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大家的朋友圈都被温州女孩乘滴滴顺风车遭遇先奸后杀的消息刷屏。
继几个月前郑州空姐被害案后,又一条如花的生命随风消逝,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一时间,网上各种声音此起彼伏。骂滴滴监管不严导致惨案发生、骂警察办事不力的,也有担心今后打车安全的……
事发后,滴滴给出的反应是:道歉、下线顺风车业务、整改升级客服团队,免去顺风车业务部总经理和客服副总裁两位管理人员职务。
这些措施真的能让阻止更多类似事件发生吗?
01
约车还是约炮?
3年前,滴滴推出顺风车业务。
由于顺风车可以让顺路的车主和乘客实现共享车辆出行。对企业而言,这种做法没有带来多余的供给成本,又有效地提高车辆利用率,同时满足了群众非常大的出行需求,降低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
这个模式看上去非常完美。
新模式上线后,经业界大佬推手助力,发展迅速。
2015年8月31日,上线3个月后的滴滴顺风车注册车主已达550万、使用过的乘客超过840万,日高峰订单已经达到223万。
在滴滴多条业务线中,顺风车最具有社交属性。
此次事件中被免职,时任滴滴顺风车总经理的黄洁莉对此非常看好:
过去你每天在路上两个小时,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是消耗,但现在通过顺风车你可以认识比较靠谱的人,获得好的社交体验,它就变成了一种收益。
这是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一个场景,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
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到底是打车软件还是约炮软件?
很明显,滴滴顺风车强调的社交,就是“撩妹”“约炮”的代名词。
打个车还要撒娇卖萌。
“你有短裙,我有暖风” 文案中全是满满的性暗示。
为了把滴滴顺风车往社交产品方向打造,滴滴不遗余力地征集故事。
为了剩男剩女的未来,滴滴也是操碎了心。
还鼓动女孩们上传好看头像,以便能早日邂逅白马王子。
顺风车业务发展到今天,的确一步步都按着产品设计的初衷去走,只是关于社交的属性已然变质——滴滴顺风车总经理黄洁莉关于未来社交空间的美好sexy想象成了两位美丽女孩的噩梦,私家车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成了某些犯罪分子图谋不轨的温床。
天真的女孩们不知道,早有无数饥肠辘辘的饿狼盯上了这个平台。
在滴滴顺风车业务的引导页面上,用户要填写详细的个人资料。
实际上,这些信息未经乘客同意,已经全都给了顺风车司机。行程结束后,司机还可以对乘客进行评价,也可以从滴滴设置的“标准选项”中选,其中就有“颜值爆表”、“声音甜美”等对乘客容貌的描述。
当乘客再叫顺风车的时候,顺风车主可以看到“前司机”们留下的这些描述,并由此判断是不是接单。
因此,线下评论也成为色狼们决定撩不撩的重要参考依据。长得丑的不接单,只接美女——司机们如此潜在心理直接导致了漂亮女孩们可能随时都会陷入危险处境。
如此产品设计,只怕滴滴的乘客遇到危险是迟早的事。
02
蜻蜓点水的自查
大家一定记得上次发生的午夜空姐命案。
2018年5月5日晚,21岁空姐在郑州机场乘坐滴滴公司顺风车时失联。
三天后,警方找到失联者时发现下身赤裸并有多处刀伤,现场遗留凶器。
滴滴公司为此事道歉并悬赏司机。后经证实,嫌疑人投河自杀身亡。
事发后,滴滴公司表示,决定自5月12日零时起,对顺风车业务进行停业自查整改一周。整改措施包括下线评论功能、车主接单前人脸识别、暂停接受22点至6点期间出发订单等。
6月15日起,滴滴出行恢复22:00-00:00和05:00-06:00时段顺风车服务,但规定车主和乘客须为同一性别,方能成行。
现在看来,上次事件后滴滴的所谓自查和整改就好像是个笑话,这种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整改方案简直就是形同虚设。
半夜同性才能接单的要求,在现实操作中,司机随时可以被换成男性。再说了,现在这个社会谁都知道,不是只有异性之间才会遭遇危险。
上次空姐命案后,滴滴没有设置应急机制,没有切实有效地落实司机监管、运营服务等一系列管理漏洞,而是隔靴搔痒地取消几个功能。
所以,该发生的还会发生,只不过换个时间、地点、人物而已。
这次命案发生在大白天,车主接单前也接受了人脸识别,也无犯罪记录,可是惨剧照样发生。
事发车主本就是危险分子,早就想图谋不轨了。有乘客好不容易虎口脱险把情况反映给滴滴,可是由于客服的疏忽,导致该车主继续上路寻找猎物,最后终于发生命案。
产品设计的缺陷、文案宣传的性暗示引导、蜻蜓点水的整改措施,最终导致了花样少女殒命山野。
03
UBER也有性侵事件,但是......
如果说一款产品的改进,每次都要以乘客的生命安全为前提,如此破坏性实验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此次遇害的温州乐清那位姑娘,发现身陷危险后把求救信息发给了朋友。
朋友联系警方后,被告知没有车号无法立案;而滴滴方面又没有及时处理。
双方磨合扯皮之下,人命早已归西。
自网约车平台诞生以来,此类产品就存在安全隐患。
以 Uber 为例,自从业务开展以来,关于安全性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与此同时,是一直不间断发生在各地的Uber司机犯罪案件。
而在这个过程中,是 Uber 一次一次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平台的安全性。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整改措施,是在Uber app里加了可以一键呼叫911的报警按钮。
警方根据你分享的位置,就会及时赶到。NBC新闻主持人做了个实验,警车5分钟就赶到了现场。
时间就是人命,如果有一键直通按钮,少绕几个弯,也许会多挽救一条生命。
东南亚地区最流行的网约车软件Grab,像其他网约车一样,也曾被爆出过司机强奸案例。
去年,他们也新增了紧急求助按钮。只要乘客确定乘车后,紧急按钮就会在APP上出现。
一旦发生紧急事故,乘客就可以按下按钮,会直接连接到紧急热线 999,通知警方。
04
打车,还是要多一个心眼
随着网约车软件越来越普及,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各自流行的软件。
今天避开了滴滴,明天也许会遇上新的危险。
要想杜绝此类案件的发生,对于乘客来说,最靠谱的方法还是自己多留一个心眼。
/ 打车前
确保自己手机处于电量充足状态,出门带好充电宝;
通知亲友自己上车的地点和目的地,以及预测抵达时间。
/ 打车时
尽量选人多的地方上车。在司机没到时,不要一个人走到暗处;
看清司机姓名、性别、车牌等信息,如果前来车辆和APP信息有出入,马上拒绝搭乘;
最好事先把司机资料发给值得信任的亲友;
上车前,确认车上有无藏匿其他人。
/ 乘车时
上车以后,把路程分享给朋友亲人,让他们可以追踪你的地点,万一发生意外可以迅速抵达目的地。
跟着地图上自己前景的方向,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如果司机偏离原有路线,马上提出停车;
不要一上车就睡觉或者忙着刷朋友圈,提高警惕,随时留意路旁建筑和景物,以防司机不良企图或者绕路;
不要在车上拿出钱包,在车上财物和首饰保持低调,不要着过于暴露衣服乘车;
上车后,注意车门车窗,若发现有异样或者司机喝酒、衣冠不整、言语不正常等情况尽快想办法下车;
若和司机交谈,别透露个人作息和家里经济状况等详细情况。
///
花季少女的逝去令人心碎
如果政府无监管意识
企业无整改意识
百姓无安全意识
这样下去,更多生命将成为陪葬品
-End-
推荐文章(点击可阅读)