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孩子没有自己的学习房间?原因值得中国家长反思…

2015年12月25日 澳大利亚无锡商会


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放学回到家,钻进自己的房间做功课,爸妈在厨房煮饭,晚餐一切准备妥当后,爸妈扬声叫孩子,开饭咯!孩子有时还磨磨唧唧,才走出房间吃饭。晚饭过后,又回自己房间继续做功课……


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很常见?




孩子有自己的安静的学习房间,学习环境,这对中国家长来说,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课业。家长很愿意尽自己的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很棒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不受打扰和干扰的环境中安心学习。


小编上高中的时候,也有自己的学习房间,也过过“饭来到点张口”的生活。有时做作业无聊了,开着radio听着广告写作业,还会被批评“一心二用”是不能做好作业的。当时,小编想着,不是说毛主席小时候还专门去菜市场做作业吗?不是说是为了培养强大的定力和意志力?


学生真的应该有一个专供他们学习、读书的书房吗?


有个日本留学生木梅,她在日本看到了不太一样的家长选择。


  

在日本,很多家庭都没有专门供孩子学习、读书的书房。


| 以下是木梅的见闻:



在日本留学期间,我常到一些日本朋友家里做客,久而久之便发现很多日本家庭都没有专门供孩子学习、读书的书房,即便家里有书房,也是给大人们专用的。孩子平时读书学习都在客厅等公开空间里进行。刚开始,我并不理解日本家庭这种“不以孩子为先”的做法,没有书房,孩子学习多不方便呀。




直到后来,我听了导师安藤先生对此所做的解释,才恍然大悟,并且非常赞同。


安藤老师说,家里不给孩子专门的书房,恰恰是为了孩子好。



首先,一家一般只有一个书房,给孩子了,父亲下班后就只能在客厅里度过。又因为客厅是公开空间,父亲没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间,因此很少能静下来看书或从事其他工作上的事情。再看看妻子正在厨房里忙碌着(日本妻子很多都是家庭主妇),完全没工夫搭理自己,因此他们大都只能选择窝在沙发上看电视打发时间。长此以往便会形成一回到家里就看电视的恶习,甚至一直看到深夜,因为他们实在是没地方去,又不想太早睡觉。




老坐在电视机前,时间一长,人就会显得很疲倦、没精气神,甚至不愿多思考。这会让孩子对父亲的体谅和尊重感慢慢消失,孩子会觉得父亲回到家里,只知道看电视,父亲的权威在孩子心中便会跟着下降。


其次,给孩子一个专门的书房,父母们本以为孩子会在里面好好看书学习,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情况都并非如此,很多孩子正好借用书房的庇护,关起门来以学习为幌子,躲在里面偷偷玩电脑游戏,或者用手机跟朋友聊天等等,而这些父母则无法监督。



(这一点。。。是个孩子都应该很有共鸣吧。。。)


再次,会助长孩子在家庭中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因为很多家长都会等饭菜上桌后,才叫书房里的孩子出来吃饭,这样孩子便无法见证父母准备饭菜时的辛苦,不珍惜来之不易的饭菜,反而觉得自己最重要——“如果我不出来,家里就开不了饭,全家人都得等我”。




安藤还进一步解释说,其实,以上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孩子一旦有了书房,则非常不便于他们与其他家庭成员,特别是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因为很多孩子吃完饭后便会立即说,“我去书房看书了”,不会主动担当起收拾餐桌、洗碗的劳动,与父母也不多说话,沉浸在自己的小屋里,时间一长便造成与父母之间的严重代沟。


而把书房让给父母,情况则变得好很多!


第一,父亲回家后便可以到书房里好好休息一会,调整好自我,这样出来后,展现在孩子面前的精神面貌就会更好。而且在独立的空间里,父亲可以阅读自己想读的书,或者完成尚未完成的工作,当孩子看到父亲下班还在书房里看书、忙碌时,自然就会产生“爸爸真辛苦、真不容易,我要好好努力,不能让他失望”的感觉。同时,还给孩子做了一个要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好榜样。


第二,孩子养成在客厅等公共空间里读书、学习的习惯,非常有助于他们今天走向社会,在任何公开的集体办公环境里高效地完成工作,不抱怨工作环境。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一上班就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室。”


最后则是非常利于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及家庭和谐、温馨气氛的建立。


看似不以孩子为先,不替孩子着想,实则是处处在替孩子着想,日本孩子无书房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日本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




