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una Ezara Parikh,一位印度人,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长大。
Parikh的一番话戳穿了许多人的虚伪,他在博客上写道:“仅在巴黎恐怖袭击两天前,贝鲁特就发生了自杀式恐怖爆炸袭击,伤亡惨重。然而,新闻界对此却报道甚少,因为没有一位白人因此丧生。”
据悉,周四,贝鲁特发生自杀式炸弹袭击,43人不幸丧命。周五,伊朗首都巴格达也发生自杀式爆炸和路边炸弹袭击事件,26人因此丧命。然而,西方世界的注意力似乎完全集中在巴黎,因为在那里据称有129条亡魂惨死于恐怖组织IS手上。
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不应该占据新闻首页。
正如Parikh所说,恐怖袭击随时发生,“也许就在我们熟悉的埃菲尔铁塔和咖啡店”。翻阅报纸时,你读到的不是巴格达,不是贝鲁特,也不是发生了不幸事件的其他城市。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的地方是巴黎,是浪漫之都,是充满光明的城市,还是一个白人众多的城市。
当然,西方媒体也报道了贝鲁特爆炸案以及巴格达爆炸事件。但是,编辑和读者对这两起事件的兴趣不大。
世界各地对巴黎爆炸事件都深表悲痛。该名作者写道,有些人甚至将法国的蓝白红照片上传到社交媒体Facebook上。而其他人则对此嗤之以鼻,嘲笑别人陈腐无知,做无用功,当然这些冷嘲热讽的人对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的爆炸案一无所知。
黎巴嫩一位医生Elie Fares在博客上写道:“当我们国家的人不幸在爆炸案中身亡时,没有一个国家愿意点亮我们国旗的颜色,也没有人表示哀悼。似乎他们的不幸身亡被世界人民忽略,与国际新闻无关。”
其实这些观点并不是第一次被提出,这些民众甚至追问新闻媒体:“难道我们国家的公民就没有受伤吗?”这个问题固然狭隘,但也不无道理。只要世界人民对其他国家施以援手,那必然会出现这一问题。
如今,我们喜欢谈论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社会,人们会同等对待每个地方遭遇的悲剧,并施以援手。然而,这并不是人们的实际行动。“西方世界”在地理位置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世界其他地方遭遇的不幸并不能得到同等对待。
像Parikh等人写的这些诗歌都提醒我们不需要随波逐流,过于虚伪。表达悲伤并不是一项比赛,我们只要做到公平客观,不乱加猜测。如果走在巴黎街头,和当地民众融为一体,你认为你需要为巴黎民众祈祷哭泣,那就去做吧,无需理会别人的看法。
祈祷,请不要停留在巴黎。
请为这个世界而祈祷。
在两天前的贝鲁特,炸弹爆炸,
无人报道。
在一周前的巴格达,炸弹爆炸,
社交媒体上从未出现:“
为巴格达祈福”。
因为没有白人在爆炸中伤亡。
请为这个世界祈祷,
他们指责难民潮引发恐怖袭击,
却又无法分辨好人与歹徒。
请为这个世界祈祷,
人们在这里历经数月、跨越国境,
他们拥有的一切都裹在肩上的行囊里,
而又被告知无处可去。
祈祷,请不要停留在巴黎,
请再慷慨一点。
为那片已无祈祷者的土地,
为那些已无家可守的人们,
请为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祈祷,
不只是我们熟悉的铁塔和咖啡。
ACNW环球新闻在线秉持"自主性、原则性、网罗众家"的新闻传媒理念,为华人提供最全面、最专业的新闻及文化生活信息。 更多新闻可点击“阅读原文” 或浏览网站: www.acnw.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