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润邦 赵闫
【专家论坛:中国之崛起能否超越“修希里德的陷阱”?】
开幕式之后,澳国立大学著名国际战略研究专家修•怀特教授主持进行了首次专家组论坛,资深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埃弗林•吴教授、艾米•金博士以及来自迪肯大学的潘诚信博士针对“中国之崛起是否能超越修希里德陷阱”等当前热点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图为埃弗林-吴博士发言)
埃弗林•吴教授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由于中国自身独特的国情、历史和人文环境,中国之崛起绝不会陷入“修希里德的陷阱”,也表达了中方愿意与世界各国平等合作、互利往来的坚定信条。
针对“修希里德的陷阱”,吴教授向与会来宾介绍了其两面性。其一,修希里德认为雅典的崛起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惧,所以战争不可避免。其二,恰恰相反,发动战争去侵略他国,掠夺和奴役他国资源和人民是雅典作为大国崛起的“权力”,从而陷入了“修希里德的陷阱”。
(图为修-怀特教授发言)
对于这一论断,修•怀特教授表示,修希里德认为人类不仅有因为恐惧而发动战争的本性,更有选择的权力。某些时候,某些政府认为战争能够最有效、最迅速地解决问题,所以选择发动战争,而这有意外地时候。修•怀特教授指出,近四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令人瞩目的“帝国崛起”,而且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了现有的国际政治及经济秩序。美国,作为现有秩序的主导者,必有切肤之痛。但是,却不愿意承认现实。例如,在中国南海的争端中,中美双方态度都十分强硬,不愿意让步,但也不愿意表明使用武力的态度。怀特教授认为,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修希里德陷阱是可以人为的避免的。首先,中美两国都要认识到其陷阱的真实存在,进而互相做出让步与妥协,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陷入其陷阱,保障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发展。
(图为潘诚信博士发言)
来自迪肯大学的潘诚信博士同意修•怀特教授关于“人为避免修希里德陷阱”的论述,但是,他认为,无论在经济、军事力量还是软实力上,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友还存在明显差距,所以,现在讨论中国之崛起是否会陷入修希里德陷阱未免有些“杞人忧天”。潘博士表示,不可否认,中国的确在迅速崛起,其各领域实力也在不断成长。但是,这并不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了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当谈到中国的软实力问题时,潘博士也提及了中国在海外推广“孔子学院”屡屡受挫的问题。他说,大家可能喜欢吃中国的食物,但是,这并不代表大家热爱中华文化。而且,中国文化没有一个清晰的画面推广给其他国家民众,不像美国,中国甚至没有一个盟友国家有着和中国相同或类似的文化。所以,中国的软实力发展任重而道远。关于“一带一路”问题,潘博士表示,中国想要通过这一战略团结一些周边国家。正如马朝旭大使所揭示的那样,中国需要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但是,随着中国在地区地位的不断上升,又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其周边国家的恐惧,所以,此合作模式的未来还将面临诸多问题。
最后,潘博士指出,大国之间实力的转换也不是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现在看来,是一个国家到多个国家,例如巴西、印度等国也都在崛起。而且,实力的变化也是多元化的,不仅从政府到政府,更是从政府到民间组织,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的影响力、统治力都还没有达到美国的级别,完全没有必要焦虑、担心战争或者“超级大国”之间冲突的发生。
随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外交问题研究专家艾米•金博士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首先提到了习近平主席所说的“新型大国关系”,并表示中国需要向历史学习,避免陷入所谓“陷阱”。她指出,日本和德国都曾经迅速崛起,但是他们发动了侵略战争,其后果就是多年的经济建设转眼间变成一片废墟。艾米•金博士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希望能在2049年,即建国100周年时,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中国比任何国家都更渴望一个和平、安全和友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致力于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为此,必须有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所以,中国应同所有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通过和平对话和协商解决争议。
但是,艾米•金博士特别提到中日关系的特殊性。她表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但却是周边国家中唯一没有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国家,甚至连一个计划和时间表都没有提出,而中国的“新型大国关系”中,也没有日本的角色和地位。艾米•金博士指出,中国人对于日本侵华战争仍然十分敏感,而且对于日本没有拿出相应的诚意非常不满。虽然习近平主席近期的相关举措尝试让两国政府和民间的紧张情势有所降温,但是至今,中日双方都没有拿出任何具有可行性的合作与和平共处的方案。艾米•金博士还分析了中日关系历史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且分析了中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愿望。然而,她表示,中日两国在经济的相互依存与战略对抗的共存,决定了亚太地区未来几年的前途——将陷入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灰色地带。
(图为现场激烈讨论)
最后,几位专家针对“一带一路”、“亚投行”、“中美关系”及“中日关系”等当前热点话题回答了与会学生学者的提问,并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该论坛从上午10点开始,持续进行了近两个小时,大幅超出了预定时间。
【外交官论坛】
堪培拉当地时间8月14日下午,巴基斯坦驻澳大利亚大使尼拉娜·克汗出席“一带一路——从‘有为中国’到世界繁荣”系列学术论坛。尼拉娜·克汗大使阐述了中巴友谊的重要性和作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巴基斯坦对该战略构想的看法,并接受了澳大利亚当地及来自各国的学生、学者的提问。中国驻澳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徐孝全程聆听了她的演讲。
(图为尼拉娜·克汗大使发言)
尼拉娜·克汗大使首先向全体与会来宾问好,特殊而亲切的中文问候“你好”使现场气氛瞬间变得轻松愉快。她表示,对于受邀出席本次论坛,并能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年轻人进行交流深感荣幸,因为年轻一代是世界的未来,也是各国人民友谊的未来。
由于14日是巴基斯塔独立68周年纪念日,在主办方的呼吁下,全场嘉宾起立鼓掌,致敬伟大的巴基斯坦政府与人民,并祝愿巴基斯坦从此走向繁荣富强。尼拉娜·克汗大使深受感动,并表示,“中巴友谊同样值得全场起立致敬!”
