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是垮掉继而秃顶,90后如今又登上了热搜!
这一届年轻人还没秃头就要中风了?
微博头条新闻发表了这样一条数据:35岁以下人群发生中风占总数的9.77%,以缺血性中风为主。
“90后已成中风高发人群,频繁咬舌头可能是中风前兆”……听起来越来越可怕的样子,但事实真相真的是如此吗?
01
25岁以上人群,中国人中风概率最高
来自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新峰表示:年轻人患中风的比例越来越高了!
“我们医院病房里,1/4中风者都不到40岁!”
此外神经内科的葛剑青医生也介绍:年轻患者确实比以前多了,门诊中遇到最年轻中风者也就20多岁。
为了求证一下,发现君找到了去年年底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章:《1990-2016年区域、国家和全球终生中风风险》。
就在我们觉得中风是“老年病”时,英国医学杂志的这篇报道可谓啪啪啪打脸了!
根据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的最新研究,首次将调查对象年龄降到了25岁。
结果显示:全球25岁以上的人中,1/4有中风风险,而中国人风险最高,高达39.3%。
这意味着,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2个人在25岁后及其一生中会发生中风。
此外,25岁年轻人和70岁老年人中风风险旗鼓相当,不分上下,而25岁开始得中风的几率已经高达25%.
其中东亚、中欧、东欧国家几率最高。 从图下可看出邻国新西兰的中风发病率高于澳大利亚。
尽管数据显示如此,但对于“中国90后已成为中风高发人群”的说法,医学博士胡远东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这是危言耸听!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随着年龄上升是所有国家、所有种族一样的趋势。目前真正的卒中高发人群仍然是有肥胖、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
此外对于网传的“咬舌头是中风前兆”,胡远东表示要综合考虑,并不能一杆子打死就认定是中风导致。
02
中风趋向年轻化,且毫无预兆发病
最近,一位38岁时就患上中风的新西兰女子Nicky Clark,就分享了她的故事。
Nicky曾在英国Exeter一家制药公司担任办公室经理,她的中风可以说是毫无征兆地突然出现。
最痛苦的一个阶段,莫过于Nicky发现自己,无法告诉医务人员她需要取出隐形眼镜,而这个痛苦的状况持续了三个星期。
如今,尽管康复取得了进展,但Nicky仍然要依赖父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为中风,她已经无法正常说话。
很多时候只能用一个“yes”单词,来回复一切问题。而Nicky的父母不得不努力工作,以支持她的康复费用。
对于女儿的遭遇,父亲一直抱有希望,他始终相信有一天女儿能够再次独立生活。然而,在新西兰虽然有许多中风患者支持团体,但康复过程对于中风家庭来说依然是挑战不断。
目前医疗帮助系统主要关注超过65岁的病人,这使得像Nicky一样的年轻中风患者很难获得所需的支持。
现实是一旦中风患者离开医院,生活就会支离破碎、难以安排。
奥克兰理工大学发起的最新研究显示:新西兰人的中风发病率在发达国家中位列第二。
其中在新西兰25岁的年轻人中,接近四分之一的人在其一生中有发生中风的风险。
为此,研究人员呼吁卫生体系出台更为详细的中风防治指南,将预防年龄提前到40岁。
03
中风没有年龄限制这些症状要警惕
事实上,中风的真正可怕之处还在于它的“隐蔽性”,并且它极容易被误诊。
美国底特律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中风研究项目的医生们调查发现:在57名年轻中风患者中,每七人中就有一人被误诊为眩晕、偏头痛、酒精中毒、癫痫、内耳疾病或其他问题,然后就被打发回家了。
底特律韦恩州立大学的神经学专家西曼特·查图维迪表示:“病人自己要清楚,中风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年轻人也会中风,而诊断越及时,终生残疾的可能性越小。
但让许多医生遗憾的是,仅仅20~30%的病人在中风发作的三小时内去了急诊室,大多数人则是抱着等一等的心态,希望症状能自己缓解,但却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TED就曾拍摄过一个动画短片,呼吁人们关注这一疾病。
在全球,每2分钟就会有突发中风,每6个人中就会有一个经历中风,所以快速的医疗护理至关重要。
中风的后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可怕,是因为它能剥夺我们脑细胞中的氧气,如果幸运保住了性命,也难逃残疾的厄运。
简单来说,中风产生的原因就是往我们大脑输送氧气的血管出现问题了:如果脑部血管阻塞,那就是缺血性中风;而如果脑血管破裂,那便是出血性中风了。
而大部分的年轻人得中风,都是因为供养的血管被堵塞了。可怕的是,因为大脑感知不到疼痛,所以哪怕血管堵塞了,我们也很难知道。
那究竟该如何识别自己是不是得了中风了?
短片给出了四个非常容易记得字母:F-A-S-T,即脸(Face)、手臂(Arms)、说话(Speech)和时间(Time)。
笑的时候观察下自己的脸
是否有歪斜
▼
双臂往前并排一伸
查看是否高低一致
▼
看看自己说话
是否含糊不清或者听起来很反常等
▼
出现任何一种情况都应该及时就医检查。
04
年轻人更加病不起
为什么青年猝死、中风的新闻频繁出现,年轻人总觉得自己没那么容易中风,但“丁香医生”曾经就此作过分析:
“使劲大小便、情绪激动、吃得太撑、过量运动等都可能诱发中风。”
看到这,年轻的你还敢放飞自我、作息混乱,大鱼大肉、抽烟喝酒,久坐不动吗?这些可都是为中风埋下了雷呀……
此外,“丁香医生”还从专业角度提出了一个被年轻人忽略掉的真相:年轻人比老年人承担着更大的中风早期风险!
我们的脑子会随着年龄增长萎缩。因此,年轻人的脑壳里明显比老年人“满”一些。
当年轻人发生中风后,脑组织水肿,相对容易就“装不下”了。
这意味着,医生可能要去除部分颅骨来给脑袋减压,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好几周……
另外,年轻人如果中风留下后遗症,意味着比起老年人有更长的周期和时间需要被照顾,失去收入来源,更难免成为家人的负担。
所以,年轻人更加病不起!
科学家曾对芬兰1008名年轻中风患者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会引发中风的前三个高危因素分别是血脂异常(60%)、吸烟(44%)和高血压(39%)。
这些年轻人身上都有一些共性:
体态偏胖,摄入过多油脂蛋白
工作压力大,常熬夜
抽烟喝酒,应酬多
缺乏运动,常感心情郁闷
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专业建议,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如果控制好血压,可减少48%的中风
如果增加体力活动,能减少36%的中风
如果饮食健康,结构合理,将会有19%的中风可预防
如果戒烟,12%的中风就会减少
如果心房颤动等控制好,可防9%的中风
如果糖尿病控制好,4%的中风可减少
限制饮酒,可减少6%的中风
学会释放压力,也可防6%的中风
控好血脂,能减少27%的中风
///
记住,任何年龄段都可能中风
警惕你身体反馈的信号
有问题及时就医千万别拖
戒掉那些不好的习惯
好的身体是人生征途的保障
- End -
推荐文章(点击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