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奇葩的伪投资品,正在让你白白流失财富

2020年05月23日 澳洲万邦金融



近期中国银行的原油宝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很多投资人非常奇怪这是一种什么投资品,为什么还有这种亏完本金还欠钱的投资品。


关于原油宝的各种文章太多了,有兴趣的可以搜搜相关文章,就不赘述了,今天想说的是,很多投资品都不是真正的投资品,而是“伪投资品”。


伪投资品的种类之多,既有原油宝这种“零和博弈品”,也有很多新兴的小众“投资品”,包括什么红酒、红木、药材、艺术品、珠宝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我们常见的所谓的投资。



01、投资的真正含义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才是“投资”。普通人认为只要我买了的某种物品,这种物品涨价了就是投资,但是实际上投资并不是如此去理解的。


很多物品买了之后都可能涨价,例如农产品、原材料,甚至某一款的包包、汽车、相机,这些物品的价格涨涨跌跌,但是并不能归于投资品的行列,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品并不是简单的价格上涨就是投资品。


我多次说过,一件物品之所以叫做投资品,是因为其背后有着经济意义,由于背后的经济意义的价值不断兑现而实现投资的增值,而不是单纯的由于资金的追逐,形成类似庞氏的不断以更高价格接盘的行为。


价格同样的涨涨跌跌,有些股票被称为好股票,有些股票被认为是不适合投资的,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市场的涨跌,在于股票背后那家公司运营的如何,能否不断提升市场份额,能否持续盈利,能否源源不断产生现金流并分配给投资人。


同样是一堆砖头,有些房子被称为好房子,一些房子被认为价值不大,根本差异在于所属城市、地块的经济价值,是不是有不断的经济投入去建设交通、商业、学校、医疗、公共设施等配套,是不是有有经济高附加值值的产业不断进入,从而吸引有经济实力的人群,这种楼盘背后的经济意义上的价值才是房产投资的价值所在。


可以看出,无论是股票还是房产,他们的价值不是在于资金追逐下的价格波动,而是背后有着实质的经济意义,而很多所谓的投资品,例如核桃、红木、邮票、运动鞋、盲盒、空气币,你很难找到其背后经济的意义,只能找到资金追逐的噱头。


除了这个最本质的特征,还有几个区别,一是投资品往往可以产生现金流,可以不通过卖出博差价也获利,股息和房租就是典型的投资品的现金流。


投资品的经济价值属性导致其可以产生现金流,无论是股息还是房租都是如此,包括债券、各类基金,长期看仅仅依靠现金流也能收回本金,同时获得增值的盈利。


而不能产生现金流的物品就只有单单依靠高抛低吸博取差价,导致投资属性大打折扣,例如黄金,没有现金流,甚至保存还要耗费成本,长期看其复合收益率甚至低于债券。至于那些“伪投资品”,类似囤货性质的物品,就更是如此。


二是稀缺性,一个投资品不能保持稀缺性,其价值会大打折扣。稀缺性来自两方面,首先是实际上的稀缺,不可再生或者很难再生,这种才有价值,否则和“秦半两”钱币一样,突然大量出土价值就会大减,所以类似核桃、大蒜这种可以不断再生的农产品很难说有什么投资价值,只能算投机。


其次是人们心目中的稀缺,这种稀缺性要绝大部分人认同。如果像印第安酋长头顶的羽毛,外族人看来没什么稀奇的,那么印第安人一消失羽毛就毫无价值了。有些物品就是上一代人心目中很稀缺、很珍贵,到了下一代人眼中没有价值。


三是流动性,一个投资品如果完全没有流动性,那么所投入的资金就会绑死,形成有价无市,没有流动性的投资品无法最终实现价值兑现,毫无意义。


邮票这个品种现在就面临这个问题,老一代集油者已经老去,新一代年轻人完全不接受这种品种,而其在生活中的运用场景越来越少,几乎已经沦为一种及其小众的品种,接盘者都没有了,手里的邮票标价再高都没人接盘,现在很多地摊收钱币、收粮票,不收邮票。



02、伪投资品


定义了投资品,定义“伪投资品”就简单多了,凡是物品背后没有经济意义价值的,几乎都是疑似的“伪投资品”了,再加上具有可大量再生,不可保持投资人心目中持续的稀缺性、流动性不好的这三条中的某一条或者某几条,就可以确定为“伪投资品”。


前几年兴起的很多新兴的投资品,例如茶叶、红酒、红木家具、药材、艺术品、甚至珠宝其实都可以说是“伪投资品”。


这些物品在国内兴起的时间都不长,大多都是本世纪随着国人变得富裕开始兴起,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是都已经经历暴涨暴跌。


2006年至2010年拉菲期酒价格翻8倍,2011年期酒跌近40%;2006年至2011年,红木家具普涨5倍,2011年10月开始,暴跌四至六成;