尼拉娜·克汗大使在讲话中指出,1951年中巴建交时,巴基斯坦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穆斯林国家,也是第三个承认中国的非共产主义国家。她表示,很多人不理解“中巴友谊”是什么,不理解为什么它“比山峰还高,比大海还深,比钢铁还坚强,比蜂蜜还甜蜜”。大家总是问,“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共同利益是什么?”但是,大家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中巴友谊来自于彼此信任、理解和互相帮助,而且我们对于世界和平与繁荣有着共同的理念和美好期望。
在谈到“亚投行”等热点问题时,尼拉娜·克汗大使表示,西方世界对此还没有完全理解,某些人认为这是“新马歇尔计划”,或者是对于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现存世界经济秩序的挑战。其实,亚投行是与众不同的,它追求的不仅是经济利益,更反映出了中国对于地区和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渴望。
关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尼拉娜·克汗大使指出其并非仅仅“一条路”,而是包罗万象的多国经济、贸易、人文往来,包括基础建设、资源共享和金融联通,不仅中国和巴基斯坦,巴勒斯坦、伊朗等国也纷纷加入其中,而这也将对人类文明起到历史性的推进作用。
尼拉娜·克汗大使表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澳大利亚、中国和巴基斯坦不仅在经济等领域合作日益加深,在国防技术、信息及技术共享上也不断深入。她强调,巴基斯坦政府是爱好和平的政府,巴基斯坦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巴基斯坦永远不用允许任何恐怖主义分子利用其领土进行危害他国安全的行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恐怖袭击。
当现场有澳大利亚学生代表提问“中巴友谊的坚固是否源于两国和印度共同的领土争端”时,尼拉娜·克汗大使幽默地回答,“任何国家都和印度有领土争端,包括孟加拉国。”引起会场内一阵雷鸣般的掌声。随后,尼拉娜·克汗大使说,各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彼此信任的基础上的。只有我们敞开心扉,充分了解、尊重他国文化,才能得到相应的尊重,也才能互相交流。中国与巴基斯坦在上世纪60年代也曾出现过边界领土纠纷,但是双方通过诚信、信任和彼此尊重的会谈,最终和平地解决了争端,并从此成为了不可分割的盟友。
最后,尼拉娜·克汗大使回忆起25年前在中国出席的一场晚宴。当同桌的嘉宾问起“香港问题”时,一位中国外交官曾微笑着对大家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历史的风浪有时高,有时低,而香港的回归只不过是几年的问题。”最终,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正式回归。尼拉娜·克汗大使说,那位中国外交官的话至今让她印象深刻。她表示,中国是一个成熟的国家,中国有信心,也有耐心,而作为中国的邻国和朋友,巴基斯坦也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和平崛起会最终造福世界!
(图为徐孝公参和巴基斯坦大使合影)
【学生圆桌会议:亚太地区的未来?】
作为“一带一路——从‘有为中国’到世界繁荣”系列学术论坛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圆桌会议在14日下午如期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本地、中国海峡两岸及亚太地区的学生代表出席会议,并针对“亚太地区的未来”这一话题彼此交换了意见并进行了讨论。会议由中国学联执委王乐阳、张洵超主持。
澳大利亚本地学生Emily McDermott首先发言。她表示,在她的身边有许多亚洲面孔,而他们中间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她认为,澳大利亚虽然历史很短,但是拥有十分特殊的文化和优越的生活环境,这可能正是中国或亚洲国家留学生选择澳洲的原因之一。
来自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系研究生张洵超随后发言。他表示,亚洲国家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崛起不容忽视。但是,西方国家仍然是当今世界教育水平和方向的主导者。加之中国进入高等教育学府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想要进入世界顶尖学府,出国留学实在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最后,大家就“中国如何构建自身软实力”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来自国立大学亚太研究学院的Gary Leigh表示,中国的软实力侧重于宣传自身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但是,很多其他国家的人或许感到神秘,但都不太理解。他认为,中国需要用西方世界听得懂的方式来让大家了解中国文化、中国的价值观。对此,来自各国的学生都一致认为,中国之崛起是既成事实,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则势在必行。
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学生圆桌会议圆满结束。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多国留学生聚集在一起的会议应当频繁举行,并以此促进各国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为未来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与和平发展打好基础。
(图为学生圆桌会议)
欢迎转发朋友圈!本文出自最新《BQ澳洲》杂志『特别报道』栏目,阅读杂志原文,可购买杂志或网上阅读。请支持澳洲100%原创中文周刊。谢谢合作!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来自澳洲中文周刊第一品牌《BQ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