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澳大利亚学生眼中看见悉尼的未来

原创 2019年07月31日 澳大利亚政府教育资讯


7位悉尼大学建筑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曾参加并入围了该校Lendlease Bradfield Urbanisation 奖学金的最终竞逐,他们用自己的创意点亮悉尼的国际化大都市前景。

 

01

用教育“改变”城市

Lendlease Bradfield Urbanisation 奖学金评选由悉尼大学杰出校友、悉尼海港大桥和地下交通系统设计者John Bradfield捐赠设立。这一奖学金的评选将聚焦于悉尼的国际化发展上,参评者需要给出各自的设计蓝图,帮助悉尼应对急速增长的人口和不断凸起的蓝山。学生们的设计方案风格迥异,一些选手力图扩大悉尼的面积,另一些则致力于立足现有区域整合城市功能。

 

Eloise Bull:联通地上地下的生态城市

 

Eloise Bull是建筑与环境专业学生,她认为城市的核心在于人,城市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的福祉,而生态城市是大都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保留城市的多样功能,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城市的宜居水平。

 

在生态城市中,建筑外墙长满了绿植以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热量,还有一些绿色农场分布其间。依河而建的帕拉马塔城中会有溪流穿行以改善其区域环境。世界级的生态工程将贯通城市地上和地下空间,地下停车场将配备太阳能天窗。

 

Marion Edye:堆叠小屋和极简生活

 

建筑学硕士Marion Edye倡导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强调简单生活的无穷快乐。受美国“小屋”设计者Jay Austin和堆叠游戏的启发,Marion利用生物材料建造了可拆装的“堆叠小屋”。

 

这些小屋既可以坐落于游船上,也可以扎根在地面上,同时还可以装上轮子自由移动,让人们的居住更加灵活便捷。这种小房子可以帮助人们节约住房成本,享受简单生活的非凡乐趣。

 

Chris Koustoubardis:卫星城市

 

建筑专业学生Chris Koustoubardis认为卫星城是解决人口急剧增长问题的关键策略,同时还可以促进悉尼的可持续发展。Chris计划建造一系列自给自足的卫星城,辅之以完善的交通系统,将中西城区与卫星城连通起来。中心城区半径约1.5千米,其间密集分布着商业区、服务区、办公区,周围环绕着以休闲、教育、零售、住宅为主的中等密度环,再外围是以公园、溪流、绿地为主的绿色边缘。

 

方法方法付 


下午茶二人套餐优惠


Caleb Niethe:模块化的城市生活

 

建筑学硕士Caleb Niethe认为居民与城市之间需要一种更加经济的关联方式,Caleb想降低城市生活的成本从而使人们能够拥有离家更近的工作和服务。他建议采取模块化的方式重新建造居住单元,然后再将居住单元嵌入公寓大楼整体框架,这样能够尽可能地提高建筑密度,每一个居住单元的拆装都方便无损。模块化的原理也可以应用于地下电力运输系统,而地面安装的压电地板可以将人步行产生的电力源源不断地输入地下运输系统。

 

全场酒水7折

Marco Pecora:共享让城市更美好

 



建筑设计系学生Marco Pecora一直希望通过艺术设计为城市生活注入活力,怀着这样的热望,他力图利用共享设施来降低城市建筑密度,降低城市生活成本。Marco认为,住房、设施和户外区域的共享,将使悉尼西区在应对快速城市化的同时保证工人阶级的利益,将推动城市发展成为深度互联的大社区。

 

David Shead:站在掘进机上的悉尼


未来的悉尼会是什么样?在学生David Shead看来悉尼的发展将离不开掘进机。他认为未来悉尼居民必须搭乘地下交通去上班,而这种交通方式主要是由地下高速管道和隧道掘进机构成的。这些高速管道会帮助人们极大地缩短通勤时间,让悉尼城永葆活力。

 



Brigid White:帕拉马塔铁路基础设施网

 

来自Blackheath的建筑学学生Brigid White深感蓝山和悉尼CBD之间的通勤距离之长,这促使她产生了高速地铁的设想,她将其称为帕拉马塔铁路基础设施网(PRIN)。在这份设计当中, 帕拉马塔将作为PRIN的中心枢纽,几条干线将联通核心住宅区与Badgerys Creek机场、Penrith和悉尼西北部。PRIN在悉尼和蓝山之间铺就了坦途,也吸引了更多人前去蓝山这一载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风景胜地。

 



01

盛景不远,未来可期

以上7个版本的悉尼,无论哪一个成为现实,都将是一个环境宜人、生活便捷的新悉尼,都值得人们翘首以待!


而澳大利亚的教育永远不是纸上谈兵,让同学们从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来自现实的问题更让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提升。感受澳大利亚的教育,让自己与这个国度一同进步。


素材来源:悉尼大学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澳大利亚政府教育资讯官方微信!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微信账号及所属机构,旨在提供概括性的介绍,并非关于主题的详细信息,使用信息时必须了解本微信账号及所属机构提供信息仅供参考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