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技巧】整理资料?这可能是对你职业生涯最有帮助的习惯

2015年08月20日 DNC澳洲求职



 提示点击上方"远大精英咨询"免费订阅本刊


作者:Raymond Wang,安理律师事务所经理合伙人。

对我职业生涯帮助比较大的一个习惯是“勤于整理资料”。

每天不管工作多忙,都会留出一些时间搜集资料、分类整理,既包括最新的法律条文,也包括媒体报道的案例,主管官员讲话,公布的判决书、招股书,法官律师专家的分析,行业八卦,图书摘录,音频视频。

这件事我从大四实习时开始做,工作日基本上都能坚持,在知乎上回答问题有时也是我整理资料的过程。由于资料收集的比较齐全,更新及时,使我做研究的速度比同事要快很多也更准确,相当于用半成品炒菜和现买现洗现做的区别。

如果碰到一些客户催的特别急或特别乱的事,老板往往会想起我来,哪怕我以前从来没做过这个领域。

这种资料整理还有一个好处,使我对法律和政策变化的脉络比较熟悉(有时看到“新闻”就专门搜集相关“旧闻”),碰到一些跨越多年的复杂交易,在文件中快进快退都不至于把自己搞晕。

我爸是我见过的记忆力最好的人之一(他曾是侦察兵),但他老跟我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子”,我自己则总结“好笔头子不如烂电脑”。

下面是我的一些分类方法:

1、细化和整合

我在初期分类很粗,大类就是“财经”和“法律”,然后是类似“商法、民法、行政法”这样的类别,下面是“合同、侵权”这样的子目录,和学科的基本逻辑一致。

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一些关键词在文件名中频繁出现,比如VIE,那么就专门建一个子目录。不用特别追求逻辑层次上的严密,关键是自己要能快速找到。

2、清理无用信息

收集的资料绝大部分都是TXT文本,我在存档前经过“脱水”处理,只保留我认为有价值的内容,但一定会保留时间和作者,便于需要时引用。

3、在命名上下功夫

我在文件命名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首先是对原文的标题进行修改,尽量统一使用专业术语,比如把“假外资”全改成“返程投资”。

如果一份文件涉及两个内容,比如“外商投资”和“并购”,那么我会在两个文件夹中分别存储,但命名可能不同。

如果文件出自某位我特别信任的专家或机构之手,我会特别注明作者,比如“陈永坚赎回条款的玄机 200804”。

如果文件的内容非常重要,但存在一些硬伤,我也会注明“(存疑)”,当找到更好的信息来源时替换掉。

4、读书摘录

如果在读书时发现有用的内容,我会写一个很短的TXT,比如:外管局75号文的适用范围,内容是参见XX书XX页。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扫描下来。

5、音视频

在线的音频和视频,我一般会用地址探测软件找到实际地址,下载到本地,因为一两年后很多链接都失效了。

如果音频视频比较长,会在文件名中注明“(重点从15分钟开始)”

6、如何纳入时间维度?

我个人基本上是按照内容分类,不考虑时间维度,因为对资料的可靠性影响不大。但会在每一个文件名中注明时间,便于检索。

文章来源:Linkedin 中国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