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彼时,李泰伯本该以703分的高考成绩,成为媒体宠儿、清北“争抢”的对象。
看看,状元有什么了不起,人家美国大学根本不稀罕!高考制度不过是培养一些高分低能的书呆子,高考扼杀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是中国培养不出学术大师重要原因之一。
说是拒录高考“状元”,实际上美国众多名校拒录的却是我国应试教育之下的“学生产品”。我国选拔学生中的人才,基本上已分数定输赢,也就是基本上采取的是高考一锤子定音的做法。至于,学生的其它类素质、创新性、社会服务公益意识如何?动手和实践能力怎样?基本上无从谈及。
近几年,素质教育的旗帜高扬,但在“唯分数论”热度没退的情况下,多少家长又忙于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盼着孩子成长为所谓的“全才”,不知道这种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能多大程度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回应1:我的申请中集中突出的是我的好奇心,而非各种头衔。我的essay中,完全没有提我的各种头衔,完全没有提到数学竞赛的奖项。我的主题全部是兴趣,特别是对于这个世界、对于生活的兴趣,对于文化和文化交流的兴趣。我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并且最终落在了I love everything I do, and do everything I love的主题上面。
回应2:其实,学生会和班长的工作并不是我的侧重。恰恰相反,我的申请中着重于展现在模联、志愿服务和宿舍管理方面的initiative和creativity. 特别是在面试过程中,我强调的是我的自己联系、创办的活动和机会,比如校内外的志愿服务、北京地球村的环保行动等等,避开了主流的“官方”行为。我想,如果要吸引对方的注意,就要尽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回应3:这个我没话说,不过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高考状元不一定(或者说一定不)是书呆子。至少,他们还有丰富的感情生活(这个略去)。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