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22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本周莫里森总理在他的微信公众号发布视频讲话,告诉家长为什么他目前不会关闭学校。他说,当前他的卫生专家团队认为,关闭学校的不利于我们跟病毒作斗争。
我听出来的理由无非两个,一是学校关了以后30%的医护人员就要在家照顾孩子,减少了医护力量;二是很多家庭会让老人来照顾孩子,增加老人被感染的概率。
在我看来,这样的理由依然比较牵强。学校是日常人口聚集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几乎每天都会有几百上千人出入同一个场所。
我看到的报道是,关闭学校可以减少50%的病毒传播。
如果这个数字可靠,那么也可以减少50%的就诊数量,这个利显然大于减少30%医护人员的弊。
况且,就算现在不关,如果病毒扩散到一定程度,比如确诊1000例的时候关不关?2000例的时候关不关?
这不是一个if的问题,而是一个when的问题,维州的州长也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到那个时候,还是不得不让一部分医护人员回家,医疗系统必然承受更大的压力。
假如现在就诊人数和医护人员达到均衡,他们的工作负荷是1:1,那现在关学校他们的工作负荷可能会增加到1:0.7,之后会缓慢增加到1.1:0.7、1.2:0.7、1.3:0.7。但如果现在不关学校,感染率会翻倍,工作负荷的增长就是1.2:1、1.4:1、1.6:1,等病例太多时再关学校,他们的工作负荷可能就会增加到2:0.7、3:0.7、4:0.7。
这就是专家们一直呼吁要压平疫情曲线、避免医疗挤兑的意思。说老人在家照顾小孩会加大风险也没什么道理。只要他们都严格居家不外出,并不会有什么风险,除非小孩本来就已经是感染者。
而且,学校也有很多高危人士,这部分人因为学校不关门而只能继续跟孩子混在一起。
是的,这个社会要维持基本运转,势必有很多人只能出行上班。比如医生护士、超市员工、货车司机等等,如果孩子不上学,确实会让他们陷入困境。但就算不关学校,政府也应该向公众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鼓励能够在家办公的都在家办公,这样就可以有尽量多的父母在家照看孩子,能够不上学的孩子就可以不去上学,家里没人照顾的孩子可以继续上学。
到这时候我们应该承认了,市中心办公楼里的绝大多数工作,都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三格wifi信号而已,都可以在家解决。
这样一来,有三个好处:一是乘坐公共交通的上班族会大幅减少,二是学生和教职工可以大幅减少,三是保证医护人员的充足。既分散了风险,又保存了力量。
但至今我没看到政府有这样的提示。
当然,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对,到底孰是孰非,我们且走着瞧。
新加坡不关学校,自有澳洲学不来的底气
记得有一篇报道说,莫里森总理提到不关学校的理由的时候,说新加坡也没关学校,疫情照样控制得很好。
新加坡确实是这次防疫中的优等生,确实也没关学校,但我不知道澳洲为什么有自信可以跟新加坡比。这就像大学里有同学考试前通宵打游戏照样可以拿奖学金,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可以这么干。新加坡不关学校,是因为他们有底气。什么底气?他们已经把疫情曲线压平了。
看上图就可以发现,新加坡的确诊病例是每10天以上翻倍,澳大利亚是每3-4天翻倍,大部分欧洲国家是2-3天翻倍。
在韩国、意大利、伊朗爆发以前,新加坡是除了中国以外确诊最多的国家。2月15日的时候,韩国是28例,意大利是3例,伊朗是0例,而新加坡已经有了72例。之后的事情我们已经知道了,前面三个国家成百上千地增长,新加坡却始终不温不火,到现在都只有300多例,没有一例死亡。而2月15日的时候澳洲是15例,现在已经800多例了。
澳洲如果想抄新加坡的作业,不妨先看看以下几条都做到了没有。
1. 高效的官民沟通
新加坡政府为抗疫成立了专门的跨部门行动组,持续向市民发送短信通报国内外疫情,给市民活动详细的指引,信息的发送者仅限于几个权威人士,以确保可信度。
所有确诊病例的居住、工作和娱乐场所都会在网上公布,让密切接触者心中有数。为了提高群众意识,政府制作了卡通漫画,生动展示疫情中的生活注意事项。在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小国,这些漫画点击率超过了百万。
所有饭店、酒吧都遵守社交隔离的规定限制顾客数量,因为政府已经告诉他们,一旦疫情扩大,国家就只能关闭大部分的商业活动,到时候他们反而一分钱都赚不到。
政府一开始发布橙色警报的时候,市民也蜂拥到超市抢购。李显龙总理获知后,用三种官方语言向全国发表讲话,稳定群众情绪,超市门口的长龙立即散去。
2. 严格的病例监督
