要一个昂贵的办公室,那么我们的公司成本是不是就更大的节约了呢?那么我们居住的邮政编码是不是也就不再重要了呢?那是不是意味着不同文化、经济和家庭背景的人才都可以获得更多的不同机会了呢?


工作场所设计,其实是可以为我们的未来提供变革的催化剂,它可以提供有意义的、引人入胜的、充满乐趣的一种可持续的员工工作体验。


多渠道体验


《金融时报》最近做了一个调查,在家工作和在办公室工作,是两种相关而又不同的经历,就跟数字报纸和印刷报纸一样。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这两种体验,紧密地集成到类似于顶级消费品牌的多渠道体验中呢?


的确的,随着我们从身体上的隔离期中恢复过来,工作场所未来最强大的机遇将是围绕社区和文化建筑的改变。


改变最重要的技术,其实已经有了,远程办公技术的提升,大大改善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了解。


虚拟会议使我们瞥见了彼此的家庭生活,并基于同理心和相互理解,建立了更牢固(或者更脆弱)的关系。通过某种方式,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太一样了

试想一下,这种虚拟连接的工作场所,其实创建了在物理世界做不到的无缝社区连接。更进一步的,我们可以思考把虚拟现实,协作工具,传感器和其他智能建筑技术完全的集成到我们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打破家和办公室之间的物理间隔。


那么我们可能迎来的并不是工作场所的死亡,而是看着它进入黄金年代。


END


我自己的想象:在办公室里面,我可以在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化房间里面,跟不同的人进行会议,而在间隙期可以通过智能化家具控制,远程开始煮饭,监测孩子做功课,与此同时智能化系统会告诉我什么时候离开公司去参加会议可以避免交通高峰期,从而节约路上的时间。而在路上的时候,我可以在车里同时处理不同的项目进展,到达会议场所的时候,我可能已经做好了其他项目的预算为下一个会议提前做好了准备。而同时因为我会真的身处在办公室里,我还可以在真实场所与人社交。




推荐阅读


19

06-2020

下一个北京?在澳洲最危险的事,就是对疫情复燃一无所知


18

06-2020

澳洲保费上涨第一名:D&O涨幅超300%!只保“富人”不保“穷人”?


17

06-2020

南下澳洲、北上广州…香港富人与中产策划“终极大逃亡”


推广



觉得好看,点下它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