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媒代表签名支持古茶林申遗:文化保护,时不我待

2019年07月22日 澳大利亚联合时报




峰峦起伏,白云缭绕,这里是祖国的西南边疆,北回归线上的一片绿洲。这里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是天赐的世界茶源。12、13日两天,海外华文媒体采风团来到普洱西盟县和澜沧县,一同感受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海外华媒代表认为,保护文化,全球华人都要有责任感。


天赐普洱古茶林,文化保护时不我待

“笙歌缥缈疑入仙,香茗氤氲胜梵天。”这是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笔下的澜沧。中国素有茶之故乡的美誉,而普洱则是天赐的世界茶源。13日,海外华媒代表来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一睹千年茶树芳容,并用亲笔签名为普洱景迈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贡献一己之力。

在茶、咖啡、葡萄酒这三大对人类文明和生活起重要作用的农产品饮料中,咖啡类世界遗产在全球有2个、葡萄酒类世界遗产有8个,唯独茶类的世界遗产还是空白。在申遗方面,普洱走在前列。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遗产工作自2010年6月启动,国家、省、市、县各级都高度重视。普洱当地政府官员向华媒代表介绍了申遗的进展,“我们已经进入预备清单,现在是关键期。

西班牙侨声报社长戴华东说,最近几年,各个地方政府对加强文化传承、当地文化保护,力度比以前要大。“申遗给我们更好地启示,因为它展现国家地软实力,是文化地骄傲。”蒋丰说道。澳华电视传媒董事长任传功认为,保护茶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时不我待”。

利用民族特色资源,促进脱贫致富

文化不仅需要传承与保护,还要靠它脱贫致富。近年来,澜沧县委、县政府立足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深入实施“拉祜文化名县”战略,倾力打造“世界拉祜文化中心”,引导少数民族群众通过“唱歌跳舞”实现脱贫致富。

位于拉祜山乡大山深处的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是澜沧着力打造的文化扶贫示范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更是《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全组共有村民119户494人,他们朴质善良、热情好客、才华四溢,扛起锄头能下地、拿起吉他能上台,“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数据显示,2006年以前,该组农村经济总收入147.5万元,人均纯收入仅1715元。而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帮助老达保的村民们实现文化脱贫,如今,村民正享受幸福甜美的生活。

走访澜沧各地村落,民族元素已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支撑,许多人开起餐厅,建起民宿,吸引远到而来的游客。新的发展模式也让这里独有的异域文化被越来越多人了解。

中华民族坚韧,正因文化多元

“以前只知道普洱是茶,后来才知道它是一座城。”“以前从歌声中了解,现在才见到它的真面目。”如果不是亲眼所言,很多人对普洱的印象还停留在脑海中的遐想。

写下只言片语是华媒代表送给普洱最好的祝福。“他们的眼神青涩而真挚,笑容发自内心,在他们唱着歌拍着手,欢送我们离开时,我眼睛有些湿润,说不出什么感觉,大概就是被民族精神感动到了吧。”这是迪拜中华网总经理应乐在观看完佤族歌舞后发给海外网的一段文字。

老挝中华时报首席顾问姚勇告诉记者,“在这里我找到了归属感,不管是什么民族都是同一家人,我们为共建自己的祖国、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幸福很自然,与自然成为一体。”加拿大红枫林传媒副总编辑王群说,通过与少数民族接触,看到他们眼神中透露着纯净,看到56个民族大团结凝聚起来的向心力。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认为,“这里有少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饮食文化,中华民族为何如此坚韧,正是因为这种多元性。有人认为多元带来冲突,但其实中国就是最好的例子,这种多元带来的是融合。

短短两天,从西盟到澜沧,海外华媒代表们在当地村落,与少数民族一同载歌载舞、深入交流,才知道在祖国西南边疆的大山里,还这有么淳朴的民族风情。13日晚间,采风活动在一曲《我的中国心》中圆满落幕,当来自世界各地的华媒代表与少数民族共同演唱时,场面令人震撼。这不仅体现海外华媒代表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更体现着身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自豪感。(海外网 李萌)

摘自企鹅新闻网


获取最新澳大利亚新闻资讯

长按关注澳大利亚联合时报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