所有确诊病例都要进医院,不管轻症还是重症。新加坡政府认为,确诊者如果住家隔离,很难确保不跟家人和访客发生接触,还必须要有单独的卫生间,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
所有确诊病例的接触者都要住家隔离。隔离严格成什么样子?隔离者每天会收到好几条短信,必须点击短信里的链接来确认自己的方位。政府还会时不时派人敲门检查,以防有人把手机留在家里让人代点链接。
作弊者会遭到严惩。
3. 海量的疑似检测
秉着“宁可错查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宗旨,新加坡卫生部门从疫情一开始就决定彻查疑似病例,每天测试量达到2000人。
政府在最大的地方报纸上发布头条广告,鼓励所有出现轻微症状的市民去找医生检测,检测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他们的测试准入门槛很低。
一开始他们只测湖北来客,后来就测试所有14天内去过中国的旅客。到1月底,所有公立医院都已具备测试能力。他们就全面测试所有呼吸道疾病患者,包括流感病例和肺炎病例,以及所有跟确诊病例有接触的人。
同样是发达国家,为什么新加坡、韩国就可以做到能测尽测,而欧美澳等西方国家却显得囊中羞涩,澳洲政府还抱怨测试了好多不该测的病人,这很让人不解。
4. 快速的跟踪调查
新加坡专门安排了140人的接触者调查组,跟警方和安全部门一起不遗余力地调查所有可能疑似案例,7天24小时不间断。在病人确诊的2小时内,他们就要调查出病人的感染来源和所有的可能接触者。
一旦发现接触者出现症状,他们会立即安排接送和检测。本地最大的社区传染案例就是这样查出来的:一群歌手一路喷射飞沫,从家里喷到健身房,再从健身房喷到教堂。他们甚至研发了一种抗体测试,就算患者症状已经清除,也继续跟踪检查。哈佛大学传染病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新加坡在人群中查出病例的效率是全球平均数的3倍。
因此,新加坡不封城,也不关学校,市民工作生活都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这样做的前提是政府、专家、民众之间都对疫情达成了高度一致的共识,该检测的检测,该隔离的隔离,该疏远的疏远,尽可能地把一切感染苗头扼杀在萌芽之中。
新加坡威权体制下高效透明的政府本就是世界各国中的一枝独秀,至今没有其他国家可以效仿到位。这需要运筹帷幄的领导力和深入民心的信任度,整个国家才能像一个超级大团队一样精诚协作游刃有余。
只学人家打游戏,而不去理会人家平日里下的苦功,这显然不是抄作业的正道。如果澳洲政府也能做到总理怎么说、群众就怎么办,那也没问题。但至少总理呼吁社交隔离已经好多天了,昨天下午有人拍到的邦带海滩是这个样子的:
END
其实,这次的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爆发,是对政府公信力的一次检验。
有些政府公信力比较差,比如伊朗,官员刚宣布过可防可控,自己就确诊了。有些政府公信力比较好,比如新加坡、日本,上头布置,下头配合,一切有条不紊。
有些政府公信力特别好,比如哪国也就不说了,因为说不好的人都给戴上口罩了。那这届澳洲政府的公信力怎么样呢?上周末我去超市购物,到了门口发现购物车都被推光了,一堆人都在等空闲的购物车。
有人在调侃说:现在的人都开始囤购物车了。好不容易等到购物车,就参观了一圈空荡荡的大米货架、意面货架、手纸货架、面巾货架、消毒液货架,收银台排起长龙,结账时间是平时的两倍。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人们心里很慌,压根不信政府“不需囤货”那一套宣传。
我自己是不主张囤货的,但看到这个样子也挺发愁,因为怕自己的日常口粮被他们囤没了,也就不由自主地往车里多塞了点。
每天我都会看悉尼先锋晨报的疫情实时播报,也爱看播报下方的读者留言。据我观察,只有极少数是对政府的政策赞赏有加的,95%都是各种质疑和嘲讽,恨不得要把联盟党和总理放在火上烤的架势。
如果是太平盛世,其实哪个党在台上并没太多所谓,但只要一出事情,能力就见高下了。从上次山火开始,这届政府就有点进退失据、手足无措,但还好只是小范围群众受到影响。但这次疫情是全民危机,正因为政府表现被动、表达含糊,恐慌情绪才会滋生蔓延。
继续强调“我们的医疗体系世界领先”也没什么用处,防护用品和测试盒的短缺已经是现实。在空前的危机下,如果不能压平曲线,再牛逼的医疗体系也会被挤兑压垮。
有很多人提出要相信政府,但我觉得信任不等于盲从。
世上没有完美的政府,既然来到澳洲,不妨多发挥一下“批判思维”的优势,多伸张一下“挑战权威”的权利。
为政府执政不力找“国情”的借口,把质疑政府称作散播焦虑,这样的思维是不是也带着点粉红色的印记?
反正从周二开始,我就不让女儿上学了。因为我问她周一开始学校实施了social distancing,上课跟以前有没有什么变化?她说,没有任何变化。
推荐阅读
20
03-2020
19
03-2020
19
03-2020
推广
觉得好看,点下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