冬虫夏草,先是在二年内翻了一倍,2008年开始下跌50%;翡翠2000年开始年均涨价约18%;钻石2011年涨幅超过30%,画作艺术品份额《黄河咆哮》两个月从6000万涨至1亿,当年11月跌至864万。


这种暴涨暴跌看上去非常热闹,普通人觉得充满了机会,每个人都是将自己带入到上涨阶段,却不知现实中大多人都处在暴跌环节。


这些品种的共同特点是背后没有任何经济意义,也不能产生现金流,绝大部分在人们心目中的稀缺性也非常不确定,真正稀缺的收藏级别的品种又极其小众,流动性不佳,普通品种都是随着市场偏好变化,暴涨暴跌。


其中的艺术品份额更是利用了金融手法,不是真正对这幅画的投资,类似于卖给你一块月球上的地,发给你个证书,然后炒作这个证书,而你永远也不会真正拥有月球上的这块土地。



03、结构化金融产品  


在谈这玩意之前,先说理财产品。


普通人觉得银行理财就是一种简单的投资品,给你个预期收益基本都可以达到,达不到也可以保本。其实理财产品和中行原油宝一样,它投资什么(标的)、用什么方法投资(规则、条款)决定了这个理财的风险和收益,注意首先是风险,然后是收益。


理财说白了就是金融机构拿着你给它的钱去投资。如果它买的金子,给你的就是金子;


它买的是大粪,你怎么可能拿到金子?如果它是用非常的复杂的手法买了包装过的大粪而让你以为是金子,那么你收获的就是金光闪闪的大粪。


所以但凡有人咨询我理财产品,我总是先问,这个产品投资什么?但是我们的普通人从来不看理财产品会拿你的钱去买什么,而是先看收益率。


类似这种理财产品在外汇理财中最常见,往往给购买者造成损失,因为很多推荐产品的大堂经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卖什么。


回到结构化产品,结构化产品是非常复杂的金融创新产品,其定义是指以金融工程学知识为基础,利用基础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不同的组合得到的一类金融创新产品。


用人话说就是把简单的投资品用复杂的条款和计算方式包装起来卖给他人,转嫁风险、获取收益。简而言之就是把大粪的味道除掉,包装成黄金卖给大家。那有没有把黄金包装成大粪卖的呢?你想想看这种符合销售规律吗?


看书面定义有几个关键词:基础金融工具,就是固定收益产品,例如债券、票据等;金融衍生工具,就是远期、期权、掉期等。结构化产品将这两类进行组合,通过银行理财产品、资产管理计划、收益凭证等形式发行,而其中的理财产品就是银行等这种金融机构卖给普通老百姓的,普通老百姓可能连“结构化”这三个字都没听过。


结构化产品典型形态即 “债券 + 期权”。这种内嵌衍生品虽然能带来增强收益,但产品的主要缺陷和风险也主要来自内嵌衍生品上。


一是高度复杂性。结构化产品经过复杂的金融工程设计,产品收益计算公式复杂,不要说普通人,专业投资者很多也看不懂。华尔街把这种产品卖给欧洲银行、香港银行把这种产品卖给富豪,造成巨额损失都是发生过的。


据说这次原油宝事件,促使华尔街修改模型,回到了90年代的模型,那么使用了接近了三十年的模型都没有人真正搞明白,足见其复杂性。


二是信用风险。因为这里面有了交易对手,对方不能或不愿履行合同承诺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虽然会有一些抵押担保来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三是流动性风险。这就是这次中行原油宝遇到的,衍生品合约持有者存在不能以合理价格及时对冲合约。


这种结构化产品与其说是投资品,不如说是博弈品,基本就是零和游戏。



04、投资是利用市场,而不是猜测市场


前两天有个群友在群里发了一段话,引用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一段话,大意是职业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好比报纸上刊出的选美竞赛,在竞赛中参与者要从100张照片中选出6张最漂亮的,如果参与者选出的6张照片最接近于全部参与者共同选出的6张照片,就是获胜者。


所以,每一位参与者要挑选的不是自己眼中最漂亮的,而是其他参与者最可能会挑选的人。


大师写的这段话代表的是市场的情绪,解释了如何迎合市场情绪,但是市场先生就像一个疯子,忽而情绪高昂、忽而情绪低落、忽而喜欢肥环、忽而喜欢燕瘦,这种伴随市场情绪起伏的其实都是投机,希望通过猜测疯狂市场先生这一瞬间的喜好获取利润,无异于虎口夺食。


投资都是找到一个极具投资的标的,耐心等待市场先生将其弃如敝履、抛在脑后,然后投资者如珍宝般买入,等到市场先生想起来了这件标的,非常想要时再高价卖给他。


凡是利用市场偏好与预测市场情绪的,都不是投资,都是投机,投资只利用市场失误,从不猜测市场偏好。


投资是要解决人生的重大问题,就像婚姻要承担人生的重大责任,凡是要把一生交付的,都不能猜测他人的标准,而是找到适合你的,因为没有人会对你负责,除了自己。



转载自六土投资说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