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的人格﹑能力和健康等因素第一来源于教育——来源于家庭的教育,来源于妈妈的教育、父亲的教育,来源于幼年的教育人格的培养,而不来源于知识的培养、科学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因此,幼年时期人格的培养对人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至关主要的效果。


日本家庭教育手册记载了如下内容,堪称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


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的祈求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应当直面如此的现实。只要提供必要的条件,孩子就能够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安宁、愉快的家庭需求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熟悉吧。


不会珍惜自己的人,也不会珍惜孩子。养育孩子确实很主要,但是繁重的家务和社会压力会使人神经紧绷,谁也吃不消。慢慢的,父母的烦躁不安就会传染孩子。所以具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保持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主要,父母二人应相互配合,共同承担。另外,求助并不是可耻的。鼓起勇气,去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保健中心,儿童咨询所等处跟专家谈谈。在家里,父母布满幸福的笑脸会使孩子感受到幸福。


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通常以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使孩子是非分明的能力大大减弱了。通常父亲和母亲的育儿方针基本一致,但父亲和母亲站在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能纠正过于密切的母子关系。父母的默契配合很有必要,母亲要应留意不要在孩子眼前贬低父亲;父亲也要留意不要在孩子眼前大声斥责母亲。




未必一说就知道,但不说就更不知道了。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假如什么都不说,要互相理解是很难的,亲人也不例外。不断增加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础,而交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另外,在家庭关系中,还有很多活动对增进亲密关系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最普通的一起吃饭。全家人一起吃饭很主要,规律的饮食不但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有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全家人一起吃饭时愉悦的气氛,父母费心做出的饭菜飘出的香气,已经将父母的爱自然地传达给孩子,由此得到的满足感、信赖感能使孩子开朗、坚强地成长。所以,赶紧商量一起吃饭的时间,养玉成家人一起吃饭的好习惯吧。


孩子一定能领会到父母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家长常常要兼顾事业和家庭,工作将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夺走了不少。但家长疼爱孩子﹑为了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的形象一定会深深的铭刻在孩子的心中。父母言传身教的力气有时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无论何时,都要布满自信地养育孩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




规矩是为谁定的?家规不但包含日常问候、门限时间、关灯时间等,还包含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撒谎等社会规范。为了让孩子懂规矩,并让孩子遵守规矩,父母要经过认真讨论,定出明确的家规,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这个家规。而倾听孩子的意见与跟孩子共同制定家规同样主要。特别是给孩子单独房间的同时,也要给他定好规矩,否则孩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父母与孩子间的对话就会减少,亲情逐渐单薄。要想使房间对孩子的成长起效果,定出家规很有必要。比如,孩子回到家后,先在起居室跟父母问候再进自己的房间;孩子的房间不上锁;孩子带朋友进自己的房间前,先把朋友说明给父母;父母觉得有必要时,可以进入孩子的房间把握孩子的实际状况等等。




假如孩子最好的朋友是电视﹑录像、玩电子游戏的话,那他太寂寞了。长期沉溺于虚拟的影音娱乐世界里,轻易造成沟通能力欠缺、冷漠、生与死的现实感薄弱等难题。无法区分现实和假想世界,给孩子的身心健康留下阴影。给孩子制造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鼓励他到大自然当中去,定出未几看电视、录像,未几玩电子游戏的规矩,并使孩子养成遵守这些规矩的习惯。



父母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教育的好处


父母从孩提起就应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生成一双勤劳的手,使其终身受益。


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好处呢?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事实上,孩子出生一岁后,就会表现出一种独立的意向,走路会推开你的手,有“我自己来”的要求。这种可贵的自发独立意识如果得到健康发展,长大 后能独立思考,办事果断。从小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使孩子学会做点事,减少对成人依赖的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 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


动手是儿童发展思维的体操。俗话说:“心灵手巧”,而对儿童来说,则是手巧心灵。 体力劳动,是通过手脚的活动来实现的,而孩子劳动和成人劳动在意义和内涵上有所不同。对孩子的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通过这些 基本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发展。 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作用。




劳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动手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营养良好的情况下,劳动能促进大肌肉、小肌肉的发育。劳动在培养完美体魄上所起的作用,同运动 一样重要。许多劳动能显示体力与技能技巧多种多样的结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不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


劳动能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能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从而促进良好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如果您期望你的孩子有一个聪明好学的头脑,有自强不息的性格,有健壮的体格,切勿剥夺了孩子早期劳动训练的机会。


| 部分素材源自:互联教育、非常教育等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