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会澳洲系列:澳洲拓殖记(90)

2016年08月19日 澳大利亚联合时报




《澳洲拓殖记》简介

《澳洲拓殖记》包含英国人沃特金·坦奇所写的《植物学湾远征亲历记》和《杰克逊港殖民全记录》两本书,第一本书初版于1789年,第二本初版于1793年。这两本书记述了英国向澳大利亚殖民的“第一舰队”航行过程及到达澳大利亚后头4年在悉尼的殖民拓展情况。作者依据他本人亲历及转引他本人的日记而写成两本书,叙述真实、严谨,现场感很强,叙述依照时间先后顺序,引人入胜。两本书故事连贯,并不重复。



(接上期)


最让人讨厌的,也是最具破坏性的是一种不是产卵而是直接产出活蛆的苍蝇,如果剖开这种苍蝇的肚子,里面全是蛆。蚂蚁,有好几种,有一种咬人很凶。有时候能见到白蚁。




蜘蛛很大很多。蜘蛛网不仅是我见过的最结实的,也是最密的和最柔滑的。我经常想蜘蛛的劳动应该可以被利用起来。我相信,蜘蛛如果不是因为它们爱争吵,经常互相打架的话,它们应该比蚕更有利可图。


有些虫子的耐久力值得一提。一只甲虫在酒里泡了四个小时,放出来后立刻爬走了。它又第二次被泡到酒里,在一瓶朗姆酒里泡了一天一夜之后,好像还活着。然而,也可能是因为我无知才觉得有趣。也许这是平常事。


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出产还没说呢!不管是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在伦敦的街上,亦或是意气风发地行走在巴黎,或是在新南威尔士的荒野中四处闲逛,人永远是一个有趣的、奇特的、引起无限感慨的对象。




杰克逊港周围的土著人,与欧洲人相比,要细、小得多,特别是大腿和小腿。他们的社群中可能没有6英尺高的人。我量过最高的人是5英尺11英寸,而这样的人在他们那里是很少见的。巴尼龙,在他的同胞中算是长得比较出众了,也仅有5英尺8英寸高。


天生畸形的人很罕见,我们也从未见过左撇子的人。事实上他们是双手都运用得很好的人,但是剑、标枪和鱼叉经常是用右手使的。他们的肌肉的力量不强,但是他们四肢的柔韧性使他们充满活力。




“文明人拥有所有的机器,所以他们优于野蛮人;但如果没有这些机器,他会很可怜,连最差的野蛮人都不如。”这话是卢梭说的,就像他说的其他许多话一样,不能全信。假如一个英国人和一个荷兰人赤手空拳地搏斗,我想,倒下的应该是后者。


库克先生倾向于认为土著人头上长的是毛。但这是不对的。那肯定是头发,如果经常梳理的话,它很快会像我们的头发一样柔顺。他们的牙齿不像一般的印第安民族那样白,也不那么好,但孩子的牙齿是又白又好的。




这完全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他们不加区别地用牙咬棍子、石头、贝壳和其他硬东西,牙齿的珐琅质很快就被弄掉了,牙齿被弄得凹凸不平。


前额很高,吊着两条浓重的眉毛,是他们最显著的特征,如果这一特征不至于破坏整个脸部的开阔性的话,可以说给人一种果敢和庄重的印象。再往下,就是一只黑人的鼻子,厚嘴唇,大嘴巴。




非洲人身上都有的那条胫骨,他们没有。但是,有一个特征他们和非洲人一样。非洲人身上散发的那种恶心的臭味,在它们身上也有,不过只是在他们土著状态下才有,和我们在一起的那些人,当他们养成清洁的习惯后,这种味道慢慢就没有了。


他们的手和脚都小,手尤其小。(作者注:我在好望角的时候,和戈登上校讲别的事情时,提到这件事,他说,这说明贫穷及生活条件的不足。他向我举出南非的霍屯督人和卡非人的例子为证。


霍屯督人生活很贫穷,手和脚都很小。卡非人,霍屯督的邻居,日子过的富足,手脚都大。这种表述不适用于已经开化的民族,在那里,许多人为的原因导致贫穷。)




他们的眼睛很圆,很黑,也很敏锐,但因为要寻找猎物,视觉神经几乎永远保持紧绷状态,所以他们的眼睛要比我们老化得早。这一双大黑眼被又长又密的刷子一样的睫毛遮住,从审美的角度讲是美极了,但脸因此就没什么看头了。他们说话的声音响亮但不刺耳。我觉得他们游戏人说话声音很好听。


他们没有几个人是长寿的。无休止的焦虑消耗着他们的身体,让他们活不长。我们曾经见到他们老得头发花白的样子,但实际上年纪并不大,或许从不会超过60岁。




但是,也许有人说,美洲的印第安人,如果稍微检点一些的话,可以活得很久。这是真的,因为他有休息的季节。在他收割了他那一点点玉米之后,就一直歇着了,不干什么事。他打一只熊袍或者驼鹿,一家人就可以吃上好一阵子,在这期间肌肉停止活动,重新恢复弹性,好让他重新开始劳动。


可是,新南威尔士的土著呢,每天早晨的太阳都把他们叫醒(除非有一条鲸被抛到岸上),重新开始劳作,否则这新的一天就没东西吃。


(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若曦_澳洲《联合时报》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