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雅思出钱出力还不讨好?背后的原因是从一开始就做错的选择……

2019年10月01日 墨尔本吃饭吧


还在被国内无良培训机构忽悠?


“19800元,三月保过x分,轻轻松松上国外名牌大学。”

“保分雅思6.5!签完协议,下一站Uni。”

近年国内部分语言培训机构靠着交钱保过,不过继续读,甚至退钱的噱头,招揽了不少学生。


然而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30人一个班?你能学到什么?


拿着几乎零基础的课前测试成绩,两眼一摸黑,闭着眼走进了培训机构的教室。


结果一抬头才发现,班里满满当当坐了少说30几个人。


更不用说其中不少还是“早就上过这门课,只不过是没考过重上”的学生。



且不说学校环境,教室的大小。


要知道小教室的后果就是人挤人,没地方落脚,看不见老师的板书、ppt。


大教室的致命缺点就是听不见老师讲话,导致注意力不专注。


个人水平大不相同的学生聚齐在一个班里,听着老师上着同样的课程,每个人所吸收的程度,也可以从0到80%排个列。



30人以上的大班课导致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大大分散,一节课两个小时被分散给三十几个人,实际每个人的关注收益只有区区四分钟不到。


学生学习进度得不到关注的结果就是缺乏学习方向、目标,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其中部分自我约束力交叉的学生更是交了钱就在课上玩手机,最后成绩怎么样全靠机构的“保过”噱头。


抛开学生数量不提,要是碰上了好老师,至少一个班也能出几个比较自觉的高分学员。


然而大部分的机构老师水平都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的教学质量导致班里分数划分明显。



最后出的成绩里,高分人数仅仅是个位,没达到预估分数线的人是大多数。


交着上万的学费,这样的一套课程下来,结课后的收获就是上万的考试费。


然而就算这样显然“没什么效果”的课程,却依旧有人上,生源不断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保过”噱头成行业潜规则


实际情况是,班上有几个人,老师是不是单项高分的大牛对某些家长和学生来说都不重要。


重要在于我交给你这好几万的学费,在下一个入学季之前能不能让我的孩子保过,才是家长切实操心的问题。


在大部分培训机构都如此承诺的前提下,谁家速成快,谁就是家长的青睐。


这种不考虑学生实际水平、起点,单靠“保过”的噱头哄骗家长交钱的做法,已经成为行业的不成文“潜规则”。



基础几乎为0的学生,交上了万元的“保过”费,签了保过协议。


本以为等待着自己的是三个月以后登上大牛宝座,甚至一跃成为挂在学校墙上的新老师简介。


最后无限循环的不是高分的荣誉,而是一次考试比一次成绩低,回来上的还是一样的课,学着一样的东西。


这样虚假宣传已经成为一种广告手段,单靠交上的学费是不可能一夜之间“新手”变“稳过”,0基础变Expert。


只想要交钱保过,选择的却是收效甚微的大班课,最后的收益也只能看天意了。


至此可见,盲目报大班课程,以及随意听信万元保过的噱头,用宝贵的时间和金钱来赌对方的师资质量、班级人数以及自身努力。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考试一次一次一次地考,入学季一个一个一个地错过,本以为的培训终点,也终将变成20周语言班的起点。


希望大家在进入培训机构之前合理衡量自身能力,不轻信虚假宣传和夸张噱头,擦亮眼睛,做理智的消费者。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