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月官方制造业PMI 51.2 创2014年7月以来新高

2016年11月01日 KVBFX悉尼


10月官方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均明显回升,前者创出27个月高点,后者创下10个月高位,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共同回暖,企业预期继续向好。


10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为51.2,大幅超出预期,并创2014年7月以来新高,生产和需求均有明显回升,制造业整体景气度明显向好。官方制造业PMI已连续三个月高于荣枯线。10月官方非制造业PMI 54.0,创今年新高,非制造业增速继续加快。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点评称,官方、财新PMI均明显回升,再度验证“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过”、“偏执看空中国经济必犯大错”。10月地产调控后经济不下反上,中小企业成为PMI回升主力,经济结构进一步合理。预计10月固定资产投资将进一步回暖,且PPI大幅回升不可避免,通胀压力将重现。


同时,中信建投宏观团队指出,考验或将在年末。未来随着房地产限购、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的优惠取消、商品价格上升的动力减弱等不利因素的发酵,年末经济仍将面临考验,宜对未来保持一份谨慎。



制造业PMI创逾两年新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10月份制造业PMI为51.2%,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在临界点之上明显回升。


天风研究固收团队点评称,制造业需求与生产双双走强,房地产调控对实体经济影响并未体现,中、小企业PMI回升拉动明显。未来制造业投资的超预期表现值得关注,经济底部仍有支撑力量。但是,PPI过快上涨背后的通胀隐忧同样需要关注,继续维持谨慎,坚持全年利率区间波动的判断。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2.5%,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仍为今年第二高点,走势平稳;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9%和48.3%,高于上月1.7和2.2个百分点,收缩幅度明显收窄。


分析师点评称,中小企业成为PMI回升主力,但中小型企业PMI仍在临界点之下,反映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例仍超过四成。


中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点评称, 10月份制造业PMI明显大幅上升,生产和市场需求回暖,扩张有所加快。但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有所加剧。


一是生产和市场需求回暖,扩张有所加快。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3%和52.8%,比上月上升0.5和1.9个百分点,均为今年以来的高点。


二是新动能加速聚集,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3.7%和52.3%,比上月提高1.3和0.4个百分点,均为一年以来的新高。其中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PMI均在52.0%以 上。


三是供给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部分传统行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改善。近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积极变化,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传统行业的生产指数均高于上月,且处于扩张区间。


四是价格持续回升,进一步刺激生产。受去产能去库存和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回 暖的影响,近期原材料价格持续回升。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62.6%,比上月大幅上升5.1个百分点,相关企业效益有所好转。


五是企业预期继续向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8.5%,高于上月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上升,市场信心有所增强。


但也要看到,企业生产经营中仍面临一定困难。一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9.2%和49.9%,均在临界点之下。二是反映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例仍超过四成,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反映资金紧张的状况还有所加剧。三是尽管中、小型企业PMI明显回升,但仍在临界点之下。


非制造业PMI创今年新高


10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0%,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的高点,表明非制造业保持扩张态势,增速继续加快。


中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点评称, 服务业稳中有进,商务活动指数小幅上升。在“十一黄金周”的带动下,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旅游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处于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同时,水上运输、证券、房地产、居民服务及修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业务总量有所回落。


此外,建筑业景气度持续处于高位。随着基础设施投资和新开工项目的较快增长,建筑业市场需求持续释放,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商务活动指数为61.8%,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继续处于高位景气区间。

中国大幅好于预期的官方制造业PMI数据公布后,澳元兑美元跌幅收窄。离岸人民币跌幅收窄至6.7780。



文章来源于“华尔街见闻”


免责声明

KVB昆仑国际集团(下称“集团”)于本文所提供之资讯仅供参考,任何改变不会作出另行通知。集团并不担保所提供资讯之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所有资讯并不构成任何投资或买卖建议,亦不应视为对本集团任何金融产品,或发售及服务构成邀约。

所有金融产品,包括外汇保证金、差价合约、証劵及其他衍生工具等属高风险投资,亏损风险可以相当巨大,甚至超越所持现金和任何其他已作抵押资产的价值,阁下须以个人之财务状况及投资目标作出评估或咨询独立专业投资顾问。

本集团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提供多种金融产品与服务,所提供之产品与服务受所在国或地区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该产品与服务或许因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请致电当地分支机构查询。若公布之资讯不适用于某些国家或地区之法律或法规,或集团内的任何实体的注册或执照受所在国家或地区管辖权之限制,本次公布资讯则不适用在其管辖区域内使用。本文中所涉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适用于中国离岸金融市场。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