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挑战东亚人类进化理论的新发现

2019年04月24日 澳大利亚政府教育资讯



来自伍伦贡大学华盛顿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文物保护局的研究人员合作发现,东亚地区复杂的工具制造技术出现得比先前想象的还要早17多万年



这项来自中国观音洞洞穴遗址的石器研究的新发现,挑战了“勒瓦娄哇(Levallois)”技术在东亚起源和传播的现有模式。这一发现对现代人类在世界各地扩散的理论具有指导意义。11月19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名为《中国西南地区中后期更新世的勒瓦娄哇石器技术》的研究文章。


早在大约30万前,在非洲和欧洲就发现了勒瓦娄哇技术的例子。在此之前,东亚最早的勒瓦娄哇技术可以追溯到40000-30000年


中国西南观音洞遗址出土的文物,展示了勒瓦娄哇石器制造技术


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UOW考古学中心的副教授李波说道,研究人员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在中国西南部的观音洞出土的2273件石器文物,发现了45件文物(4个工具,11个核心和30个薄片),这些文物显示出勒瓦娄哇技术方式的凿石。

李教授说:“勒瓦娄哇石器技术比早期的石器技术先进,因为它涉及计划、准备和反复的技术。”


“对于勒瓦娄哇技术的操作工具来说,你首先要做的是把它们磨成一个特殊的形状,然后再把它们磨成薄片,这样就可以用来切割或剥片,而不是把两块石头碰在一起击碎,然后把看上去有用的东西都拣起来。”


“当我们分析观音洞的文物时,发现它们与在非洲和欧洲发现的勒瓦娄哇工具有相似的特征。当时就在想,它们有多久的历史了?”

中国西南部的观音洞遗址,考古队成员在该遗址工作


以前在该遗址中使用铀系定年法测量,表明洞龄在24万至5万年之间,但测量的重点放在化石和碳酸盐岩样本上,而这些样本是在离石器文物较远的地方发现的。


研究小组返回观音洞利用光释光(OSL)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测年,测量了含有文物的沉积物最后一次暴露于阳光下的时间。

“我们使用最近在伍伦贡大学OSL实验室研发的一种新的单颗粒测年技术,对沉积物中的单个矿物颗粒进行了年份测量。幸运的是,我们发现了前几次挖掘留下的残余沉积物,我们可以以此取样检测。”



研究团队发现,洞穴里最底部的文化层出土的勒瓦娄哇工具可以追溯到17万年前,而较浅文化层出土的文物可以追溯到大约8万年前。

李教授说:“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激动的结果,因为它挑战了关于东亚人类和技术的历史及进化的现有理论。”


“迄今为止,考古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只在50000年前到达过那里,并带来了技术。

“我们发现了一些更古老的东西,这表明人类传播和技术进化的不同模式。”

观音洞遗址位于中国南方


这篇论文的另外一名作者,来自华盛顿大学的副教授Ben Marwick说,这项研究表明东亚已经独立发明了更先进的技术。

Marwick教授说:“过去人们认为,勒瓦娄哇核心技术是最近才随着现代人类来到中国的”。


“我们的研究表明,那里的古人和其他地方的人一样有创新能力。东亚的技术创新可以是本土的,并不总是从西方进入。”


李教授说,在进一步的考古证据被发现之前,有关勒瓦娄哇技术是否在东亚独立发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有几种可能的解释,但由于缺乏化石证据,我们不能确切回答究竟哪个是事实。”


“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这一地区带来新的挖掘和更详细的研究。虽然这个地区有很多洞穴,非常适合保存工具和化石,但是还没有大规模的挖掘。”



素材来源: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UOW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澳大利亚政府教育资讯官方微信!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微信账号及所属机构,旨在提供概括性的介绍,并非关于主题的详细信息,使用信息时必须了解本微信账号及所属机构提供信息仅供参考。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