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人社区提起刘秀凤女士的名字,一定不会令人感到陌生。这位从马来西亚移民来澳已有47年的华裔后代德高望重,早已成为年轻一代效仿的榜样。这样一位与多元文化有着不解之缘的导师级人物是如何看待这个议题的呢?
2015年10月16日晚澳洲艺术鉴赏鸡尾酒会发言
单从外表来看,刘秀凤女士绝对是邻家奶奶的不二典范——说话和声细语,走路步态轻盈,再加上时不时露出的笑容,一准儿让人觉得倍加亲切。但要是仅凭此你就认定她性格温和,可就大错特错了。见过刘秀凤的人都知道她是演讲的一把好手——她虽已满头银丝,却精神矍铄,口齿清晰,而且语速飞快,逻辑严明,最重要的是内容令人振奋,使听者心生敬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第一次遇见刘秀凤女士时,她激情洋溢的即兴讲演惊艳了我。那是2015年10月16日晚在澳华工商妇女协会举办的澳洲艺术鉴赏鸡尾酒会上,刘秀凤女士应会长陈东军女士的邀请,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抒发了自己眼见在澳华人多年来的点滴进步而生的自豪骄傲之情,一席讲演感人肺腑令人动容,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于澳大利亚公平工作委员会咨询会
在亲自领略了她的口才,并对刘秀凤女士的生平事迹做了进一步了解之后,我对她越发敬佩。她作为一名护士和咨询师,不但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还一直致力于服务弱势群体,为母语非英语的少数族裔提供各方面帮助。最难能可贵的是,她毕生都在为推动多元文化的发展不断奉献力量——刘秀凤女士早于1996年就因服务于老年人,尤其是华人背景不懂英语的老人而获得了澳大利亚勋章(The Order of Australia—OAM),2003年更因提升多元文化荣膺百年勋章(The Centenary Medal)。她还是维多利亚州的太平绅士(The Justice of the Peace—JP),更于2011年荣登维州女性光荣榜(TheVictorian Honour Roll of Women)。不需文字赘述,刘秀凤女士获得的这些成绩就足以证明她在澳洲华人界举足轻重,事实上她是位当之无愧的侨领:她曾任墨尔本中华公会主席、维州多元文化委员会专员,2012年度澳大利亚“人民大使”(People of Australia Ambassador),现在依然是维州民族社区理事会副主席、华族老人福利会主要负责人、澳华全国妇女会名誉会长,并长期担任维州的“澳大利亚日”(Australia Day)大使,负责宣讲自己的多元文化体验和成功经历。
刘秀凤女士每每参与的活动都与老人、妇女、儿童这几个群体有密切的联系,我问起她原因,她便郑重地解释道:“首先,我代表所有移民以及母语为非英语的人发声,这是我最基本的职责。因为我很担心他们会因为言语不通、对澳洲的社会体系不够了解而被边缘化,所以我想尽最大可能帮助并支持他们。” 对此,她说明具体的被边缘化的表现之一就是政府的服务和资金会直接跨越移民阶层流向母语为英语的人群,而且相对而言,母语为非英语的人更不容易得到被面试的机会和老龄职位。
于澳华工商妇女协会举办的经验交流会上,左侧为会长陈东军女士,右侧为杨千慧市长
“其次,我还特别参与为这其中的不同群体寻求各种福利的活动。比如针对年轻女性开设非盈利的由政府组织的小型企业执导项目,为她们提供教育和商机。对于老年人,由于我是一名取得认证的注册护士,并且是健康服务管理员,也就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所以我与上了年纪的人沟通相对顺利,我会引导他们了解政府体系、遵循规章制度。我还是皇家儿童医院生命伦理学发展委员会的成员,通过这个组织我可以为患病的儿童青年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不难看出,刘秀凤女士所参与处理的事务涉及近乎全年龄段的移民群体,至今她仍在全力扩展自己所能及的范围和领域,从每一个具体细节出发为多元文化背景的群体谋福利。
2015预防语言文化不同的老年社区中产生无家可归者的项目(the Preventing Homelessness inOlder Culturally and Linguistically Diverse (CALD) Communities Project 2015),右三为维州多元文化部长Robin Scott
但她同时强调作为多元文化社会的成员,不能自然地把自己摆在受害者的位置上,或是只坐等获取福利不行动。“多元文化的社会,顾名思义,即指一个由多种不同文化元素为背景组成的社会,因此多元即主流,而不是说多元与主流社会是分开的两种概念。也因此,每一位来到这里的移民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有权享受并承担与其他成员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刘秀凤女士一生的事迹不正是这样的写照吗?奉献社会在先,回报荣誉随后,功到自然成——她真正践行着自己的准则,并通过言传身教激励着一代代多元文化背景的移民,是澳洲华人社区甚至是所有移民背景群体的榜样和楷模。
结合2013年末联邦总检察长乔治•布兰迪(George Brandis)企图往不利少数族裔生存发展的方向修改《反种族歧视法》(Racial Discrimination Act)第18C条(Section18C)的背景,我询问她是否支持推动多元文化政策立法,进而保护移民群体的权益。刘秀凤女士再次强调要从调整自身心态做起,停止从负面消极地对待多元文化这一概念。“首先,‘所谓的’少数族裔自己要充满信心,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向这个社会展现出与澳洲本土人同等甚至是更强的能力,用事实说话,为自己赢得尊重。” 然后再去考虑外界诸如立法等可推进多元文化发展的因素。但她个人的观点还是“强扭的瓜不甜”——“我们强行要求政府立法就好比家长逼迫孩子练习钢琴一样,你若施压对方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你若放手说不定还能自学成个钢琴家。即使最终将这一政策变成不得不履行的义务,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实施,甚至有可能得不到切实的执行。总之,我们努力到位,先谈奉献,再提条件不迟,若真有立法的必要,自也是水到渠成。”
于维州多元文化委员会(theEthnic Communities' Council of Victoria—ECCV) 和住房养老行动集团(Housing for the Aged Action Group Inc.—HAAG)的联合项目上发言
因此,刘秀凤女士积极推荐不同文化背景的优秀人才进入政府或下属组织的委员会及管理层,让他们得以有机会增进对政府体系和规则的了解,进而进行决策管理。她认为对于移民群体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关注身边发生的事,参与并奉献,这应该是减少特定族群掌控社会最有效的途径。她肯定了近年来华人社区对澳洲社会整体所作的贡献,称华人群体正在越来越积极地投入社会事务,进步明显。还特别强调近年在突发森林大火和洪水时,华人社区以群体名义团结一致,为澳受灾地区发起捐款奉献爱心这一举措就很有说服力,并期待看到更进一步的向好发展。刘秀凤女士还特别鼓励年轻一代的移民投身政界,关注执政方每一级从地区到联邦的行动,慢慢加深对澳洲政治制度的了解,最终努力成为决策执行者甚至制定者,假以时日这些并非不可能——“我们不能单纯依靠政府的帮助来改变生活,除了接受帮助,更重要的是自己帮自己。如果发现哪些决策有误,我们就应该运用自己的能力去更正,这样生活才会轻松。”
这就是刘秀凤女士的多元文化观——奉献在先,回馈在后,一切不强求。相信变被动为主动,多元文化即主流——华人社区当自强,风流人物看今朝。
欢迎转发朋友圈!本文出自最新《BQ澳洲》杂志『本周话题』栏目,阅读杂志原文,可购买杂志或网上阅读。请支持澳洲100%原创中文周刊。谢谢合作!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来自澳洲中文周刊第一品牌《BQ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