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1580年:英国探险家法兰西斯•德瑞克完成环球航海旅行,回到英国普利茅斯。
1679年:丹麦和瑞典签订隆德条约。
1789年:托马斯•杰斐逊被任命为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约翰•杰伊被任命为美国第一任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塞缪尔•奥斯古德被任命为美国第一任邮电部长,埃德蒙•伦道夫被任命为第一任美国司法部长。
1907年:新西兰和纽芬兰获得自治,成为大英帝国的自治领。
1914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根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成立。
1914年:一战:日军控制胶济铁路,包围驻青岛的德军。德军唯一可作战飞机同日军9架飞机周旋,是为亚洲首次空战。
1946年:国泰航空有限公司成立。
1950年:联合国军从北朝鲜手中夺回首尔。
1959年:中国在黑龙江省发现大庆油田。
1968年:香港警察成立机动部队,俗称蓝帽子。
1969年:披头士乐队的专辑Abbey Road在英国发行。
1980年:国际宇航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Federation)接纳中国为会员国。
1995年:塔利班占领了阿富汗电台、电视台和总统府。
2002年:塞内加尔载有1034名乘客的“乔拉号”客轮在冈比亚海域失事,只有64人生还。
2003年:日本北海道发生里氏地震规模8级地震。
2003年:中国出现“乙肝歧视第一案”。
2003年9月26日 日本北海道发生里氏地震规模8级地震
日本北海道东南约80公里海域当地时间26日凌晨4时50分许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随后又发生多次余震,其中6时7分发生的余震强度达到里氏7级。到记者发稿时,已有187人在地震中受伤并被送进医院,但尚没有人员在地震中死亡的报道。
日本气象厅当天早晨7时30分宣布,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北海道东南约80公里海域,震源深度约42公里。此前,气象厅宣布的地震强度为里氏7.8级,震源深度60公里。
从日本广播协会等各家电视台驻北海道办公室内自动摄像机拍下的录像看,地震造成房屋的摇摆非常剧烈,室内家具什物颠倒、散乱满地,人们难以站立行走。日本各电视台报道,这次强烈地震波及到整个北海道及日本东北部地区。地震发生时,北海道电力公司的苫东厚真发电站4号机组停转,致使一些地区停电。地震还造成一些道路断裂,根室车站附近的一列正在行驶的快速列车脱轨,一名乘客受伤。地震发生后,许多列车暂停运行。苫小牧市一家炼油厂也因地震发生火灾,但到上午8时,大火已基本被扑灭。此次地震虽然强烈,但除一些建筑受损外,警方还没有发现被震塌的房屋。
另据日本气象厅公布的消息,北海道东部沿岸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海啸,北海道浦河海岸的海啸高达1.3米。随着余震的发生,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冲向海岸。在北海道的浦幌海岸,浪头甚至冲过了堤坝。
日本防灾相井上喜一在东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地震发生后,日本自卫队、警察及消防人员等都已开赴地震灾区,调查、修复受到破坏的道路等公共建筑设施并抢救伤员。日本首相官邸的危机管理中心也设立了地震灾害对策室。
出生:
1791年:杰利柯,法国浪漫主义画派先驱(1824年逝世)
1849年:巴甫洛夫,俄罗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190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36年去世)
1870年:克里斯蒂安十世,丹麦国王(1947年逝世)
1874年:路易斯•海因,美国摄影师(1940年逝世)
1886年:阿奇博尔德•希尔,英国生理学家,192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1977年逝世)
1888年:T•S•艾略特,美裔英国诗人、文学评论家,194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5年逝世)
1916年:李福和,香港银行家,东亚银行主席(2014年逝世)
1917年:陈德滔,越南哲学家(1993年逝世)
1921年:王光美,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中国政治人物(2006年逝世)
1926年:小柴昌俊,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1948年:奥莉维亚•纽顿-约翰,英国裔澳洲流行乐手,1974年获第16届格莱美奖
1949年:安德里亚•德沃金,美国女性主义者(2005年逝世)
1962年:吴宗宪,台湾男歌手、主持人
1967年:郭蔼明,香港女演员,1991年香港小姐竞选冠军
1979年:丸藤正道,日本职业摔角选手
1981年:克里斯蒂娜•米莲,美国R&B与Pop歌手、舞者、演员、流行音乐作曲者及模特
1981年:姚贝娜,中国女歌手
1982年:孙俪,中国女演员
逝世:
1841年: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1792年出生)
1868年:莫比乌斯,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1790年出生)
1932年:狄盖特,《国际歌》作曲者(1848年出生)
1953年:徐悲鸿,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1895年出生)
1961年:艾克尔伯格,美国将军(1886年出生)
2008年:林世荣,香港企业家(1955年出生)
节假日和习俗: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革命节
新西兰:独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